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途径探讨

2021-02-23 04:57赵鸿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类知识与事物,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并渗透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路径展开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全面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在高校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过程中融入并渗透思政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改善以往悲观以及怨天尤人的处世态度;而且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后天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度,也让他们能够愿意付出真心去相信旁人。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学生应当以良好的心理建设来实现个人的规划成长,敢于批判自己,敢于直视困难,始终保持其个人发展的独立性,也能够融入到整体氛围之中,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以强大的心理建设来应对实际困难。

(二)提高育人质量,迎合时代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健康成长,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理解、参与能力、心理素质也得到不断提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多样价值观相互激荡,学生难以避免地产生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差异甚至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创新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和“三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中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可以在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以及高校思政课堂的教育水平的同时,有助于大学生毕业之后快速融入社会生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路径探究

(一)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意识

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建设,让其形成独立的人格,不断强化个人的积极健康心态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标。大学思政教育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鼓励学生,对学生予以肯定,也要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有直视困难的勇气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抓住其关键核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樂观思维,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心理问题,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予以应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可融入并渗透思政教育,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整合,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动力支持。在组织开展大学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可采取赏识教育以及鼓励教育方式,让师生在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构建稳定的师生关系,为后续工作环节创造条件。

(二)创新教育方法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高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做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启明星。众所周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乃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要义,通过在高校广泛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自我价值、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三观、养育美好品德。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形塑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对于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主动选择,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还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风俗、红色经典读物以及社会热点等融入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中,通过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影响让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的同时,发现并主动解决自身固存的心理健康问题。此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心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与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三观养成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1]。

(三)创新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活动,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进而发挥学生党组织部的育人功能。其次,构建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育人协同体系。通过主动建立一套极具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育人体系。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带动校外比如慈善公益组织之类的机构的广泛参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助力高校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与思想意识的提升,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育人协同体系。高校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十九大精神等融入至高校育人环节中,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正,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高校必须要积极的应用和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充分挖掘课程育人的重要意义,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探索更加符合高校育人目标的高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最终有效实现整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曦鸣,胡爱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途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9,015(023):P158-162.

[2]秦志文,王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途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9,15(43):78-81.

作者简介:赵鸿涛(1991.03-),男,汉,安徽六安人,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