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文博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产业更新呈现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特征,产业园发展模式也进入4.0+ 时代,对产业服务、生活配套、对外交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总部型园区往往定位更高,选址更优,其本身即是一个独立完整、功能复合的社区,更应注重与其所处的城市片区从功能上互为协同、融为一体。
图1 工业园整体图
2018年底,业主方华云集团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公司五年发展计划,即积极创建以一个本部和四大板块(信息科技、工程咨询、智能运维、综合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促进集团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能源智慧服务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下,集团亟需打造新的产业空间来满足与支撑新的定位与目标。
项目选址位于杭州钱塘新区经济开发区,东侧临近海达北路,南至新南路,西至幸福北路,北至围垦街,占地面积59284㎡,总建筑面积211084m2。基地位于城市综合服务发展轴上,紧邻金沙湖中央商务区和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区位优势突出,周边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同时,基地也在上位规划的城市风貌体验带上,金沙湖核心景观、钱塘江滨水特色景观近在咫尺,生态环境优越。基地东南侧有规划轨道线11号线站点出入口,便于未来绿色出行。
该项目定位为集团未来的“中枢智脑”,融生产、生活、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活力标杆型企业总部,建成后将由业主方自主运营,物业自持自用。这样免去了前期市调、招商策划等繁复工作,但是,园区未来要供集团多个板块共同使用,各板块当前都租赁在不同地点,行政相对独立,一旦将迁入到一起还是会面临协调难的问题。每个子板块需要怎样的业务发展空间、空间需要多大,层高、荷载有什么特殊要求,放在一起相互之间有哪些矛盾,怎么和本部职能协同等,围绕这些问题,团队在规划初期就与业主方经历了近三个月的沟通。我们收到的初始信息是每个板块都有独立的管理、研发、制造生产、库房、食堂等基本功能,另外还有4万m2左右的特殊性空间,例如信息板块需要数据中心、网络中心,服务板块需要食品配送,运维板块需要生产大空间,层高、承重要求都特别高,甚至要满足高吨位货车进出、特殊交流电配置等。这样直接导致总建筑面积累计超35万m2,远超立项预算,且特殊功能板块独立占地导致用地紧缺[1]。
园区策划的关键在于定性和定量设计,而“定性”是所有设计开展的依据。在明确总部型园区定位前提下,我们制定了三个原则。首先,用地优先供给高产出、高成长性业务板块,保证高质量研发空间需求。其次,部分占地大、有噪音,对物流交通要求高的生产及仓储空间,建议结合高速出入口另行选址,不再并入总部。第三,结合城市功能配给,突破原有各版块行政边界,集约设置生活和生产配套,共同管理和使用。例如园区东、西两侧用地控规上都定性为商业,未来周边有酒店、公寓和商业可共享,园区内部就仅保留会展、食堂、健身中心、数据中心、档案中心各一处。会议、休憩功能设在连廊等公共空间,方便各板块共用。最终,我们成功把建设总量控制在21万m2左右,既能满足集团现有产业需求,也保证空间的弹性预留,细分功能与项目定位相匹配,为下一步总图设计奠定了基础。
园区空间遵循“四水归堂”的传统理念,回应了基地文脉。布局呈现“生态核心引领、南北轴线组织、立体环廊串联、多条通廊发散”的“一核、一轴、一环、多廊发散”的大疏大密空间形态:对外连续的建筑布局、硬朗的建筑体量,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科技园区界面;对内花园式布局的中央庭院,充满柔性与灵动,增加了园区环境的亲和力。基于园区公共属性需求,我们在内围空间创建一条开放式立体环廊连接各个建筑单体及裙房,为日常步行提供遮风挡雨,创造更多或开放或围合的共享空间,促进在交流中激发创新思维[2]。
图2 工业园结构图
各个功能单体建筑通过连廊串联组织,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规划条件中规定基地南侧为车行主出入口唯一选择,这样主出入口要满足大流量车行、人行出入,场地要大,辨识度要高,与建筑贴边布局(除了外围预留必要的消防扑救场地)的原则相违背。设计策略上,我们将正中的会展中心向内侧稍作退让,形成45mx25m的广场空间,从而主出入口标识性跃然而出。基地西侧为景观大道,对岸未来是商业中心,因而西侧界面具有景观、商业双重属性,在功能上考虑设置景观餐厅和休闲商业,建筑单体借助框景式造型设计,增加与城市的互动。园区食堂等生活配套则设置于东北角,便于单独组织生活流线,与健身中心连接便利。
图3 工业园功能布局
总部园区内主要采用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来达到人车分流目的。一层步行流线主要考虑内外部串联联通,二层通过立体环廊实现步行系统的垂直联通。遵照当地建设标准,对地下两层车库专门进行交通动线研究,设计了三组“一进一出”共六个车库出入口坡道,其中一组直接连通地下二层。车库遵循“主动环”动线设计原则,有效组织车行秩序,保障停车效率最大化。
图4 工业园施工设计
立面上遵循简约的原则,采用统一的杆件尺寸,用简洁的竖向构件线条演绎集约、连续的科技界面。整体采用银灰色主色系,体现现代科技感。这种构件重复并置的方法适用于单元式幕墙的组合、分割,在个别因消防要求必须断开的裙房位置,也可以用相同模块复制相连,使得立面依然连续完整。同时,这种方法也方便后期的模数调整。例如扩初阶段进行规范校核,按照当地相关玻璃幕墙使用规定,标准立面透明玻璃占墙面比例须小于0.6,后期很快通过调整构件尺寸和比例进行了优化[3]。
图5 工业园立面设计
大疏大密的总体布局为中央景观的塑造预留了条件。由研发、生产、会展、健身、食堂等建筑单体共同围合出一个长宽约150m、60m的中心景观区。景观区域预留1.5m深绿化覆土,结合局部堆坡种植,充分保证绿植效果的同时也适度控制了造价。相对建筑形态的硬朗与高冷,景观体系采用自然、生态的语言,与建筑之间形成软性交界。弧线线条的运用体现了“行云流水”的灵动性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也是集团“云”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中央下沉庭院作为景观核心,串联会展中心北广场和“七彩林湾”休憩廊道,形成南北向仪式廊道。而中央景观区的东侧则结合观景看台设置了露天舞台。景观步道设计既考虑与人流活动方向的紧密对接,也兼顾中庭消防通道的合并使用。漫步内院,处处是“框景”,可谓移步易景、满目皆绿。
图6 工业园中央景观
项目从概念规划到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专项深化,再到现在施工阶段,已历经三年多。在质量会审、幕墙设计深化、装配式设计深化、BIM复核等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调配各个专业团队及时应对调整。最多的反复在地下室车库深化设计。首先,大量的设备用房(如数据中心所需的UPS机房等)、人防单元、车行坡道流线、货车流线等因素相互制约,导致最初设计的入户流线大打折扣,甚至需要改线。各方协调之后,只能通过入户门厅的装饰设计、标识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来提升识别性,增强入户体验,把流线不便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施工中通过BIM工作开展,暴露了各类管线碰撞、梁高、吊顶与车道净高的矛盾。另外,屋顶各类机房的布局组合包括机房围挡形式的优化也花费了大量精力与各专业协调,最大限度降低设备对景观区域的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