以斜坡游戏为例,浅谈小班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开展STEM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2021-02-23 04:36杨惠玲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5期
关键词:斜坡鹅卵石滑梯

杨惠玲

引言: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也是市级STEM项目园。在STEM项目研究活动中,教师逐渐理解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实践、反思、调整有效的指导策略。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弱,问题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教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STEM活动需要遵循他们的年龄发展特点,尝试在自然环境下生成符合他们兴趣与需要的STEM游戏,秉承自然、有趣、发展的游戏理念,步步助推,激发他们对自然材料的探索兴趣,支持他们自主、愉悦地开展STEM建构游戏。

一、观察对接,捕捉斜坡与自然材料融合的契机

(一)在日常活动中发现斜坡的功能

小班幼儿刚入园,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户外的滑梯,这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小区和商场里的游乐园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到了幼儿园,玩一玩熟悉的、喜欢的滑梯能缓解其入园焦虑情绪,增进他们对幼儿园的亲近感。对接《指南》建议:“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小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清晰分辨各种滑梯的颜色、结构等异同,能自主表达最喜欢玩的滑梯以及原因,“从高高的地方滑下来很开心”、“滑得很快”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他们或双手抓住扶手坐在滑梯上,很有仪式感地稳稳当当地从滑梯的最高处慢慢滑到低处,体验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与滑梯接触快速移动的欢乐;或是张开双臂站在滑梯最高处,高呼“啊!我是大飞机!”随即一坐下,一溜烟地滑到了最下面,头发都飞起来了,速度快到连他自己都张大嘴巴,惊讶不已;还有的幼儿和同伴结伴玩滑梯,反复多次不知疲倦。也有穿裙子的女小朋友、穿中裤的小朋友双腿皮肤与滑梯接触后滑不下来,在上面一边扭动身体一边发出“嗯、嗯”的声音,“老师,我滑不下去了”,产生“为什么滑不下去”的疑问。除了滑梯是斜坡,他们在幼儿园里还找到特殊通道的斜坡走道,玩滑草游戏时发现小山坡是斜坡,下雨天发现小木屋的屋顶也是斜坡。斜坡无处不在,蕴含许多奇妙之处,如幼儿从高处往下滑很省力,从下往上爬却比较费力;斜坡一边高一边低,和平路是不一样的;玩斜坡游戏需要具备挑战的勇气。除此之外,小班幼儿尝试关注生活中的斜坡,如通往地下的停车场是斜坡、运河上的桥有斜坡等。以滑梯这个斜坡为契机,教师观察到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和动作去探索斜坡,关注并主动表达自身与斜坡互动获得的体验,他们的兴趣是浓厚的、持久的、有意义的。

(二)在游戏中体验与自然材料共玩的乐趣

小班幼儿喜欢独立游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交往的愿望和意识。在户外,一花一草都足以吸引小班幼儿的眼球,他们时常捡拾地上的落花、树叶、鹅卵石等自然材料,当作宝贝一样随身携带。在他们眼里,这些自然物就是他们的玩伴:玩滑梯时,他们先将鹅卵石从滑梯上滚落下去,自己再滑下去捡起来重新游戏;山坡上,他们和落叶一起滑草,在飞扬的落叶下欢呼。随手可取的自然材料成了幼儿游戏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新游戏,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关注周围的花草树木。看似静态的花草泥石忽然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静待幼儿的发现与互动。小班幼儿的户外游戏不是成人意识里单一地反复玩滑梯,他们好奇、好玩的特性自然地将周围的环境一起卷入到自己的游戏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初步感知自然材料的特性,在摸摸、闻闻、玩玩中满足其内心交往的需求,自然材料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当了他们尝试社交的媒介角色,聚焦并拓展与他人互动的话题,打开了他们游戏的新世界。每天的户外游戏成了小班幼儿探寻自然材料的绝佳时段,“这个鹅卵石是白色的,小小的。”“这片树叶好漂亮,有点红。”“我想把鹅卵石带到教室里去。”一段时间后,班级里收集了许多自然材料,幼儿对其有了更多自主观察、共玩时间,自然材料成为班级游戏材料的新宠。

二、材料引导,鼓励幼儿迁移斜坡游戏经验

(一)自主摆弄材料的时空支持

收集的自然材料给予幼儿与之多频互动的机会,区域游戏时,他们手握鹅卵石在音乐区跟着节奏敲敲打打;美工区里他们玩树叶贴画的游戏;自然角里的放大镜帮助他们发现了树叶里面的秘密。他们把一塑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搬到建构区,还从家里带来了秋天的南瓜、山芋、栗子、花生等农作物,丰富的自然材料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或是两两间隔坐在地摊上,玩鹅卵石(南瓜)滚来滚去的游戏;或是把鹅卵石一块一块排列在单元积木上,一会儿是“火车车厢”,一会儿是“堵车啦”;还或者将鹅卵石围在竖立的圆柱体积木四周,顶端再放置一块,变成“高山”……自然材料在幼儿手里百变好玩,与单元积木组合有了更多新奇的玩法。在他们自主摆弄、组合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身心皆“到场”,摒除一切静态噪音,看清他们的动作、听清他们的话语、思考其言行背后的可能、适时回应他们的提问和对话。不催促、不有意打断、不凭主观判断进行所谓的“指导”,相信幼儿在充足的摆弄时空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相信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鼓励他們探究感兴趣的事物特征,为衍生新游戏奠定材料认知基础。

(二)有效建构斜坡的环境支持

建构区里单元积木数量众多,小班幼儿拿取自己想要的积木进行连接变成“马路”,把鹅卵石从这头滚到另一头,“怎么滚得不快?”他们产生了疑问,“在外面的滑梯上滚得好快的。”教师请他们观察墙面上创设的户外游戏照片,“试试像这样搭高高的斜坡或许就能快快地滚下来了。”“怎么搭建呢?”小班幼儿虽然有在户外玩的经历和经验,但在利用单元积木搭建斜坡这个问题面前主动寻找答案的能力以及行动力还是比较弱的,教师要善于洞察他们想做但又显困难的心理,再次组织他们观察图片上斜坡的特征,“高高的斜坡可以用什么积木搭建?”幼儿想到的是圆柱体积木,他们将长方体积木一头搭在圆柱体上,最简单的斜坡搭建好了,这看似容易的一撑一搭对小班幼儿而言是巨大的成功,他们将鹅卵石、栗子、花生等自然材料放在斜坡最高处,一遍又一遍地体验自然材料自动翻滚、快速下滑的欢乐。《指南》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这样说“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教师的提议启发了小班幼儿的问题意识,这跟STEM教育理念是契合的,STEM教育强调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户外斜坡游戏照片的创设到幼儿利用积木搭建斜坡的图片展示或绘画表征,这些可视的、有效的环境一步步助推他们开展STEM建构游戏,有问题导向、策略支持、同伴加入,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的STEM建构游戏开始慢慢丰盈立体起来了。

三、有力互动,促进幼儿STEM建构游戏的学习发展

(一)在陪伴记录中渗透STEM理念

游戏中,教师的陪伴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陪他们一起“进场”,一起拿取游戏材料,一起玩相同的游戏等。STEM建构游戏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大领域发展目标,幼儿利用单元积木建构斜坡,将不同的自然材料放在斜坡上玩快速移动的游戏,幼儿模仿、迁移户外斜坡游戏经验,自主生发室内STEM建构游戏主题。因此,教师在陪伴过程中,在与他们互动交流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STEM理念,如从单个斜坡向多个斜坡组合扩建、从一层斜坡向多层斜坡搭建;鼓励他们尝试利用相同积木搭建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幼儿共同记录下鹅卵石能够滚动的积木层高数量;引导他们思考怎样让斜坡搭建得比较稳当牢固等。STEM理念里包含的认知、能力以及成功感都在教师的陪伴中无痕渗透,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种解决的办法、每一段彼此的对话,陪伴与记录是小班幼儿学习了解STEM的有效途径,并在建构游戏中自主体现STEM理念的精髓:他们愿意提问了,主动和同伴合作建构了,能用比较准确的话语表达自己探索鵝卵石在斜坡上滑动或滚动的现象……小班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开展STEM建构游戏的初衷不在于建构气势恢宏的“滑梯城堡”,而是在建构中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建构技能,能用感官、动作探索自然材料在斜坡上的快速移动,以及对数量、形状、空间方位等的感知与了解,在动手动脑的STEM建构游戏中增进对自然材料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在分享交流中还原游戏学习现场

小班幼儿喜欢独立游戏,个体在游戏中包含个性化的最近发展,也就是“WA时刻”,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为幼儿的WA时刻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分享交流内容有:幼儿的新玩法、遇到的问题、增减的游戏材料以及游戏的体验等。以问题和讨论解决策略为例:幼儿分享鹅卵石经常从斜坡中部侧翻到地毯上的问题,提出“斜坡旁需要有遮挡”的建议,有的幼儿表示没有听懂“遮挡”的意思,于是该幼儿在分享交流时就地搭建他的斜坡,现场演示并讲解鹅卵石为什么侧翻,“因为旁边没有栏杆”,直观还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引起同伴的思考,共同想办法解决侧翻问题,期待鹅卵石能从斜坡的最高处流畅地快速移动到最下面。有的幼儿想到购买有遮挡(类似于凹槽式)的积木,有的幼儿想到倚着斜坡用积木垒高或者收集其它材料做遮挡,阻止鹅卵石侧翻,使其顺利滑动或滚动。还原游戏现场意味着增进对STEM理念的了解,引导他们发现鹅卵石从斜坡上快速或慢速移动的科学现象,学习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垒高、架空、连接等,尝试多种自然材料玩斜坡游戏。分享交流通过帮助小班幼儿再现游戏现场,更直观地显现问题,辐射个体有价值的游戏经验,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启发他们在STEM建构游戏中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材料,生成更丰富有趣的STEM游戏。

猜你喜欢
斜坡鹅卵石滑梯
太平洋海底发现鹅卵石小路?
Song of the Motherland
你会后悔
低估
常识:斜坡与阶梯
暑假就像爬滑梯
斜斜的云朵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