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往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崇尚天然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 ,过去曾被视为高档物品的真丝服饰,如今正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加上生产厂家不断开发丝织新品种和拓宽新用途,满足了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使丝绸市场日益扩大,从而加速了茧丝销售量的上升。
关键词:种桑养蚕;气候条件;桑树
1引言
丝绸是我国闻名世界的特产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了丝绸,认识了中国,因此种桑养蚕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饰穿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丝绸以其天然舒适的特性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种桑养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而传统的种桑养蚕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这种养殖方式往往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对于种桑养蚕的技术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种桑养蚕业中,提高该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使种桑养蚕行业不断发展。
2桑园的建立与管理
2.1桑树生长生育的环境
桑树对于生长环境有明确要求,主要如下:①温度:桑树需要在一定的适温范围才能正常生长。气温在 5℃以上时桑根开始进行呼吸。气温在 12℃以上时在水份充足的情况下,则冬芽萌发,枝、叶在 25~30℃随温度的增加而加速生长。②光照:桑树是喜阳的植物,要有充足的阳光才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正常生长。③水分:桑树全株含水量占 60%左右,水分不足会妨碍桑根和新销的生长,叶片凋萎下垂,严重时枯黄脱落;水分过多,土壤通透性差,缺氧,叶质差,桑树生长不好,过长时间的水淹也会使桑树死亡,水分过多的桑叶养蚕不好。桑树是深根性植物,耐旱不耐涝,所以选择桑园时地下水位宜低于地面3市尺以下。④空气:空气也是桑树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桑树晚间需要吸入氧气,日间要吸入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⑤土壤: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它的生长与土层的结构、pH 值、水分、养份有着密切的关系,桑树的适应性较强,可在pH值4.5~9的范围,即在偏酸、偏碱性土质中生长,砂土、红壤土都能种,但在中性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2.2桑树的种植
桑树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是在广西一般都是在冬季和春季种植,采用单行种植,一般杂交桑实生苗5000-6000株/亩,行距 70-90cm,株距 15-25cm;嫁接桑种植2500-3000株/亩,行距80-100cm,株距30-40cm。单行种植的桑树除草和施肥都比较有利,且最好是东西走向,易于采光。
在桑树的种植过程中,要重视肥水管理,保证桑树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各营养元素得到充分的供给,同时应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不但绿色无污染而且能够改良土壤。在对桑树施肥时应采取开沟或穴施肥的办法,在离桑树根部 20cm 的地方进行施肥。同时桑树在一年间的施肥分为春肥、夏肥和冬肥。在春季和夏季施肥时主要以复合肥为主,冬季以有机肥为主,同时在施肥时要配合灌溉。
2.3 种植机械设备的使用
为了提高桑树种植的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应该提高桑树种植的机械化。而机械化的提高,还可以使我区的桑蚕业更加产业化和规模化。在桑树种植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机械有垄耕机、旋耕机和电动喷雾与剪伐机。垄耕机在两侧和中间都安装可以进行耕地的犁,提高了桑园的耕作效率和质量。旋耕机主要用于桑园的除草和施肥。电动喷雾与手提及机动喷雾器相比,提高了喷雾的效果和质量。剪伐机用于桑树枝条的修剪,且剪伐机修剪的枝条截面更加的平滑和完整。总而言之,机械设备在桑园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桑树种植的效率和质量,且能够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桑园的管理效率。
3养蚕技术要点
3.1选用优良的蚕品种和桑品种
选对蚕品种和桑品种是成功养殖桑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由于每个地区的环境和温度有所不同,对蚕品种的适应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山区地段,应选择适应力强、抗逆性强的蚕品种;在温度条件良好适中的地方,只需选择普通的蚕品种就行。桑叶是蚕虫唯一的食物,桑葉的质量是决定蚕虫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食用质量较差的桑叶会导致蚕虫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蚕虫发病而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桑叶种植的方法,提高桑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施复合肥、有机肥,同时,秋冬季增施有机肥,春夏季施足化肥。做好桑树施肥、修剪、整枝、除草、采收等种植工作。把最基础的蚕品种和桑品种选对,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桑蚕质量的问题。
3.2补催青
3.2.1 补催青的方法
蚕种到达小蚕共育室的前一天生火将室温升至24℃,干湿差2℃。蚕种到达当天,慢慢将室温升至25.5℃,干湿差1.5℃,并将门窗遮黑,避光保护。蚕种进入小蚕共育室后,在弱光下进行摊卵,摊卵的方法是:把蚕卵倒在防干纸上,用鸡毛赶平摊匀,每张蚕种摊成25cm×25cm的正方形,蚕卵四周用小蚕防病一号围住,以防止蚁蚕乱爬,蚕卵上面再盖上一张防干纸,置于黑暗处。在补催青过程中,如用明火升温,每隔 5~6h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0~15min,防止煤气中毒。收蚁前一天晚上,将室温升至26~27,干湿差1.5~2℃,保护至收蚁。
3.2.2 收蚁
经过1~2天补催青后,有80%以上的蚕卵已经孵化,就可以感光收蚁。
(1)感 光
一般情况下春蚕和晚秋蚕早上6:00~6:30感光,8:00收蚁;夏蚕和正秋蚕早上5:00~5:30感光,7:00收蚁。感光灯与蚕种的距离,10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1.5m,6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lm。收蚁用叶一般早上采,以叶色黄中带绿,手摸柔软,顶芽下的第2~3叶为宜。
(2)收蚁方法
在感光后的蚁蚕上面盖上二张小蚕网,将切成细条状的桑叶均匀地撒在小蚕网上面,15~20min后,蚁蚕全部爬到小蚕网上面吃桑叶时,提起上面一张小蚕网,把蚁蚕移到另一个放好防干纸的小蚕簸内定座,一般每张蚕种收成两簸,每半张蚕种为一簸,蚁蚕用小蚕防病1号消毒10~15min后给桑。收蚁后尚未孵化完的蚕种,应继续做好补催青工作,次日早上再收,力求一批蚕种两次收完。
3.3小蚕饲养技术
小蚕阶段是蚕虫最重要的时期,此阶段养好了,小蚕的体质得到提高,在不良环境情况下对病菌的抵抗力也因此增强。小蚕饲养时间短,良好的设备条件有利于蚕的消毒防病,在良好的温度和较好的桑叶下饲养,有利于小蚕健康的生长发育。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要求,把小蚕放在适应生长的地方养育,为养好大蚕打下基础。
3.4大蚕饲养技术
3.4.1 合理调节温湿度
4~5龄期适宜的温度为24~26℃,干湿差分别为2.5~3℃,过高过低都不利。遇低温阴雨天气时,蚕室内通过升温及雨后及时开门、开窗等措施降湿保温;遇高温干燥天气时,采取蚕室屋面、蚕室内外洒水等降温措施降温保湿。
3.4.2 保持适度稀密
合理密度是蚕儿健康发育的前提。蚕头过稀,易造成踏足叶,浪费桑叶,也易引起蚕头大小不齐;蚕头过密,易发生蚕爬蚕引起创伤,增加感染蚕病的机会。
3.4.3 坚持良桑饱食
优良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大蚕期叶质要求桑叶成熟度高,无嫩叶、老黄叶、虫口叶等。采叶时间一般在上午和傍晚为宜,贮叶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每天给桑3次。
3.4.4 加强通风换气
大蚕通风是高产的关键,常言道:“大蚕靠风养”,就是要求蚕室开门开窗,形成空气对流,晚上低温时适时关门窗并注重加温换气,否则蚕儿食欲差,导致蚕儿体质下降,增加发病率,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适时采茧和售茧,采茧适期一般要根据茧的体态变化来确定采茧时期。熟蚕结茧终了后,蜕皮化蛹,随着蛹的发育,体皮变硬,颜色转深,当皮色转为黄色时最适合采茧。春蚕期在上蔟后4天,夏秋蚕期在上蔟后3天,晚秋蚕期在上蔟后3-4天,一般可采茧。采茧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茧的品质。售茧主要分为2类:上车茧。是指能缫正品生丝的茧,包括大部分的上茧和小部分的次茧。上茧为茧形、茧色、茧层厚薄和缩皱正常无疵点;下茧是指有严重疵点,不能缫丝或很难缫丝的茧。可作为绢纺材料或制丝棉。
3.5控制蚕病
据了解,我区桑蚕养殖产业由于蚕病而引起的损失非常大。蚕病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消毒不到位而引起蚕病的发生。蚕前消毒应做到立体式、全方位的消毒杀菌。因为蚕儿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无法抵御病毒的感染;如果养蚕环境差,会导致病毒侵染,病毒扩大繁衍;没有彻底的进行消毒,导致病毒感染。因此,对养蚕的地方进行严格消毒,通过消毒使病毒降低,才能控制蚕病的流行,保证蚕的安全,最终实现桑蚕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4桑蚕产业发展的后续建议
4.1建立健全桑蚕产业管理体系
桑蚕业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活动,为了提升桑蚕质量,在发展桑蚕产业时需要加大力度引进优良蚕种,科学种植桑树,协調各部门实现对桑蚕生产的统一管理、统一检验。为了进一步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相关部门应对种桑养蚕制定可适的方案,各个部门要通力配合,种桑养蚕产业才能稳步健康发展。
4.2加大专业技术培训
桑蚕业的发展需要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有效结合,在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下提升桑蚕生产效率,应加强对种桑养蚕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桑蚕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讲解种桑养蚕实用技术,破解种养难题。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崇尚天然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过去曾被视为高档物品的各类真丝服饰,如今正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加上生产厂家不断开发丝织新品种和拓宽新用途,满足了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使丝绸市场日益扩大,从而加速了茧丝销售量的上升。综述以上种桑养蚕技术要点,能大幅度提高和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何珍祖.如何提高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32(11):183~184.
[2]黄康东.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2):17~18.
[3]刘小波.提高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