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红
概念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概念的学习,许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应有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如何实施有效的概念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预防犯罪》中“犯罪”概念的教学为例,谈谈有效实施概念教学的几种策略。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清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从概念的源头出发,借助生活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总结,形成准确的概念。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犯罪”这一概念时,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52页“运用你的经验”部分的三幅图片,并进行如下设计。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当事人的行为;(2)指导学生讨论当事人行为有什么危害;(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事人行为触犯了哪一条刑法内容;(4)假如你是法官,该如何判决这些案件;(5)总结这些案件的共同特征,并概括总结出犯罪的含义。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兴趣浓厚。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可以认识到当事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阅读感悟、分享交流。之后学生查阅刑法的条文,明确当事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犯罪的含义和三大特征。这样的教学充分运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与思考、探索与发现,积极主动构建知识概念,引领学生走向科学探究的知识通道,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概念一般用词精确、逻辑严密。教师在教学概念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读,“咬文嚼字”,逐字逐句解释,并分析概念的字词组成,在关键字词上做文章,做到字字理解。
例如,在教学“犯罪”这一概念时,笔者针对教材中“犯罪”的概念表述进行如下设计。
(1)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对不懂的字词提出质疑,尝试回答犯罪的含义及特征;(2)对于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讨论并尝试自主解决;(3)对于学生不懂的字词或学生学习讨论中错误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教师讲授概念时,要重视概念各要素的含义,分要点逐句讲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中“相关链接”部分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犯罪行为非犯罪行为联系社会危害性触犯的法律受到的处罚 备注
对概念进行“咬文嚼字”的处理,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认知、理解、加工、改造,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中很有必要。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对比或类比的方式展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为了深化学生对“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理解,明白二者的异同,笔者出示了两种行为,并设计如下教学。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要求:(1)认真阅读两种行为的文本案例,找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查找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法律条文;(3)学生自作表格,结合材料内容填写两种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师生合作,对犯罪的含义进行定义。
这种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概念,提高分析、鉴别、判断概念的能力。
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也要重视概念的应用过程。教师要让概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概念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总结提升,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为了巩固学生对“犯罪”这一概念的理解运用,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部分的材料。
提问: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理由是什么?
要求:(1)自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2)自主评价,积极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根据材料构建知识表格;(4)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两个概念。
行为 社会危害性触犯的法律处罚的机关处罚的结果 性质
这一教学过程紧扣学习目标,注重概念的应用。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概念,教师要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增强概念学习的水平,体现“真懂”“真会”“真用”的德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