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望
摘要: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形象思维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生而言,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优质方式之一。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形象思维的内涵特点,通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方式、途径以及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形象思维
中国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死记硬背、教师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等现象。而当这种情况持续蔓延时,则会陷入一个学生不愿学从而导致基础不牢,教师又不得不通过强制性手段让学生打好基础的恶性循环。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之中着重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通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无疑是值得教师深刻学习的。
一、形象思维的特点与意义
形象思维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性的思维,形象性、想象性、超前性、非逻辑性等等都是形象思维所涵盖的特性。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最终都会寄托到一些能被人体器官所感知到的图像、图形或象形符号等归宿之上,这同时也决定了艺术思维与科學思维根本上的不同。非逻辑性则决定了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那样能够对信息进行线性处理,使其首尾相接,形象思维是将许多材料杂糅融合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形象,具有跳跃性。而超前性等等,则是形象思维不满足于已有信息,创造性地输出新的形象产品。
培养形象思维,就是让学生富有这些形象思维所有的特质。形象性直接与感官对接,使之具有生动、直观、简明易懂的特点,而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结构手法等则能很好的使学生形成形象性思维,增强艺术素养。非逻辑性对信息更加全面立体的加工,也能使思维主体从整体把握问题关键所在。想象性则更无需所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现代散文阅读能将文字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对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着莫大帮助的。
二、培养形象思维的方式
1.分析法
“分析法”是培养形象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所谓分析法,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指引,将构成文章的各部分及其属性分析出来。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著名的散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且圈点勾画出重要句子和词语,首先整体了解这篇散文,然后教师则可以开始提问,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重要人物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作者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讲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等等。同时也要从一些细节方面入手,比如文中出现了几次背景,分别是在怎么样的场景之下,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感情色彩等,最后再整理融合,形成完整知识框架。
由此可见,分析法无疑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引起思考;通过思考,引导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
2.结合实践,加强训练
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非常直观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往往是由于经验阅历不足、知识储存量少,而结合实践的直观式训练则能弥补这一缺陷,提升学生思维敏捷性,有效运用表象。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由于文章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画面感强,对话也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做适当修改和细节添加,节选出片段,挑选合适的学生扮演角色,在课堂或者课后有时间时进行演绎。对于小演员本人来说,能更深入且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观看表演比枯燥的文字更直观生动,也更能提高兴致、专心感受。情景再现之中,就能把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与深爱,以及曾经年少无知的悔恨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像《济南的冬天》这类散文,少有叙事性内容,多是诗情画意、良辰美景的描写,一般没有条件去身临各地感受,教师则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完文章后,搜寻相关的图片材料、音频材料和视频材料等等,在课堂上通过新媒体工具或纸质媒介展示、交流。教师也可以拓展一些诸如节气、中英气候差异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文章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情景表演还是资料展示,亦或是其他的有效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受、思考,直观面对文章,从而形成对文章的自我理解。经以长时间的正确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自然而然也会相应的有所提高。
三、教师应转变思想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因此,教师本身也应积极转变思想,不能固守成规,仍然是传统式灌输知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求速度不求效率,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创造性。
小组学习在自主课堂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十分有利于思考探究、辩论交流氛围的养成。例如在《雨的四季》中,作者非常生动而详细的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雨的不同样子,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按照四个不同的季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讨论雨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怎样的形态以及作者的感情。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分工合作,有争议也有一致,能增强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拓宽思路,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文章,理解文章,而不是如传统应试教育那般规定框架、灌输知识。只有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才有更多的可能提升想象力;只有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才有更多的可能提升形象思维的能力。
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答案、应对考试而被动学习,而是追求知识,提升思维而主动学习,这仍是中国语文教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领头人,应时刻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单“教书”,更要“育人”,形象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教师也应当竭尽全力。
结语
现代散文有着无限可能性,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也同样有着无限可能性。通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但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初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形象思维培养,以现代散文阅读为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玉兰. 浅论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石国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12).
[3]梁庆兰. 发展形象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