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很多亮眼的成绩。大湾区“9+2”城市群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在高新技术、生物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新的突破,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但大湾区的金融业发展并不均衡,影响湾区金融业的竞争力。本文从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来分析和研究,探讨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广东省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新思路。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和湾区金融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关键词:金融;高等职业教育;粤港澳大湾区
一、引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将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共同发展,其中该纲要对金融领域发展也做了总体规划。[1]纲要发布两年多来,依托广东九市、香港、澳门的发展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经济发展程度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在2019年底,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积极配合防疫的同时,稳经济调结构,通过各类措施刺激经济,仍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为11.56万亿元,占全国比例11%。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广东省GDP仍然实现了正增长,达到2.3%。2021年,经济进一步得到恢复,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鉴于此,2020年5月14日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强金融合作,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意见明确了加强内地9市同港澳的金融合作,从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金融领域相互合作并形成区域金融特色。[2]该意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供了更详细的金融发展规划,全方位协调推进大湾区的金融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发布了包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如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就全国范围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深圳的一些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比如深职院,就业前景好,也相对受到重视,发展基础较好。但对大湾区其他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还远达不到这个高度,无论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还是专业建设上仍有很多不足,因此难以培养和提供更多符合湾区建设的职业技能人才。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金融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有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应该理清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当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及时调整、改进,更快的推动金融专业建设,培养更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形成新的发展格局。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职业教育发展与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造就更多的金融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可能性。
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总体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有领先优势,有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发展基础,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上基本已经与世界三大湾区的水平相当。从金融行业来看,大湾区落后于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与纽约湾区相比,大湾区在区域全要素市场流动还有待加强;与旧金山湾区相比,在金融科技领域还要加大建设力度。目前,从广东省来看,金融机构数量稳中有进,其中银行机构数量增加,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机构数量相对稳定。从香港、澳门来看,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也发展的很稳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未来将比肩其他三大湾区。[3]
(二)香港、深圳、广州的金融业发展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是香港、深圳、广州,2019年三个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2000亿元。目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排名第8位。香港金融业一直以来比较繁荣,经受过几次经济金融危机的考验,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发挥其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且高效的金融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
深圳目前是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排在北京、上海之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出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将深圳列为先行示范区,各类政策支持,帮助深圳补齐自身短板,快速跻身世界超级城市之列。深圳自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已有3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巨大贡献。深圳在金融发展上有很多优势,有深交所,有为数众多的大中小型金融类公司,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金融科技中心,金融业发展相对繁荣。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香港、深圳两地金融业增加值占大湾区比重超过了60%。
除香港、深圳以外,广州也凭借其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虽然广州金融业发展在很多方面没有香港、深圳的优势,但其借助自身省会城市的优势以及前期的经济积累,搭建了很多金融合作、服务等平台,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4]
(三)其他城市的金融业发展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澳门几个城市的金融业相比香港、深圳、广州发展较为逊色,各类金融业务占比较低,更多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结构分布不均匀,缺乏金融创新,不能跟上现代金融发展的步伐。相对来说,珠海、中山、佛山、惠州、澳门、东莞等地的金融业发展基础要好于江门、肇庆两地。除开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其他市的金融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供给。
总体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取,培养出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人才。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促使高职院校和大湾区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应该提供更好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符合实际的金融人才。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结合实际应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发展受限,主要是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脱节,设置的课程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现阶段设置的课程虽然形式上结合了理论和实训两方面,但仍不能与实际很好的对接。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金融专业课程有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等,这些专业限于主客观原因,更多的是对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且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学生只能学到皮毛。所学理论知识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金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足。金融实操的一些项目,难以对接现实。虽然实训课程能提供一定的训练场景,同时参与很多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大赛,学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发展有限,受制于学历等因素,不能到相关专业岗位就业,比如银行岗位技能,大多数高职学生并不能到银行工作,不能学以致用。
(二)学生对金融市场就业情况的了解不深入
金融专业一直是近些年的热点,很多选择报考的学生没有深刻考虑自身情况,并且金融行业了解不深入,出于兴趣或从众心理报考,没有全面考虑未来的就业情况。一方面,公众认为的金融行业收入高,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层次岗位,这些岗位能力要求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达不到这些岗位要求,不能到相关领域工作。另一方面,虽然金融专业人才缺乏,但主要缺乏的是高端金融人才,低层次的金融岗位基本是饱和的状态,竞争激烈。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些行业岗位需求减少,而面对更多的金融毕业生,高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更是要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金融专业师资水平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在知识讲解上基本不存在问题,能够满足学校要求的授课任务,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金融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强,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完全能满足授课需求。但由于很多老师缺乏到相关行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导致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引。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技能,更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二是教师知识结构还有固化倾向,不能把握时代发展前沿,影响专业的进一步扩展和创新。高职院校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扩张的大背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三是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重视不够。因为高职院校的一直以来的定位,即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更多的教育偏向于技能培养,教师对科研工作关注不足,忽视了对基础能力的构建,不利于长期的教师自身发展和高校的专业建设。
(四)金融专业校企共同体难以构建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受限于高校定位,学生的学历成为发展桎梏,毕业生不能到金融相关行业就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开展教学、培训工作,但即使如此,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仍可能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难以实现人才输送,真正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撑,难以对合作进行约束;二是缺乏利益动机,企业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学生就业问题仍难以解决,难以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四、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
为了给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发展输送更多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自身不足,加大培养力度,实现高质量人才供给。
(一)高职金融专业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要在当前传统金融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着眼实际,面向未来,开拓创新。找到高校专业发展和实际就业的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专业建设。一是结合高职院校的实践要求,设置更多有助于学生提高實践能力和有助于就业的新兴专业。把握当前的发展实际,找到风口,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这些新兴专业要既能发挥传统金融的优势,充分运用历史积淀,同时要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基础扎实、贴合实际的新兴专业。二是开设专业要便于开设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要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实操技能。实训课程要真正体现实训的意义,保证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练习,形成真正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
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多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实训课程要更贴近学生的就业实际,和未来的就业岗位相匹配,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工作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训课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技能。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实习的方式了解行业情况,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学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跟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贴近现实。三是加强思政教育。在现阶段要结合加强思政教育的大背景,在课程中融入思政,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政建设,学有所成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国家建设,融入的为人处世之中。
(三)高职金融人才的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实现就业。一是,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能结合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考取职业证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通过不断提升学历,增加金融理论知识,实现高职向应用型研究人才转型,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避开香港、广州、深圳这些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的城市,相对来说竞争压力小,更容易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这些城市的金融业务的拓展,形成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其他城市相补充的金融格局,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提高在世界级城市里的竞争力。
(四)高职金融专业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要从三方面进行培养:一是要自我培养,教师要教学相长,不断充电,自我革新,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前沿专业知识理论,把握金融行业发展脉络;二是要学校培养,学校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竞赛、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要企业培养,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更好的将知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实际的人才。
五、結论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而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快建设中,在此背景下,高职金融类专业的发展应该把握好当下机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实际,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积极推动相关专业建设,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各相关利益主体既要各自发展,也要通力合作,共同进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不会停滞,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尽最大努力,发挥所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与世界级湾区较量的关键点。职业教育要迈向新的台阶,形成新形式的职教体系,让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生找到好的就业岗位,实现自身价值;企业要发挥自身影响力,创造价值的同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开拓创新,加强金融专业建设,加强教师培养,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规划纲要[Z].2019-02-18.
[2]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Z].2020-05-14.
[3]王苇航.纽约湾区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EB/OL].www.cfen.com.cn/dzb/dzb/page_6/201708/t20170807_2667324.html,2017-08-07.
[4]亚洲金融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47-83.
【作者简介】董蕊(1987.2—),女,汉族,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