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品格和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品质发展、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不仅知识基础要打牢,核心素养也要得到持续发展。初中生物是一门理科类学科,主要研究世间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而观察、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主要手段,学生借由观察和实验实现透过生物现象认知生物本质的目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文章在阐述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实验教学的原则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就是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笔者认为,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和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1.实验教学浮于形式。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全程由教师进行演示和指导,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缺乏实操,只是“依葫芦画瓢”,即使掌握了操作流程,也难以理解其操作原理,再次遇到类似实验时依旧不知如何操作。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非常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会简化其操作流程,惯于使用多媒体或板书将实验内容教给学生,内容虽然详尽,但教师忽略了一点,即以这种形式传递的内容大都抽象且不具体,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属于临时性记忆。但如果是学生实践操作的话,那么实验操作流程就会形成深刻印象,学生对实验操作原理的识记也会更加清晰明确。
3.受客观因素影响,难以正常开展实验课程。目前我国仍有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受经济发展滞后影响,存在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备的问题,所以生物实验教学常常难以保质保量地开展。对于这一情况,政府方面以及学校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情况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指标,促进教育多元化改革。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方针,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充分领悟实验原理,掌握理论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一)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动操作行为为基础的,而初中生是否产生了探究兴趣、操作欲望,则直接关系着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现实效果。为此,初中生物教师便可尝试创设有趣的实验教学情境,切实丰富感性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实验探究状态,驱动学生自主展开实验探究。其中,初中学校逐步铺设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而这一辅助工具就可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且不受形式、时空等现实因素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直观性与生动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介去创设直观的实验情境,由此促使学生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充足准备。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笔者就在实验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教学情境,及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认真分析种子萌发的生物条件。为此,笔者就在课前准备阶段整理了一段关于种子萌芽、生长的科学视频,准备由此详细演示种子的萌生条件。这个视频资源还配上了活泼的背景音乐,使用动画资源演示了种子的生长过程,十分可爱,且趣味十足,还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插入了一些象声词,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果不其然,当笔者在实验课上播放了这一视频资源之后,本班学生都被动画版的种子所吸引,认真观察了种子的萌芽过程。据此,笔者就顺势提问:“种子萌发需要有哪些特定条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纷纷猜测,认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与土壤。接着,笔者就展现了一些水培植物,由此让学生产生了质疑,使其开始怀疑种子的萌发只需要有足够的光照与水分。接着,笔者就由此引导学生全面展开了探究性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全面思考,使其通过实验活动去总结生物规律。
(二)完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需要全面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设备,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自主建构生物知识。但是,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低下、动手实践能力不足,他们难以独立完成探究性实验实践任务,且有可能会因为思维角度单一而出现低效学习行为。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则要尝试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不断丰富生生合作经验,切实丰富生生合作与交流活动,从而真正改善初中生的实验探究行为。如此,则可完善师生、生生互动,让初中生在平等对话活动中产生创新思维,从而切实优化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效益。例如,在教学“动植物的结构层次”一课时,本班学生便要尝试利用显微镜去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的细胞结构,观察各类植物的细胞层次,由此更新个人知识结构,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了确保本班学生可以成功建构生物知识,笔者就通过科学分组构建了4人实验学习小组,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与同伴共享生物学习经验,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生物探究思维,使其顺利积累探究性实验操作经验。为此,各小组便要客观分析观察动植物细胞切片的实验操作过程,且要统一复习显微镜的实验操作方法,重新观察显微镜的设备结构。接着,各小组便要认真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切片、动物细胞永久切片的实践操作步骤,认真阅读生物教材,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指导步骤去制作细胞切片。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在实验室内巡视,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操作行为,帮助各小组判断细胞切片的质量,帮助学生整理一些失败的实验道具。然后,各小组便要积极使用显微镜去观察动植物的细胞切片,按照植物、动物这两个分类去整理实验结论,客观分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如此,本班学生则可自主建构生物概念,及时积累成功的探究经验,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探究,使其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形成探究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杭英.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5.
[2]曾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8,45(06):100-101.
[3]曹发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8(28):39.
[4]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