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把“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作为教育内容之一。因此,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开展了整合家、园、社区资源,探索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整合资源;养成教育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把“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作为教育内容之一。因此,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开展了整合家、园、社区资源,探索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一、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渗透在日常活动之中
幼儿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幼儿的日常活动,我们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一)与幼儿一道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
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洗手时告诉幼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
湿……,每次洗手时,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良好习惯。平时,我们根据幼儿的行为和幼儿一道讨论制定行为准则。比如:有一次幼儿正在玩玩具,听到“该吃饭”的信号时,大家就随手把玩具堆在桌上不管了,老师看见后并没有强制让他们收拾,因为让孩子们一下从“知道”到“做到”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时,小朋友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都急着想吃,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小朋友说说一说该怎么办?小朋友说:把玩具收拾整齐。说完,大家纷纷动手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于是与幼儿一起制定了规则:玩完玩具要及时收拾在玩具橱里。
(二)设计活动,使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老师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一位老师发现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两腿分开,嘴就着碗吃,边说边讲等。针对这种情况,该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了活动:《文明客人》。教师当经理,请值日生扮演服务员。在“经理”指导下,首先要求“服务员”认真擦桌子,摆餐具。然后请“客人”入座就餐,“经理”提出要求:这里是文明室,客人要文明进餐,餐后评选文明客人。在进餐过程中,“服务员”巡回检查,最后评选文明客人,并讲出理由。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养成了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一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教育幼儿要诚实。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例如:有的小朋友非常懂礼貌,特别表现在来园时能主动地向教师和小朋友问好。老师便特意与家长配合,请他星期一来园时稍晚一点,以便幼儿大部分来园了,好为大家做榜样。事后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使孩子真正认识到早晨来园教师和孩子的态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感。三是用老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都是学习的榜样。
二、以家庭为载体,将养成教育延伸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这就需要把幼儿园获得的卫生知識和卫生习惯,在家庭中得以保持和巩固。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却做了其中的破坏者,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对话:“爸爸,老师说饭后漱口,牙齿才结实,你怎么不漱?”“去,小孩子懂什么,爸爸不漱口,牙齿一样结实。”结果可想而知,家园不一致,孩子好不容易形成的卫生习惯被爸爸的几句话破坏得无影无踪。为了使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班建立了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每周布置养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方法,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养成教育得到延伸。
三、以社区大环境为“镜子”,强化养成教育的成果
幼儿有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的认识规律,只有体验才是最鲜活,最深刻的,因此幼儿在反复体验正确行为所带来的愉悦之后,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得以巩固。如:春天我们带着幼儿到社区公园郊游,看到路边的垃圾,孩子们会一边说:“谁乱扔垃圾”,一边捡起来;当和孩子们一起把我们的“生活垃圾”一一装入塑料袋扔进垃圾箱时,得到公园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谢谢你们,真乖!”孩子们高兴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又如:我们去小学参观,走过教室门口,孩子们会把食指放在嘴边:“嘘――安静”,这一小小的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当这些正确的行为不断地得到鼓励、肯定等形式的强化,最终定型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形成了好习惯。而“社区”这面“大镜子”不断“反射”“折射”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成果。
总之,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合利用家、园、社区的多种资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耐心地引导,更需要社会大环境中的实践检验。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这也是养成教育的价值所在,我想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多花点时间来帮助孩子,孩子长大后会收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