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迭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诊断学习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业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严格控制的作业时间内让学生“学好”、“学足”?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张试卷和每一次作业,做到双减不减责任,不减难度和分数,真正使作业达到减量提质。
一、作业设计注重层次性
控制作业量不是简单的减少题目的布置,而是要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精心设计每课时的作业内容,对教材中的所有练习、习题、复习题在课堂与课后的基础性作业中进行全面处理。以基础知识为本,立足教材,以纲为领,补充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步思维训练题,做到有梯度,有廣度,有深度,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给学生留有比较大的表现空间,可以个性化的呈现自己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展现。实施分层作业,有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有效催进学生差异发展。教师首先自己完成作业,以便控制作业总量。如《勾股定理》教学后设计有层次的课时作业: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为3,股为4,则弦为
2.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严重影响浙江。“烟花”过后,市体育中心附近一棵大树在高于地面3米处折断,大树顶部落在距离大树底部4米处的地面上,如图所示。那么树高是
3.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二、积极探索动手探究、能力提升的作业
作业不能过于枯燥乏味,过于重复和形式化。通过不同作业类型满足学生学习风格或兴趣差异。数学探究性作业要以学生数学学习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引领,设计出促使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作业。观察、操作、思考、解释、合作交流,作业中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在合作探究、评价质疑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升了数学思维品质。
三、设计开放性实践性的延伸作业
在书本习题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通过个性化创编,设计开放性实践性的延伸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乐趣。经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进行数学推理与论证,通过数学交流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有可操作性、有序性、挑战性、趣味性的跨学科作业。以跨学科实践活动为载体,设计使学生经历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如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简易电子体重秤:制作一个装有踏板的可变电阻R1,R1与踏板上人的质量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R1=km+b(其中k,b为常数,0≤m≤120),其图象如图1所示;图2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欧,接通开关,人站上踏板,电压表显示的读数为U0,该读数可以换算为人的质量m。
(1)求k,b的值;
(2)求R1关于U0的函数解析式;
(3)用含U0的代数式表示m;
(4)若电压表量程为0~6伏,为保护电压表,请确定该电子体重秤可称的最大质量.
分层施导是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讲究作业布置的技巧。设计“轻负担、多功能、趣味化、成长性的”高品质作业,让数学作业内容有效有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如今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对作业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作业设计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让作业设计与管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发展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