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瘪与世故

2021-02-23 23:55李红梅
军工文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礼拜世故赞美

李红梅

我愿意欣赏和赞美生命中的各种美好。但有两种状态,我实在找不到什么词来歌颂它。

有一种是干瘪。不是指身体上的,我说的是灵魂的“干瘪”。它让你感觉干巴巴的,没有可咀嚼的余地,与之交流,味同嚼蜡。

另一种是世故。凡是持有如此人生态度的人,不论是禀赋还是后天得道,其表情都很丰富,常常瞬息万变;都热衷于交际,却往往言之无物。

二者的区别在于,干瘪的生命,只是不够丰盈;而世故的生命,却往往走向一种丑陋。这个判定并不武断,因为稍微有点年纪的,都有能力从一张陌生的脸上看出一些特质,尤其是世故精明的,简直是用每一条皱纹在昭告天下——我很精、很世故,天下的便宜一个都别想漏掉我,想欺负我,你还嫩点。

干瘪的人不善于给自己补水、给养,他们没有红润的气色,没有爽朗的笑声,没有明确的态度,对人对事含含糊糊。有时随和无怨,与豁达很接近,让人误以为到了老庄的境界;有时又蔼然世故,展示出一种深藏不露的老谋深算,让人大跌眼鏡。

干瘪的生命有一道防火墙。把自己护卫在墙里,偶尔从墙头向外窥视,发现了危险或潜在危险,则立即缩回去。这墙没有门,也没有窗,拒绝一切诱惑和光。这种生命的干瘪,虽然在我的眼里,无异于濒临死亡的灰黑,给人一种绝望,但事实上是一种甘之若饴的自主选择。

我忽然想到森林中的鸟儿,有的羽翼华美,色彩傲人,也有的色彩枯槁,与枯枝败叶相混,但都是一种源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忽然明白了,这种枯槁的状态,其本质也是一种“世故”。

把“世故”刻在脸上的,其实很冤枉。一日五祷,勤谨礼佛,目的是请东西南北各路的神仙都来护佑自己。甚至把“礼佛”的态度,用在了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你只要稍微糊涂一点或虚荣一点,就会对他的“礼拜”着迷,倍感受用、舒坦,不自觉对其青睐有加;你若不小心大脑还算清醒,则会全身发麻,恨不能逃之夭夭。

礼佛,是一种态度,对佛法的领悟还在其次,主要是以情动人。但这份情,在我看来最廉价不过。不信你观察一下,今天他赞美你的一套说辞,转天就赠送给了另一个。因为受了恭维和礼拜,你正想发自肺腑地给他说点什么,却发现那魂已飘到九霄云外了。如果你不幸没有发现,还滔滔不绝,他会一边眨眼一边频频点头,而绝不会发表任何观点。

即便如此,他也有知音。这是大自然的妙处,让每个物种都不孤单。世故必定会带来收获,否则不会有人趋之若鹜。比如,会赢得重要人物的好感,重要人物总是很忙,没时间真正交流什么,只一眼望去——表情是好的,声音是好的,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话突然被放在这里,也不无辜。它貌似关心,实则把人往黑暗的道上引。它试图剥夺人类享受广博浩瀚的生命之美,居心不良地想把人的灵魂禁锢在一个深不可测的井底!

所幸,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脊梁,他们从干枯世故的古老丛林中走出来,心底的正大光明亘存,让后辈求索者能找到逆旅憩息的礁岛。特殊年代里,正在被审查批斗的汪曾祺先生,听见被下放的女儿恨恨地说了这句话时,心里还是一惊,不无担忧地说:“即便如此,也不能一叶障目,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我感谢汪先生的这句话,因为我从来都相信世界不是万恶的,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人,不从众、不媚俗,尝试着生命更多层次的美,拒绝干瘪与世故。

猜你喜欢
礼拜世故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神回复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世故之中有学问
节俭教育
为自己点赞
猜字谜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