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策略分析

2021-02-21 08:30陈梦如
考试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初中教育创新意识

摘 要:当代基础教育高度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人才储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掌握创新方法,让初中生具备基本的创新潜质和能力基础。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人才;初中教育;创新意识

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国家未来的发展,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关注焦点。从创新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对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素质发展以及创新方法掌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各项素质培养,在做好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 基于创新意识形成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前提要形成创新意识。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做的再好也只是对已有成果的模仿,而无法超越。当代科技的爆炸性发展,根本原因是创新意识成为一种主流意识,人们在进行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想办法进行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我们社会就不会有汽车、有飞机,人类的脚步就会停留在地球上,而无法走上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中国社会一直强调创新,但是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社会创新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是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形成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有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与成就的内容,若是仅仅在课堂上讲述教材的内容,学生是很难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的。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开展有关中国经济改革成就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联系并且安排学生去参观一些高科技企业,看看企业创新的价值,当孩子们看到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的职位,看到高端机床可以进行精密仪器的设计与制造的时候,结合专业人士对这些创新价值和意义的讲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有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形成。美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人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鼓励学生质疑、尝试,学生有了创新的想法,即使不够成熟,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在创新的过程中去完善。因此,在欧美教育中,他们并不追求完全标准的正确答案,而是看学生能否提出一些有价值和有创意的观点。中国基础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因素的存在,学生已经习惯了去寻找标准的正确答案,而很少会去思考事情发展会有多种可能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社会或者科研领域,很多问题都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多种可能性就是创新发展的空间。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对初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用创新思维来引导学生,自然会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选择和规划有一定影响。当一个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时候,在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视野会更加开阔,更加敢于创新和突破。如某个学生平时非常喜欢汽车,以后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赛车手,然而当他看到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后,就意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赛车手,也是需要技术创新的,于是他对自动驾驶创新技术发展有了更大的兴趣度。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因为这是人的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式,就很难再产生创新意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基于各种社会现实情境来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意识到创新是最有价值思维模式之一,从而有效引导其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 基于创新素质培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创新素质发展作为底蕴。初中生属于一个思维活跃的年龄段,一些初中生喜欢幻想,拥有成为优秀人才的梦想,然而一遇到现实,就会变得畏缩甚至放弃。创新人才的成长是需要以创新素质为底蕴的,创新素质包含了许多的内容,例如质疑的勇气、探索的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质疑的勇气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老人倒了该不该扶”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质疑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肯定其质疑勇气,然后再对观点本身进行探讨。有学生从法律角度提出质疑,认为之所以不敢扶,不仅仅与道德意识有关,更与中国相关法律缺失有关,很多扶老人反被诬赖情况中,即使事后证明了老人是诬赖好心人,也顶多受到批评教育,诬赖人的成本太低,只需要道歉完事,却不知道给扶老人的好心人身心和生活帶来多大的伤害,他强调要解决扶不扶的问题,关键在于法律,保障好心人的基本权益,如果事实证明老人是诬赖,必须根据法律做出重罚,维护善良好人的利益,尽管学生的观点并不十分完善,但该学生敢于对“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道德问题的观点提出质疑,本身就是创新素质的体现。探索的精神是创新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创新的想法要想得到发展与完善,需要探索的精神。创新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有不少培养学生国际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地球村”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要想漫游全世界是有点困难的,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并且父母旅游意识强的孩子,或许能够在世界各国走一走,大部分学生对于世界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面对这种情况,有学生提出:尽管我们不能出国玩遍全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在教室里走遍全球,将同学们组织起来分组,将世界上主要的国家挑选出来,然后分配给每组同学,让该组同学负责制作这个国家的资料,包括该国的基本概况、文化特色、自然风景等,具体展示方式为图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然后负责给大家讲解,这样大家即使不出国,也能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全球旅游”,在校园里玩遍全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内容,当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方法并积极予以实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探索精神的表现。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没有现成的道路,也不一定有成功的经验,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做电灯泡灯丝的材料,做了几千个实验;诺贝尔为了做出安全的炸药,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在创新的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几乎是一路相伴的,没有谁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坦途。初中生要想培养创新素质,就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遇到困难绝不轻易放弃,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许多伟大的创新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例如共享汽车,就是为了解决打车需求和闲置运力的问题思考角度解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要求学生有担当,有勇气,敢于追求梦想,实际上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用创新思维解决困难,就是一种成长。

三、 基于创新方法掌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掌握创新方法,科学探索就是创新方法之一。有些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设想,然后自己经常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就是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的表现;还有一些学生,在面对教学的时候,也会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并且积极将其变成现实,也是创新方法的体现。创新行为,实际上是不分大小的,解决火箭上天是创新行为,为家里的小猫设计一个更好的喝水装置也是创新行为。外国有名学生,发现同学们用完铅笔之后,总会剩下一小截大约4厘米左右的铅笔头扔掉,很容易造成浪费,这个学生于是提出在铅笔头的顶端,放几颗植物种子,当铅笔快用完的时候,只需要将剩余的铅笔头找个有泥土的地方插进去,然后进行浇水,就可以找出各种蔬菜或者花儿,这就是一种创新。在我们现实中,有些学生也在积极进行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涉及不少法律意识和观念的教学内容,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创新教学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请法院或者警察局的叔叔阿姨们来给同学们上法律知识普及课,因为这些人具备比较多的法律知识,并且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同学们肯定愿意听,具体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来联系,学校、教师和家长为小组提供帮助;有的学生提出:为了让学生对于法律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和同学可以一起组织一个模拟法庭,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为案例,按照正规法庭的职位设置、审判流程等进行,同学们根据个人意愿分成小组,然后自己查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家长,通过这样的模拟法庭方式,学生会对法律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法律观念的强化;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邀请那些违法犯罪但是已经改过自新的人来给同学们讲课,听听这些人真心的忏悔,从而让同学说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变得更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有创意的想法,其中部分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且学生也愿意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生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学生就能够意识到,创新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可以拓展创新的方法。初中生的创新方法,可以自己探索,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家庭都有电脑,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和了解一些创新方法。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创新方法,为成长为优秀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成为创新人才,将会让初中生未来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屠亚萍.道德与法治课中作业的创新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20(12):77-78.

[2]严卫林.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品行养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着力点[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8-10.

[3]黄世东.试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64-65.

作者简介:陈梦如,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初中教育创新意识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