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2-22 04:00孙春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抗血栓脑血栓阿司匹林

孙春莲

脑血栓为中老年高发心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重创,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征,是危及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的首要因素。造成脑血栓的主要原因在于脑动脉病变引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激活产生血栓素而导致血栓形成。临床研究中,脑血栓抗血栓治疗一直是研究重点,主要围绕药物抗血栓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1]。阿司匹林是临床高效抗血栓药物,长期用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出血、溃疡等[2-3]。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增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延长药效发挥时间。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脑血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6)和对照组(n=36)。联合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1~83(66.12±4.2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2~84(67.88±4.36)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WHO脑血栓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准确;(3)患者药物依从性高,表示愿意配合各项研究措施。排除标准:(1)危重型脑血栓患者;(2)有药物过敏史患者;(3)有疫区接触史患者;(4)传染病患者;(5)合并癌症、肿瘤患者;(6)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3~0.6 g口服,每天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治疗14 d。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每天1次,根据症状、体质量等进行剂量调整,药物剂量上限为80 mg/次,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不良反应及满意度。(1)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百分制度,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越佳。(2)使用GCS专项量表评估患者昏迷程度,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情况越佳。(3)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痛、心率异常等。(4)患者满意度评价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根据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因素形成主观性感官,并采用量化态度方法,让患者根据主观意识选择对应选项,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消失,影像检测、实验室数据均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显著改善,影像检测、实验室数据趋向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影像检测、实验室数据均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7.432,P=0.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GCS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GCS评分比较

2.3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643)。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患者满意度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χ2=5.062,P=0.024)。见表4。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脑血栓作为心血管常见疾病,主要原因是血管栓塞引发的脑组织受损。从病理机制出发,在脑血栓药物治疗过程中以抗血栓为主,通过影响血小板凝聚过程,降低状动脉斑块形成几率。阿司匹林可清热、解毒、消炎,是良好的抗血栓药物,常用于临床治疗脑血栓及心血管疾病[4]。

阿司匹林可与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部位发生反应,抑制其生成,阻断脑部血管凝聚过程,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脑血栓治疗过程中,常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见效相对较快。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导致消化系统受损,如腹痛、溃疡、恶心等均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典型症状[5]。脑血栓患者因其自身的年龄特性,消化道功能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阿司匹林造成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临床医师在治疗脑血栓过程中应考虑阿司匹林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可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增强药物的综合抗血栓作用,加快药效发挥过程,使其尽快参与患者血液循环中,并且能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形成长效药物作用机制,减少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7-8]。在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还具备促进人体心血管扩容的作用,改善患者周身血气运行状况,满足器官供氧需求,提升患者身体耐受程度,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9-10]。脑血栓患者群体年龄分布特征明显,中老年是占比最高的群体,对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敏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也能满足脑血栓患者实际用药需求。

本研究中,选择中老年脑血栓患者72例作为不良反应与药物疗效分析对象,结果表明:(1)联合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更小,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均有抗血栓作用,共同使用下增强药效;(2)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变化、GCS功能评分更优,主要因为颈动脉斑块面积小,降低患者脑部血管栓塞发生率,恢复患者脑组织对血液与氧气的需求,使脑组织功能区域正常运转,恢复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抗血栓效果较好,用药安全性高,可减少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适合中老年患者应用,可满足患者药物使用需求,患者容易接受。

猜你喜欢
抗血栓脑血栓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