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辉++彭旻芬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统计,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60%。中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作为福建气象科技工作者,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工作,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关键词: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气象因素
一、福建地区的农业情况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双重天气系统的频繁影响,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寒潮、干旱、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气象灾害是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财产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粮食对福建省来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形式相当严峻,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引发我国粮食供求失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地区,这些地区一旦粮食供求失衡,就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福建省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和薯类。稻谷中双季稻比例较大,但进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双季稻比例有所下降,单季稻面积有所增加。薯类有马铃薯和甘薯,以甘薯为主。
1.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台风。统计进十几年来年来登陆或影响福建的台风数,登陆台风每年平均7.1个,影响台风每年平均6.8个。登陆或影响福建的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最多的月份是8月份。台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大雨和暴雨,瞬间级大风速普遍在12级以上,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7月份是福建省双季早稻灌浆成熟期,此期台风出现,会使成熟的早稻出现倒伏、受淹、籽粒掉落等严重影响产量的危害。如2005年0505号台风“海棠”于7月19日在连江登陆,此时正值早稻成熟收割期,台风造成早稻倒伏、掉粒甚至绝收,导致夏粮严重减产。8月份早甘薯结薯期,晚甘薯扦插期或生长期,单季稻处于孕穗、抽穗开花期,此时出现台风,将使甘薯受涝,严重影响单季稻抽穗开花。9月份单季稻进入灌浆成熟期,晚稻处于孕穗、抽穗开花期,甘薯处于块根膨大期,此时出现台风暴雨会是单季稻灌浆和双季晚稻扬花收到严重影响,空粒发幅度增加,产量下降。
(2)干旱。福建的气象干旱分为春旱、夏旱和秋冬旱三种类别。危害性以夏旱为大,春旱次之,比较重的干旱年份有1995年、2002年、2003年。2002年福建中南部地区出现严重春旱,旱区农业生产如双季稻、春大豆、春花生、蔬菜等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部分农作物无法种植或枯死等。2003年福建省夏秋季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县市7~11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9成,发生了1939年以来最严重的夏秋连旱,对福建农生产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秋收粮食作物和果树严重减产。
(3)洪涝。福建山区面积大,不少地区坡陡植被差,遇到暴雨或持续性降雨时,时常爆发山洪。造成洪涝的主要原因有两种:暴雨和洪水。福建的降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时5~6月份,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0%;第二个高峰期是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0%。
5月份全省单季稻处于秧苗期、移栽期,早甘薯5月中下旬扦插,此期出现洪涝,严重的会冲毁农田,淹没农作物等。8月份早甘薯结薯期,晚甘薯扦插期或生长期,单季稻处于孕穗、抽穗开花期,此时出现洪涝,会给早稻“雨洗花”,从而影响开花授粉,提高空壳率,严重影响产量。如1998年6月8~25日,全省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和洪水天气,当年全省早稻单产大幅下降。
三、防灾减灾对策
1.加强天气预报能力的建设。通过天气预报能力的提高,提前对灾害性天气过程作出预测,并定期制作各类为农服务专题,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气象防灾减灾终端、网络、邮件等已有气象信息发布手段,建立由县-乡-村-户,自上而下的“网络化”气象信息接收和发布网,以便农业部门和农民能提早采取防御措施,最多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加强福建四大江系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库、农田灌溉设施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确保旱涝年份农作物正常生长,减少灾损。
3.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4.加强灾后自救。灾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生产自救,减少损失。
总结:气象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遇到难题,要及时借助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要掌握最新天气实况,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及时制作发布预警信息,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确保城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鹿世瑾,王岩.福建气候[J].气象出版社,2012,9(2).
[2]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J].气象出版社,2013,2(1).
(福建省连江县气象局,福建连江 3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