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骋
摘要:新媒体视域下,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许多一线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的工作经验,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当然,互联网的应用也是一把双刃剑,为思政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克服教育理念转变适应问题、如何拓展新思路提升教育有效性问题等都急需解决。而转变教育理念、严肃学风校风、拓展课外知识都能够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优化教育模式,完善教育结构。本文就将结合以上几点策略展开解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理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思政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引言
新媒体视域下的新理念与新方法都能够应用与教学实践中,拓展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服务。围绕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強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系统的、标准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带动学生共同参与课内外实践,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争取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微课视频、网络资源等的应用也逐渐拓展开来,强化学生兴趣感受,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堂中存在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这时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引导往往起不到关键作用,反而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力与学习兴趣。此时,思政教师当转变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生活即教育”、“探究式学习”、“微课视频”、“混合式教学”等。
在教学“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思政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自发的认识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更多结合微课视频进行解析,糅合定义、特征、作用、实例来讲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从四个方面说清楚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实现了零距离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对图像材料、视频材料认识更加深刻了。以网络为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进步,更是学生成材的基石。
二、加强监管力度,严肃学风校风
严肃的学风、校风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备受感染与影响,将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更加刻苦、认真,协同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而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应当严格监督,如严抓校园纪律、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班级团日活动等。思政教师更是应当响应“严肃学风、校风”管理办法,在思政教学中重视相关教学内容拓展,从班级纪律做起,构建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的班集体。
在教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明确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而来,多少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铁血的军队造就传奇,教育管理中也当严肃学风、校风,以铁的纪律规范人,以钢的精神培养人,为青年大学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共青团中央公众号、名师论坛等等,都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广泛传播,思政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做好相关监督工作,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学习到这一方面的内容。
三、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课外知识渗透思政教学,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发展之路,同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借助新媒体技术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此外,网络资源、电子图书等相关课外知识的渗透更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带领其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潜心研究。
在教学“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拓展课外知识,结合相关历史人物背景、文字或影像材料还原真实场景,带领学生去思索、去感悟。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思政课堂中播放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讲话的视频,能够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当拓展课外知识,通过更广泛的知识进行深层次引导,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课堂教学,糅合新媒体设备、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当然,在课后将视频发放到沟通群中,让大家共同学习和复习,也是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当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逐渐过渡到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上,许多线上资源得到广泛应用,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课程注入活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能够积极向上的生活,刻苦认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丹.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Z1):98-101.
[2]董文波.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