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人生美学,即人生审美化,也就是人生与艺术的结合。中国现代美学家丰子恺先生指出,人生是苦闷的,艺术可以助人脱离苦海,他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提炼出“万物一体”“艺术心”“审美的眼光”等人生论美学思想,展现了他极力追求的“人生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人生”的审美理想。他的人生论美学富含浓重的人生关怀意蕴,不仅对中国现代人的人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丰子恺 人生论美学 大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178-04
人生论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的人格养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就是传统美学精神,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人生论美学”。丰子恺的美学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诠释出“万物一体”“艺术心”“审美的眼光”等人生论美学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人格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揭示人的本质,即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统一。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青年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建构健全的大学生人格成为审美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美育的先驱者之一,也是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推行艺术教育,主张“心为主,技为从”,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本文以丰子恺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为切入点,建构新时期大学生的时代人格。
一、丰子恺的“万物一体”论养成大学生的和谐观
“万物一体、人地和谐、真善美统一”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核。他曾说“‘万物一体是最高的艺术论”。作为散文家的丰子恺先生,在他笔下,世间诸事,皆可成文。从自然风景到求学经历,从日常饮酒到养猫养狗,从儿童到大人,他的散文很少有抱怨、憎恨之气,而是以一种悲天悯人之心欣赏世间万物的美好。如散文《晨梦》中写到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吵闹声、窗外小鸟的鸣叫声不绝于耳催“我”起床,一份自然、和谐、喜悦之情也跃然纸上,这些看似吵闹的声音,但却是作为父亲的“我”心里的天籁之声。丰子恺的散文不经意间就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先生,“和谐”依然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在一笔一画中向人们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的漫画始终传递着一种信息:人们应该用博爱、智慧的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丰子恺爱猫,“猫”的形象常活躍在丰子恺的画笔之下,如漫画《姐妹》中,姐妹两安静地埋头读书,用手指着书上的图画,一只猫蹲坐旁边伸出一只爪子指向姐妹两的书,猫与人一起共赏流年雅致。漫画《亭台生青草 杨柳挂长条 新鲜空气里 功课温得好》,四个儿童坐在杨柳树下的亭台里温习功课,柳丝垂落,燕子飞过,怡然自得,其乐融融。丰子恺类似的漫画非常多,如《春风杨柳唱歌声》《燕巢可俯而窥》《蚂蚁搬家》等,他通过简单的笔墨勾勒出和谐、自然的生活场景。
美学家尤·鲍列夫在《美学》 中指出:“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到人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艺术以其直观性、情感性影响人的精神品质。我们知道,全面的人格结构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活动既符合客观规律,又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全面自由的人格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带领大学生阅读丰子恺的艺术作品,他的文与画,极力推崇“护生”“同情”“仁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关系融洽、自由自在的心境、愉悦舒适的感觉,这和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内涵一脉相承,这也是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理解丰子恺的“万物一体”观,对于培养大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审美理想和审美境界、解放审美情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让大学生理解艺术的真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激发其爱美之心,获得身心自由,从而建构大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二、丰子恺的“艺术心”论养成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20世纪初,丰子恺以培养人的“艺术心”为其教育宗旨,这也是其美学人生论的灵魂。丰子恺的“艺术心”要求人首先应该有同情心,这是人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热爱人生和艺术的丰子恺强调人需滋养仁爱善良,去除自私恶毒,保护这珍贵的同情心,怜惜生命。他的《护生画集》强调“护生即护心”,认为护生是一场人生修炼,即通过审美养成人的同情心,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人们应该将心比心感受所有生命存在体的情感,而爱护其它的生命,就是爱护自己的心。其次,他主张物我、人我、物物之间都是平等自由的,因此人们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丰子恺在《美与同情》中写道:“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如散文《看灯》,他描写在露天小便的人,传统观念中这是不雅之事,丰子恺看到的却是小便者变化多端的姿势,让他大开眼界。在他看来,露天小便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和吃饭穿衣一样平常普通,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是可以记录下来的。作为艺术家,不管对象以何种形式出现,他认为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万物皆平等,都值得欣赏。
不管是同情心还是平等观,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健全人格的表现之一。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文关怀”一词。“人文关怀”其核心思想在于肯定人的价值、意义和主体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当代社会,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人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大学生虽然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基本成型,但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养护大学生的“同情心”,帮助大学生建立平等观,增强大学生的平等意识,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丰子恺先生关于“艺术心”的教育宗旨,把同情心和平等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也可以引导大学生欣赏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作品,让其在感性的形象中感受“艺术心”,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艺术启示。丰子恺先生是一位艺术大师,其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人格修养、艺术造诣及学问成就等非常高,不断往内探索,感受大师的人生处世哲学,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其审美人格,影响其对人生真谛的追问。一如大师一般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万物,以悲悯的同情心体恤万物,养成人文关怀精神的人格品质。
三、丰子恺“审美的眼光”养成大学生的诗性精神
集画家、作家、书法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以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诗性的思维方式和冲淡的艺术风格,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美感很强的作品。
丰子恺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他自己也说:“我爱野花,不爱盆景”,他在石门湾建缘缘堂,既是现实生活,又是作者理想生活的建造。丰子恺曾说自己喜欢的诗是“我所喜爱的诗,不是鼓吹世俗人情的东西,是放弃俗念,使心地暂时脱离尘世的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丰子恺的散文就是“暂时脱离尘世的诗”。他的散文平淡,甚至和那个动荡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这使得他的散文散发着一种诗性气质。他的漫画大多寥寥数笔,但充满诗情画意,被人称为“诗意漫画”。他将绘画与文学结合,使得他的画似乎有一种弦外之音,引人深思,这也成就了他的“诗意漫画”。他以一种轻松愉快的笔调将读者带进诗意的世界,点燃人们的希望之火,他的漫画成为苦难生活里的一颗糖。丰子恺以诗意来描绘世间最平凡最世俗的生活,让读者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
诗性精神并不是诗人特有的,它是人对理想主义的坚守、精神价值的追求,它也是人对世风日下、人心堕落的时代的对抗。它是形而上的精神意识,但并不是虚无缥缈,拒绝人间烟火气。作为诗性精神的承载者,应当直面赤裸裸的生活,关注现实人生,把人道主义作为诗性精神的起点。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网上传播各种信息,大学生也无需忌惮人际交往规则,如阶级地位、文化层次、身份职业等的差异性,特别是一些自律性差的大学生为了满足猎奇心或者个人私欲,非法获取不良信息;一些大学生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负责任地传播各种信息;一些大学生缺少人生信仰,传统观念崩塌,爱心荒芜。同时,人们过分渲染个性,“使得大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而轻社会利益,缺乏社会主人翁精神,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人格结构呈现不良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人格建构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考试时舞弊抄袭,直接从网上下载作业,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只爱学技术性强有现实作用的课程,像大学语文这类人文学科的课程大多持应付的态度,缺少人文精神,一些爱慕虚荣的女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爱”。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意义退场,价值缺失的时代。教育走向“功利化”“技术化”的当下,人变得越来越现实、理性,大学生追求的不再是学问、理想、诗意,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偏离正确轨道。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的眼光”?如何重建大学生的诗性精神?审美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在审美中,作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自由地实现着自己;也只有在审美中,人才能把现实与理想、内在与外在、个人与社会完全统一起来,从而充分体验到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丰子恺先生作为审美教育的先驱人物,可以引领学生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艺术修养,充分开发大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看一看丰子恺的漫画、散文,从他的一笔一画中感受先生的平和、诗意、对生命的尊重与爱,领悟到审美教育的真正内涵。人要对抗社会的异化,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有诗意精神的人。审美关注人的感性精神,审美活动使人的情感得以全面释放,使人的自在成为一种可能。审美教育也是把现实人生改造成艺术的人生、超功利的人生。中国作为诗的王国,其诗性智慧、诗性精神将迸发巨大的能量帮助大学生构建新型人格。我们用丰子恺“审美的眼光”来关照万物,呼唤人的诗性精神,并将诗性精神渗透到人的内涵里,养成一种全面的健康的人格。
高校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建构大学生健康圆满的人格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丰子恺先生重视培养人的“艺术心”,即培养同情心和平等观,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养成。他认为万物一体,告诉大学生不管面对何种事物,和谐共处是一种境界。先生作为艺术大师,现代审美教育的先驱者,身体力行地证明教育不是工具、技术,教育应当呼唤诗性精神的回归,这样,人才能称之为人,健全的人格养成才能得以实现。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融审美教育资源与高科技技术于一体,建构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塑造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格,丰子恺先生的人生论美学思想,广博深远,带给我们积极的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参考文献:
[1]莫小不,李梅,王宇.“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全国高层论坛综述[J].艺术百家,2017(05):269.
[2][俄]尤·鲍列夫.美学[M].冯中,高淑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3]丰子恺.丰子恺文集(5)[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52.
[4]丰子恺.丰子恺文集(6)[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662.
[5]吴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学教育的现实意义[J].大庆社會科学,2014(05):143.
[6]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