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 刘雷蕾 郝瑞森 马淑然
“肝为罢极之本” 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今医家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和阐发,但观点不尽一致。虽然均具有一定道理,但未必符合经旨和临床实践。纵观目前研究尚缺乏结合时间节律进行探讨的报道,因此,笔者结合《内经》原文及“天人相应”的“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从人体适应外界气运交替的角度对“肝为罢极之本”理论内涵进行阐释,以就教同道,启发后学。
此观点可以再细分成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一从生理方面来说,支持此观点的学者以高士宗[1]为代表,认为这里的“罢”通“羆”,是母熊的意思,其耐劳而多力,借此比喻肝脏任劳而凶悍的生理特性,此处“罢极之本”的意思是肝是人体耐受疲劳的根本。二从病理方面来说,支持此观点的学者以吴崑[2]、张志聪[3]等人为代表,吴崑提出:“动作劳甚,谓之罢极。肝主筋,筋主运动,故为罢极之本。”在这里“罢”通“疲”,是疲劳的意思,而“极”应当以《说文》中“燕人谓劳曰极”中的意思理解,“罢极”即指极度疲劳的意思,而“罢极之本”的意思即肝是人体产生疲劳的根本。
支持此观点的学者以王洪图[4]为代表,将“罢极之本”理解为肝是人体产生运动的根本。这种观点认为运行于周身的血液对于人体各处的筋膜、骨骼、肌肉等主司人体运动的组织具有濡养作用,而肝主藏血,调节人体周身血量的作用直接影响血液的濡养作用,因此肝成为了产生人体运动的根本,称为“罢极之本”。
上述两种观点主要基于肝主藏血和主筋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忽视了肝主疏泄和肝应春的特点,尚不能充分阐释“肝者,罢极之本”的深层内涵。笔者认为,在理解“肝者,罢极之本”时,应当从“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出发,充分将肝的各方面生理功能进行高度概括并与时间因素相结合,总结分析出“罢极之本”的内涵及意义,从而更加科学系统地认识其生理功能和指导临床治疗。
“罢”在《说文解字》中“引申为止也,休也”即停止;“极”在《周髀算经》中作出了从时间节律角度上的解读:“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即指时间节律循环中的极点。可见,“罢极”语义学含义具有终止(“藏”)向“生”的转化过程的时空内涵。
“肝为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说明中医的肝不是解剖学的肝,而是与春季收受通应的肝。正如恽铁樵云:“《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中医的肝是古人在时间节律基础上所认知的肝,因此,结合时间节律解读“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更加符合《内经》“五脏应时”这一原创思维。
根据《内经》原文和中医“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笔者认为,“肝为罢极之本”中肝的功能具有随时间节奏变化而表现出“居下焦、主疏泄、主藏血、应春而变”的时空性。在生理状态下能够保持气机有序的升降出入,维持机体“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因此“肝为罢极之本”应当理解为肝是人体阳气在生、长、化、收、藏的时间节律循环中由“藏”向“生”的转化主导因素。
国内学者刘力红[5]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生之本”“气之本”“仓禀之本”“封藏之本”的内涵是分别对心、肺、脾、肾最重要生理问题的概括,因此 “肝为罢极之本”的解读也应当符合这一思路。他提出“罢极”是促使每一年之间交替变换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从运气学说上来看,每一年的主运都不相同,而且有很大的跨度,人体为了与天地变化的跨度上保持一致,就要依靠肝这个“罢极之本”。
肝的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和主藏血两个方面,二者一阴一阳协同主司肝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同时也形成了“肝为罢极之本”这一生理特性应时而变。笔者认为,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在“罢极”的动态过程中肝主疏泄处于主导地位,感应天地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调节人体气机升降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而肝主藏血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同和配合肝主疏泄,调节人体血液从而使机体顺应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因此,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的协同配合是“肝为罢极之本”的生理基础,也是《内经》“阳主阴从”思想的表现,为肝在各个时间节律周期的相应时间段中发挥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其调节规律见图1。
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周期循环中,冬季应于肾,机体及体内的诸脏腑在肾气的影响和作用下,均表现为以“藏”为主,比如在这个时间点肝的生理功能便是表现出以肝主藏血为主、肝主疏泄为辅的生理状态。冬春之交,此刻肾主封藏到达了极点,正是由“藏”转化为“生”的时间节点,自然界万物开始表现出一派生长、生发、条达、舒畅之象,人体内肝脏的疏泄功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增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肝气顺应春天升发之气而向外向上,人体的气机运行跟随季节天地阴阳消长变化而呈上升之势[6]。此时,人体开始进行由“肾应冬”到“肝应春”的转化,肝脏由冬季的从属地位逐渐转变为春季的主导地位,同时肝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也由以肝主藏血为主、肝主疏泄为辅逐渐转变为以肝主疏泄为主、肝主藏血为辅。在肝的主导作用下,调控五脏顺应春生之气,进而使机体完成由以“藏”为主到以“生”为主的转变,肝也完成了身为“罢极之本”的职能。
“肝为罢极之本”这一职能的正常与否,在年周期中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生理上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儿童在春季(3~5月)生长发育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再如,课题组在长期临床研究中发现,病理上季节性情感障碍多在春季由抑郁转为躁狂,其发病机制与肝在春季调控功能异常联系密切,治疗上从调节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协调配合的角度着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以日为单位的时间周期循环中,中医提出了“子午流注”的概念,认为肝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对应丑时,即凌晨一点至凌晨三点。此时人体的阳气开始在“肝为罢极之本”的作用下逐渐升发,阳气逐渐充盛。这个时候人体内的肝的生理功能够正常运转,那么在肝主疏泄的主导作用下,人体的阳气将会随天地阳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肝主藏血的作用下,血液濡养各个脏腑,使得各个脏腑的阳气得以充养,从而促使人体的阴阳变化与天地的阴阳变化一致,即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图1 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年节律及日节律变化趋势图
此外,“厥阴欲解时”也为此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伤寒论》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现代研究对此理论解释为厥阴病是阳衰阴盛之证,在丑时至卯时(凌晨一点至早晨七点),阳气渐生、渐盛从而使病邪得以缓解[7]。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厥阴肝发挥了促进人体阳气顺应自然界阳气变化,完成由“藏”转“生”过程的关键作用,也正因此这个时间段成为了“厥阴欲解时”。临床上,对于丑时至卯时之间频频发作的疾病如失眠等,也多从厥阴肝的角度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结合时间节律变化分析“肝为罢极之本”的科学内涵,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人体在时间周期循环中由“藏”转“生”时间点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或功能异常,往往考虑从肝论治,可获得佳效。
对于春季生长迟缓的发育期儿童,除了考虑补养肾气、充养先天以外,还可以从“肝为罢极之本”的角度考虑,可能是因为肝主疏泄的作用不足,导致机体的阳气不能充分发散、不能促进机体生长,故治之以调畅气机的药物,使患者体内的阳气能够顺应天地阳气的升发而正常发育,如使用柴胡疏肝散等;也可能是因为肝主藏血的作用不足,导致机体脏腑筋脉失养,机体的阴阳变化与天地的阴阳变化不相协同,治之以疏肝解郁、柔肝养血的药物,使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能够顺应天地间阴阳的动态变化,如使用逍遥散等。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具有秋冬抑郁高发,春夏减轻或转为躁狂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与心、肝两脏联系密切,治疗上也多从这两个脏腑进行治疗[7]。笔者认为,这与“肝为罢极之本”职能联系密切,治疗上秋冬季节运用疏肝解郁养血的方剂如逍遥散等,使阳气升发,调畅情志,养血安神,即可取得针对性治疗的效果;而春夏季节,因肝主疏泄的功能居于调控主导地位,当以养血宁心安神为主,以防疏泄太过导致患者出现躁狂的表现。整个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治疗要点,重在维持“肝为罢极之本”中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协调平衡。
对于失眠的患者,尤其是丑时失眠的患者,笔者认为应当从肝的角度进行辨证与治疗。因为“肝为罢极之本”的职能失司,导致了人体阴阳的变化没有顺应外界阴阳的变化,从而出现了“阳不入阴,夜不能寐”的情况。除了失眠以外常伴有其他与肝相关的疾病表现,如因肝失疏泄导致的肝气郁阻会出现情志、精神上的异常以及胸胁的胀闷不舒等;肝血亏虚导致肝魂不得内藏而出现梦呓、易惊以及面白无华等,治疗上宜选用乌梅丸等具有敛肝安神作用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恢复“肝为罢极之本”的职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解读“肝为罢极之本”时,应当结合时间节律,从生气通天、天人合一的时间节律角度进行阐释,从这一角度来看,“肝为罢极之本”实质是指人体阳气在生长化收藏的节律循环中,由肝来主导自“藏”向“生”的转化过程。中医所论述的肝,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而是具有时空特性的肝,将肝在时间节律上的重要作用作为“肝为罢极之本”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指导辨治人体阳气由“藏”转变为“生”的过程中出现节律性紊乱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