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瑶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如果说,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则可称园林为时-空的艺术[1]。园林既有做诗文的曲折结构文法,又有山水画的写意画趣,所以说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又是最直接的。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空间结构俯昂转折,景物多变,宏大磅礴,正是把中国长卷美学发展到了极致。
空间序列是空间之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的合理组织。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水画是静的艺术,而园林是动的艺术。造园非简单的模仿山水和自然,而是从中提炼、加工,概括一个浓缩的自然,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不同空间的组合,打造意境和情趣[2]。苏州留园就是典型的代表。
下面试着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长卷构图结构和苏州留园空间序列分析,探微山水画与造园的相互关系。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3]。《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幅长近七百厘米的长卷。在后世流传中,长卷被烧为两段,前段五十一厘米(《剩山图》),目前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面五分之四长约六百四十厘米(《无用师卷》),收藏在台北故宫。
《富春山居图》空间结构丰富多变,山峦起伏大开大合,或远或近,或俯或仰,如交响乐般起伏跌宕,富有节奏感(如图1)。
图1 《富春山居图》空间结构分析
图2 结构分段示意图
根据《富春山居图》的作画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六段,现对其每一段空间结构进行解读。
画卷从右往左由一座巍峨的大山作为开始,气势磅礴。视角由高山至丘陵逐渐舒缓。最精彩的是该段结尾,视点忽然压低,画面三分之二的高度都是留白,只有下侧的洲渚台屿来承托上端全面的留白。由大山的“实”逐步进入水天一色留白的“虚”,形成了大开大阖的全卷开章明义的序曲。
图3 第一段
《富春山居图》第二段是整张画卷的主体群山,视觉推到与山面对面的特写。群山以中央主峰为君位,两侧四周,群峰相互拱拜稽首。在该段结尾,护卫在主体大山左侧,群峰山头都向左转折,呼应下一段的结构。山坡下的一排树丛,以水平墨点重叠涂染,却都向右呼应主体大山,一即一离,向背间,使长卷乐章旋律,既承先,同时也在启后。
图4 第二段
《富春山居图》第三段连绵一带大山,却把视觉推远了,大山不是近在眼前,而是隔水相望,逐渐远去,山的棱线龙脉越推越远,一带山脚却绵延出近景的平沙舟渚。整个第三段承上启下,既拉深第三段壮阔的山景,又引出第四段收敛、平淡的舟渚。
图5 第三段
《富春山居图》第四段是全卷笔墨最少的一段。基本上的构图,是以一根水平渴笔线条,一直通过空白。从第三段到第四段转换,同样是大开大合,如从春夏的富裕繁华转向秋景淡泊明净。
《富春山居图》第四段一线平坡浅冈,构图上跨过第五张纸,连接着第五段的一片平沙。这是全卷最长的一段留白,天空高旷,视觉极为平坦开阔。在平沙过后,忽然另起一孤峰,峻立陡峭,兀自屹立与江上。如大交响乐尾声来临之前最后一次高音合奏,再一次把人们推向视听的高潮。
图7 第五段
第六段笔墨极少,一带远山,笔墨交相缠绕,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大段留白,若最后一次高音的余音而绕梁不绝。
图8 第六段
经上述六分段画卷的分析,可以得出《富春山居图》构图的空间序列大致为:序景→发展→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图9)。其开合手法真正做到了如清王昱《东庄论画》所述:“凡画之起结,最为紧要。
图9 空间序列示意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序列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巧于因借”,通过对场地条件进行改造,利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手法,让场地步移景异、抑扬顿挫。此外,还须借空间处理而引导人们循着一定程序依次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直至经历全过程。下面对留园的空间序列展开分析。
图10 留园游线示意图
留园的空间序列可以分为:序景-发展-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图11)。其中,入口小院可以称为序景,由入口折廊至绿荫这一段空间较为收缩,为发展部分;中部山水景区则为全园的高潮部分;曲谿楼至五峰仙馆段为转折;五峰仙馆至鸳鸯厅为收缩段;至鸳鸯厅北小院则再次达到一小高潮,为结景部分;过冠云楼则到园子北部,为整个园子的尾声。
图11 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孙筱祥先生说:“中国绘画,不只满意于表现静态的空间,而且还进一步表现了动态的时间………这种岛瞰动态连续风景画构图,与园林布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园林是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艺术,所以许多原则与艺术手法与中国山水画布局基本上是相同的。”
《富春山居图》和留园虽出自不同画家和造园家之手,但其内里对空间序列的营造,都不约而同将“序景-发展-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的组织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造园,而文人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审美观念又为园林的营造提供的重要依据,两者之间共融共通。这是中国园林独具的东方气质,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底蕴的又一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