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儒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陕西数以万计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交出了一份漂亮而又实在的答卷。他们以坚实肩膀扛起脱贫攻坚重大责任,以真情实感、真抓实干赢得贫困群众的信任和称赞,并帮扶驻村高质量完成“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的脱贫目标。第一書记脚沾泥土,情系群众,在沟壑间穿行,在荆棘中拓荒,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以决战决胜的“排头兵”和“领路人”姿态,带领贫困村群众拔掉“穷根”,开启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积极落实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精准扶贫重要措施,以极高的站位、超常的决心、过硬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了2020年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来自陕西省委组织部的资料表明,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陕西省委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务求工作实效。截至2020年,全省第一书记工作走过了十一个年头,特别是2015年党中央部署第一书记工作以来,陕西省第一书记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带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打造了全省脱贫攻坚战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响亮品牌。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合称“四支队伍”,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2010年至今,陕西省委组织部先后选派2万余名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第一书记牢记使命担当,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五项职责为己任,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决心,以一鼓作气、顽强作战的昂扬斗志,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践行宗旨、履职尽责,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村群众收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助力脱贫攻坚,谱写了脱贫攻坚崭新的篇章。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肯干、苦干、实干、领头干,成为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的时代群像特征。十一年来,陕西省、市、县(区)三级党委组织部严把入口,淬火锤炼,激励引导,锻造出一支扶贫“铁军”,驻村第一书记不忘初心,俯首躬行,扎根农村地区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一心一意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难题,当好群众的当家人、领路人、贴心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坚持农村需要什么人,就选派什么人,真正把“精兵强将”选派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岗位,让他们在扶贫一线砥砺磨练、发挥作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省各地市通过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推行量化积分管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作为新时期驻村“党代表”、精准脱贫的绣花针,驻村第一书记肩负“五项职责”,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挺在脱贫攻坚一线,以实际行动走进老百姓的心里,用汗水、用执着点燃了贫困村脱贫的希望,帮助成千上万贫困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
据陕西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调研员郝文锦介绍,第一书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路人。他们以结亲帮扶的赤诚、不脱贫不撒手的坚守,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引资与培训并重、扶志与扶智并举、产业与项目齐飞,用坚实的脚印交出了一份担使命、洒心血、挑大梁的合格答卷。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会得到增强,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很好发挥,为民办事服务才能有底气。
截至目前,陕西省在职的第一书记仍有9200余人,全省11个地市(区)第一书记工作结合实际,因地施策,各具特色。
榆林:构建“党建+三变”改革发展模式
榆林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2020年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对照“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目标,采取非常之举,下足非常之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全市共选派902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市90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以来的41.33万人减少到1.86万人,累计减贫39.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89%降到0.61%。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55个、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289个、动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47个,“一肩挑”比例达到99.63%,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547名,“党建+三变”改革等发展模式全面推广,涌现出榆阳区赵家峁村等一大批示范村,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延安:全国首批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之一
延安市委1807名第一书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延安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三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干部起了决定性因素,“四支队伍”功不可没。
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组织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调集力量、鼓足士气、提供保障。能经受住脱贫攻坚考验的干部,就是担当作为、可委以重任的“硬核”干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延安市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811人,宣传表彰1416人,极大地调动激发了各级干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当前,2.7万名联户干部、1807名第一书记、4984名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一线,为实现剩余5062户8745人全部脱贫全力冲刺。
安康:锻造扶贫攻坚“铁军”
安康市委坚持把“硬核”干部配置到最硬的战场,先后选派3782名科处级后备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每年开展集中全员轮训,锻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攻坚“铁军”。3000余名第一书记始终以“战”时作风、“战”时状态苦干苦熬、实干实效,历史性地解决安康市绝对贫困问题。他们实践探索的“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思路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
安康市先后有10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据悉,近年来,安康市提拔重用的1381名干部中,80%以上来自脱贫一线或有一线经历,同时先后召回238名不胜任工作的第一书记并清理出后备力量名单,累计为38名第一书记实施容错纠错,给受到不实举报的8名第一书记还以清白,形成干部为事业担當、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机制,让干部敢抓敢管,敢闯敢试。
商洛:尽锐出战,人岗相适
商洛市委按照“因村派人要精准”的要求,推动党政部门干部进“软”村、经济部门干部进“穷”村、政法部门干部进“乱”村、涉农部门干部进“专业”村,做到尽锐出战、人岗相适。
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选派、考勤、考核办法,引入钉钉系统打卡考勤,强化明察暗访,先后召回第一书记21人,约谈63人。开展“关爱扶贫干部”系列活动,评选“最美第一书记”,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300多场次,提拔重用优秀第一书记280人。
六年来,在第一书记的直接参与下,全市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14个,培育省市标准化建设示范村131个;推动7个县区摘帽、701个贫困村退出、56.1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5.34%下降到1.03%,6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代销扶贫产品1000多万元,为群众办实事6.3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7万件。
汉中:脱贫攻坚“三连优”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汉中市委累计选派90名县级干部、722名科级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选派1051名第一书记、3302名驻村工作队员、组建1397支驻村工作队,倾情倾力开展帮扶。
汉中市先后从脱贫攻坚一线评选表彰先进集体443个、优秀个人1088人,提拔重用1493人;优先保障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按照差旅费标准落实第一书记驻村补贴,为第一书记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定期安排体检,全方位关心激励一线扶贫干部。
在全市广大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与热忱奉献下,截至2019年底,汉中市累计减贫64.5万人、10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取得全省“三连优”的好成绩。
渭南:人岗相适,注重特长,人尽其才
渭南市按照“人岗相适、注重特长、人尽其才”的原则,先后选派3173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担任第一书记。2020年10月,全市在岗第一书记1194人,选派第一书记的村占总村数的57.5%。截至农高会时,渭南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退出,24.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除贫困,贫困发生率由7.5%降至0.84%。
五年来,渭南市出台《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坚持年度考核、季度研判、包县督导、明察暗访等机制,力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倾心帮扶,抓党建促脱贫。与此同时,渭南市委还落实了第一书记每人每年一万元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健康体检、办理人身保险等待遇保障。市县两级连续五年表彰优秀第一书记994名,五年来共提拔重用第一书记458名。
铜川:敢于探路,帮贫解困
铜川市委从2012年起在全省率先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陕西省委2013年一号文件要求推广铜川做法,为2015年全国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提供了“铜川样板”。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把强化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严把标准“选”、精心精准“育”、择优选优“用”、全面从严“管”,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中“四支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每年列支400万元重奖第一书记所驻村,累计评选表彰两届20名全市“十佳第一书记”,提拔重用119人,先后培树了全国精准扶贫带头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靳康鹏等一批实干担当的第一书记典型群体,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宝鸡: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
宝鸡市委2014年以来选派第一书记561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8年宝鸡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2019年5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人口由55万人减少到2.0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9%,连续两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9年位居全省第一。
宝鸡市选派第一书记取得三大战果:全市累计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85个,6.29万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参与348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1114人,全市“一肩挑”比例达到96.2%;61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带动全市795个村同步创建达标;推行“支部+联盟+公司+合作社+农户”的“5+”扶贫模式,帮助群众建立产业基地10个,注册产品商标3个,销售农产品1200多万元。
咸阳:100%实现村级“两委”负责人“一肩挑”
脱贫攻坚以来,咸阳市委选派的第一书记把抓党建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积极配合镇办党委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2019年11月底,100%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累计投资近5亿元开展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清零工程”“提升工程”。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举措,帮助村干部理思路、定方向、议措施,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79个村建起了集体“产业”,年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120个,10万元以上村267个。他们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累计脱贫122340户44775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53%降至0.63%。
杨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两级组织部门认真落实中省部署要求,立足实际,陆续向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村、软弱涣散村(社区)的党组织,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27名优秀后备干部和科级领导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他们坚持驻村工作、认真在岗履职,扎实做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精准扶贫、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在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建强战斗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西安:脱贫路上见初心
从2015年开始,西安市委先后选派2000余名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第一书记牢记使命担当,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为己任,一心一意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难题。他们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立规矩,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们跑资金谋项目、抓发展兴产业,推动了扶贫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他们为群众办实事、想办法解难题,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不忘初心,俯首躬行,他们誓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引导下,第一书记们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凝心聚力,在29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482户242419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