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
摘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的出台对响应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规划,推广京津冀城市群环保先行理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经济发展、环境压力、生态响应、资源节约四个方面衡量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主要结论有: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形式较好,但承载巨大的环境压力,个别地区存在生态响应水平不足,资源利用率水平较低等问题。最后针对京津冀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以绿色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为发展“首都经济圈”新的增长点,促进三地一体化建设,形成区域协同、两核多点发展格局具有深远的意义。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首都经济圈,城市热岛效应显著,能源耗损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迫在眉睫。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并进,是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当前发展阻碍,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友好城市,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战略途径。因此,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现状有利于发现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三地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出改进措施及优化路径,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雏形伴随对传统工业发展的质疑而产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进程加快,环境状态恶化,为唤醒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卡逊以《寂静的春天里》一文深刻批判人类的贪婪行为,过度追逐工业文明而造成的生态恶化最终将作用于人类自身,危及生存。随后,罗马俱乐部众多学者的联合著作《增长的极限》一文,再次警示人类资源有限,过度索取将造成地球资源的枯竭,人口、粮食、资源压力问题凸显,由此所造成的经济-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致使全球经济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后果將不堪设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便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告别传统工业“黑色经济”发展模式,倡导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重要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加剧,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生态贫困现象日益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步入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引。
二、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以“环境友好”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政府生态响应程度以及资源利用能力作为切入点,衡量当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
2010~2018年京津冀地区与全国人均GDP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从其纵向发展水平来看,河北与京津地区人均GDP水平差距较大,而北京与天津两市人均GDP相差无几。2010~2015年间,天津市人均GDP略高于北京市,2015年之后,北京市人均GDP增速提升,反超天津,跃居第一位。北京与天津两市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北省人均GDP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仍处于追赶时期。从其动态变动趋势来看,北京与天津演变趋势大致相同,两市人均GDP变动曲线增幅高于全国,河北省与全国起点水平相同,但其增幅略低于全国水平,使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差距拉大。
京津冀地区2010~2018年GDP增长率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京津冀地区与全国GDP增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天津市GDP增长率远高于北京、河北与全国平均水平,期初增长率为17.4%,期末增长率为3.6%,降幅为13.8%,降速居京津冀地区之首。河北与北京GDP增长率变动趋势同全国增长率水平大致相同。2013年之前,河北省GDP增长率略高于北京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之后,三者几乎处于同一水平。整体来说,京津冀地区GDP增长速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10~2018年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动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北京市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力压群雄,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约为80%,北京市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着力重视产业结构“高精尖”化,驱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约为40%,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河北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天津市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趋同,2016年之后,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增速有所提升,逐步加大与全国水平之间的差距。“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天津市积极对接、扩大与周边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产业转移项目,为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二)环境压力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对城市生态、环境、市容市貌产生影响,制约城市绿色化水平,采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三个指标衡量京津冀城市群所面临的的环境压力水平。
表1为2010年与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工业“三废”排放情况,整体来看,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城市包括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和保定市,2010年四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均超过1700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的城市有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和邯郸市,2010年四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过130000吨;工业烟尘排放量较大的城市有唐山市和邯郸市,且伴有逐年增大之趋势。从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情况来看,除北京市有小幅度上升外,其余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3754.43万吨,天津、石家庄、唐山三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动情况来看,各市改进趋势明显,平均降幅为52725吨;从工业烟尘排放量变动情况来看,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和廊坊市工业烟尘排放量均有上升之趋势,相比之下,北京市降幅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北京市工业“三废”整体改进效果显著。京津冀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是钢铁、化工、电力等众多高耗能产业集聚地,整体来说,工业污染趋势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较多问题,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地区亟待努力的方向。
(三)生态响应
森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生态功能的绿色宝库,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反映政府的环保投资力度,二者都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性指标。
表2为2010~2017年森林覆盖率变动情况,整体来看,京津冀地区森林覆盖率地区差异明显,森林覆盖率排名先后次序依次为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与河北省森林覆盖率较为接近,天津市较其有较大差距,森林覆盖率不及10%。从森林覆盖率演变趋势来看,河北省与天津市均有所提升,河北省提升效应显著,北京市于2015年达到41%的水平之后有所回落,2017年的森林覆盖率水平不及2010年。
表3为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变动情况,从其演变趋势来看,北京市与河北省环境治理投资力度呈逐步加强趋势,北京市期末水平约为期初水平的3倍,河北省约为2倍,天津市2017年环保投资额仅为71.2亿元,相较期初109.7亿元的水平,下降幅度约为35%。
由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市森林覆盖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相较于河北省和北京市而言,整体水平偏低,河北省生态响应指标均有改善趋势,北京市环保投资力度持续加强,为其整体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带来充足的保障。
(四)资源节约
单位GDP能耗为能源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利用单位GDP能耗这一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节约程度。2010和2017年单位GDP能耗变动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单位GDP能耗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廊坊市和北京市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相比之下,唐山市、秦皇岛市和邯郸市单位GDP能耗呈上升态势,整体资源利用效率逐渐较低,资源节约程度恶化。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京津冀地区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天津市生态绿化水平及政府响应程度不足,与河北省、北京市仍有较大差距;京津冀城市群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个别城市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节约恶化之趋势。
(二)建议
1.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缓解环境压力
京津冀地区应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发展绿色工业,提升绿色生产能力。通过改进产品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发展新型环保工程技术,改善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完善末端治理渠道,缓解京津冀地区环境压力。
2. 积极响应生态需求,维持生态平衡
按照《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正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绿色、高精尖产业,形成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通过提升生态防护、湿地保护、森林质量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创新生态屏障、优化生态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领域标准实施,增强环保投资力度,促使生态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针对能源开采,提升技术工艺,增加能源回采率;针对资源消耗,提升资源消耗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绿色经济。
参考文献:
[1]王会芝.京津冀城镇化绿色转型问题研究与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06):74-77.
[2]刘玉娟.浙江省绿色发展的统计监测方法与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3]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4]郭艳花.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8.
[5]李健,孙康宁.基于系統动力学的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软科学,2018,32(11):113-119.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