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家标准下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2-23 19:35刘清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

刘清扬

摘要: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大学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对课程的设计与反馈都将产生全新的变化。从培养目标、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都有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国标;人才培养;跨文化交流

一、新国家标准的出台

2018年1月30日《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式出台,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大学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对课程的设计与反馈都将产生全新的变化。从培养目标、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都有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下对于日语人才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以熟悉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为基础的跨文化能力、相关专业知识、某种专业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质、综合能力等。使学习者拥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中外的文化深度、扎实的专业基础、思辨与创新能力。

在素质要求方面: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與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日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日本及相关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在能力要求方面: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标突出了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理念,强调学生要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要求:能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并能合理解释和分析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传统的外语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拥有外语应用、交际能力。新国标中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目前日语教育的现状

教师队伍迅速增大:由于国内大学日语硕士与博士的逐年增多,日语专业高学历人才逐渐增多,由过去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供大于求。海归人员的增多,赴日留学的条件便利,在日本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日语专业人才回国就业,年轻的高学历日语教师占主流。专业广泛,有传统的日本文学、语言学、日本语教育,也有新增的日语翻译、日本经济、日本历史等跨学科的专业。青年日语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上,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展现风采。

科研方面:日语教学资料的丰富,教材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学术专著,翻译著作、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的层出不穷,科研成果丰硕。内容涵盖日本文学、语言学、日语教育、翻译等各个方面。

师资培训的增多: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每年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国内的骨干教师培训、研讨班的不断增加。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外研社、高教社、外教社等出版机构赞助举办的研修活动。

学生的各种交流活动、比赛的丰富。与日本各大学间的学生交流,长期、短期项目,中华杯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全国日语作文大赛,朗读比赛,日语国际交流基金的歌唱比赛,笹川杯日语知识大赛、卡西欧杯研究生、本科生辩论讲演大赛、日本学硕士论文大赛等等。

三、日语教育的问题与改革

(一)日语教育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就业形势严峻:就目前就业形势来看,随着日企的减少,日语专业的就业不容乐观,学习日语人数的上涨与就业岗位的减少形成很大矛盾,这也造成了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提高,此外用人单位多数是要求复合型人才,即除外语之外,还拥有其它技能的人才。就业岗位也不仅是局限翻译,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它素质的拓展,学习新技能的能力的人才备受欢迎。日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注重传统教学,提倡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侧重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还未形成。

传统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学生被动的听课。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把单词、语法、各种知识点清晰的讲给学生,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记忆、背诵去强化。这种教学的优点是能把语言知识点清晰、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但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学生记得快忘的也快,实践运用较少。所以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过级考试率很好,真正与日本人交流时会有一定障碍,读写能力很好,听说能力却远不如读写能力。

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等使学生周围不仅只有书本,只通过教材、书本的传授已经不能完全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课下的作业也不局限于读读写写,网络学堂等的应用逐渐普及。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设定

无论从外语类国家新标准的要求,还是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来看,都需要重新研究、探讨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各高校都处于研讨中,伴随着新国标的出台,各类全国日语教学研讨会也相继举办。

培养目标:日语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商务工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日本语言、文学、文化基本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可在日资企业、外事、旅游、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管理、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人才。

本专业共设有以下三个课群组:

1、综合技能课群组: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汉双向翻译、日语写作、口译等;

2、专业知识课群组:日语语言学、日本概况、日语语法、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概论、英语(二外)等;

3、商务类知识课群组:商务日语、商务礼仪、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翻译、日本簿记基础等。

日语专业以“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国际合作办学为依托,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商务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人才。

四、日语教学要求与改革

教师素质提升:对于新形势下的变化,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势在必行,目前教师队伍的特点是所学专业基本都是日本语教育、日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等专业。对于跨学科的学习研究不足,例如日本经济、法学、日本政治、历史等。同时,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即日语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需加强科研能力,即日本学研究水平,日本语、文学、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赴日研修等会很好。

课程设计:课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非被动的接受,PPT课件的设计、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任务型学习、在线课程应用、智能手机的运用等多渠道、多种方式学习、增加学习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课堂上多启发、引发学生思考、增加讨论式、研讨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项目等課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对象国的社会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使学生实现以下技能:

文学鉴赏能力:了解文学创作背景、历史环境、作家个人经历与思想、作品内容、所属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本分析读解能力、同时期文学间的比较、文学作品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等的交融。

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异文化的能力,懂得尊重与理解异国文化,熟悉本国文化,以更加宽容、包容的心态接受文化差异,避免由于不了解文化而引起的文化矛盾与冲突,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外国文化引进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好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更加开放、多元化的心理接受外来文化。

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准确理解日语词汇、语言情景,能流利、清晰、准确的表达日语。同时具有很好的母语能力,能实现口译与笔译,同声传译。准确解读日语文章、报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能实现无障碍的语言交流,顺利工作。很好的科研能力,对日本文化、日本语、语言学、文学的研究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有自我学习意识,主动认知与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渠道获取新信息、新动态,结合自身特点,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能做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及时与人沟通协作,更新学习方式方法,结合现代信息、多媒体、网络等促进学习。

五、日语教育的未来展望

中国的日语教育进入了新的时代。既有以前积淀的种种成果,也有新时期的矛盾与挑战。单一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日语教学。研究新的教学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培养目标的重新设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语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

[2]刘贤.近十年来的日语教学语法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

[3]佟玲.日本商务日语教育发展沿革及现状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

[4]王琳.CRS系统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上海交通大学日语公共选修课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06).

[5]张丽梅.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研究——以教学、科研与能力意识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