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
【摘要】华文教育在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已经走过16个年头,主要是海外幼儿师资培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特色,为海外低幼儿童华文教学机构培训师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校华文教育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应加强岭南文化在华文教育中的渗透,系统开展中国文化特别是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教育,从而让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各地顺利传播。本文笔者将对这项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多方支持和关注
【关键词】岭南文化;华文教育
一、从岭南文化和华文教育的关系看必要性
岭南地区背靠逶迤磅礴的五岭,南向浩瀚无垠的大海。两千多年来,无数先民越过五岭,向南进发,与岭南的土著居民一道,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岭南文化。即便是流寓于此的游子也会对其情有独钟、流连忘返,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鲜明的写照。现代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包括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三大分支,其中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学校华文教育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幼儿教师技能培训。历年来,在校学习的留学生汉语基础较薄弱,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工具,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和语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但是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无论语言如何多样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习俗、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体现,在教授语言知识的时候就必然会联系到文化的教授。
我校地处广东省首府——广州市的中心繁华地带,见证着国家发展、岭南现代化发展。作为语言传播者,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岭南文化发展呈现出的“开放、融合、发达”特色在学校华文教育中体现出来。
二、从历届留学生祖籍来源情况分析看重要性
我校十六期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班的近600名留学生均来自东南亚多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居多。他们中85%以上的祖籍都为广东和福建两省,以潮州、客家、闽南话地区为主,不少学生在家里仍或多或少地延用着靠口口相传的方言。
以海外潮人为例,就是指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属潮汕的华侨华人,具体包括历史上各时期侨居海外移民及其在居住地繁衍的后代,据有关部门调查估计目前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的海外潮人总人数达1000万人,比较集中在东南亚。其中,泰国490万人,新加坡45万,马来西亚80万,印度尼西亚80万,柬埔寨4万,老挝8万等,我校不少国家的留学生就是其中一员。
因此,笔者认为,让留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了解祖辈的历史,了解家乡的面貌、风土人情,来加深其对传承中国文化的认识的意义重大。
三、对学校加强岭南文化在华文教育中渗透的建议
(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划分,文化可与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是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所谓“交际文化”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具体地讲,知识文化主要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文艺学等,而交际文化主要指暗含在语言里的文化因素。如果对“知识文化”不太了解尚可交际,但如果缺乏相关的“交际文化”,则会直接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那么,语言教学、交际文化、知识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语言教学成为基础。
按照语言教学阶段不同时期分,初级阶段教授语言的同时应伴随着交际文化的讲授,而中高级则要适当地增加和突出知识文化的内容。具体地说,在初级阶段汉语语言教学应先于交际文化教学,然后相互推进;而在中高阶段则是知识文化随着汉语语言教学的深入而呈递进式导入。
因此,考虑我校历年留学生实际,以初级汉语水平居多的情况下,建议逐渐扩大交际文化的同时逐渐渗透岭南文化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主要讲授方法有四种:
1.直接阐释法
对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文加以注释,进行解说,讲解。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文字家安子介先生认为,汉字是中国队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其意义和价值不在四大发明之下,可以说,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众所周知,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靠文字记载、传承、扩散,千万种历史经典文献靠文字来保存。七星岩摩崖石刻,汉字中的篆、隶、楷、行、草书都有展现,巨者丈余,小者半寸,不少书法名家的佳作都荟萃在石刻上。汉字的字形相当多样、复杂,因此,汉字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留学生参观番禺莲花山,在 “百‘福图”石壁前留影,提高留学生对百福意义的认识,克服留学生对学习汉字常有的“难认、难记、难写”的困难情绪。幼儿汉语教学中,与象形文字相近的篆体学习吸引了海外学生,他们研究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写法,萌生对汉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交互实践法
语言教材的内容既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又阐述某种特定文化的含义。利用课堂内设置的社会文化氛圍,如过节,谈婚论嫁等场景,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习和操练在这种背景下的交际方式。此外,还可让学生到课堂外的社会中,商城中去实践。
饮食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体现了其社会价值。“民以食为天”“食在广州”的岭南饮食文化享有盛誉,受到许多海内外人士所称赞。在外汉语教学中可结合广府菜各类有名的点心佳肴谈中国菜的命名方式,如写实手法的叉烧包,写意手法的菊花鱼、龙虎斗,与历史民俗有关命名的及第粥、小凤饼等等。
把广州有趣而闻名的“早茶”带入课堂,通过喝茶的形式介绍茶文化,让学生了解广州的“早茶”丰富的内涵,从餐桌上精美的点心看到岭南海岸线长而提供的丰富食材,从岭南地区保持古人“食杂”的习惯来理解“岭南人什么都敢吃”的特点。让留学生走进“茶楼”,体会广府菜式讲究烹调的技艺,重“浓羹(汤) ”“先羹后菜”的饮食习惯。
3.异同比较法
比较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更好理解不同语言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利用“同”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以防止负迁移。同时把文化差异说清楚,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障碍。
幸运数字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紫禁城据说就有9999个房间。另外,在挑选住所、电话号码等,吉祥的数字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偶数要比奇数更加吉祥,如,“2”意味着“和谐”,“6”寓意“顺利”,最大的个位奇数“9”代表了“长久”。但是,“8”才是最为吉祥的数字。因为数字“8”与广东话中的“发”是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这个观念以前大多为广东人所有,但逐渐地,这个观念也流行在全国。中国的待产妈妈们也会认真地对照皇历以挑选最为吉祥的分娩日期;很多人会花点钱来实现个性化的车牌号码登记,比如带有“8”的车牌号码。
还有岭南的婚俗文化、客家人保持的尊称谦答习俗也值得在汉语教学中介绍。海外学生曾以比较的形式把马来西亚华文的婚俗与他在中国看到的、了解到的婚俗习惯比较成文,成为很好的研学成果。
(二)丰富技能教学中岭南文化内容
作为海外华文幼儿师资培训教育,突出幼儿汉语教师技能训练很重要,我校逐渐形成课程完善体系。比如,现已开设中文书写,汉语教学技能,幼儿教师的说话、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技能训练等。其中,极具文化特色的书法、篆刻、武术,新增设的国画等课程深受留学生喜爱。
笔者认为,让岭南文化丰富华文教育技能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美术课上介绍岭南客家、潮州、瑶族、畲族、壮族服饰,欣赏粤绣、广彩、象牙雕、潮州木雕等民间艺术,还有西关大屋、广州骑楼、客家围屋、开平碉楼等岭南建筑;在音乐课中欣赏耳熟能详而具岭南特色的《雨打芭蕉》《旱天雷》《平湖秋月》等曲目,还可以把地方戏曲,如粤曲、汉剧介绍给留学生,特别是戏曲中的脸谱、服饰最受学生欢迎;在学习中国民族舞蹈的同时,可以欣赏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醒狮、舞龙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海外迎宾或庆典的隆重活动之一,深受留学生熟悉和喜爱。在黄飞鸿的故乡看一场醒狮表演,武术教师回来分析舞狮的特点,美术教师介绍南派舞狮头和狮袍的特色。在番禺广绣传承人梁秀玲工作坊感受绣品的同时,还体会刺绣的针法和习作过程。我们海外留学生有以绣品小作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以多种教学形式完善岭南文化特色的知识体系
为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笔者所在学校为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讲座,发挥各学科教师优势,整合课程,以教学、参观、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随时间推移在民俗节日中开展相关的活动。最重要是必须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和汉语学习规律,开设相关课程。笔者建议课程设置如下:
九月:认识学校及周边环境,到认识广州地标建筑;结合中秋节赏月活动;
十月: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让留学生介绍自己和家人、家乡风貌,结合包饺子活动;
十一月: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参观新旧广州中轴线,看羊城变迁;
十二月: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欣赏岭南艺术,结合富有岭南艺术代表的陈家祠,岭南印象园,广东博物馆等。
寒假期間结合春节、元宵节庆,组织留学生系列活动,通过外出旅游、逛花市、师生相互拜年等活动,让他们找到同宗、同族、同根感觉。
下学期,可以以了解中国地理知识、中国历史和戏曲艺术等知识为内容,如以客家、潮州为代表,介绍当地的习俗,以广州南海神庙及菠萝诞风俗认识古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及其影响力,以介绍珠江流域的地理特点介绍岭南地区发展特色,以介绍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代表介绍简单的中国历史知识等等。此外,还可结合端午节赛“龙舟”等节庆活动了解岭南人更多的风俗。
总之,从华文教育的实践出发, 按照一定语言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渗透, 使得教学顺畅地进行,让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得以弘扬传播。
参考文献:
[1]高敬.岭南文化[M].时事出版社.
[2]李珠,姜丽萍.怎样教外国人汉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陈骅.海外潮人[M].广东人民出版社.
[4]张占一.个别教学及教材建设[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1).
[5]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
[6]曾应枫.俗话广州[M].广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