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研究

2021-02-18 01:16侯菲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摘要: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等学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资助新政策。在新政策的指引下,高校对困难认定工作进行量化,做到精准认定,应助尽助,并对已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但是困难认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工作执行中会显露问题,如何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在做好保障性资助的同时,做好发展性资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新政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量化认定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开展所有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8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新政策。按照教育部新的文件要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取消学生申请资助时需要提供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环节,改为学生或者监护人对表格内容承诺真实性。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果单纯仅仅凭靠个人承诺,容易产生认定结果不准确,甚至产生学生攀比、造假、不诚信等不良行为,资助面看似扩大了,但是精准资助受到了挑战。近年来,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确性,很多高校实施采用了量化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也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新的学生资助政策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量化认定的优势,将传统认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提高认定效率,保护学生隐私,对开展精准资助、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资助新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2018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門陆续出台新的学生资助政策,包括《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退役军人部 中央军委国防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根据政策文件要求,认定时取消民政部门盖章、提高补助标准、扩大校内资助经费和资助对象等变化,这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跟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认定指标不统一。

新政策背景下,简化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表格。以往的政策要求高校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需要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申请认定前,学生需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到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这也是认定的必要依据。新政策下,《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综合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取消民政部门盖章这一环节,简化认定表格,既给申请的学生省去盖章难得苦恼,简化申请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考验了学生诚信意识,但是在认定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认定指标体系,导致各高校认定标准也不一样,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也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班级评议小组成员评议过程带入个人感情、人际关系分等主观色彩,甚至出现某些申请学生“行贿”评议小组成员的现象,评议结果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二)认定标准甄别难度增加。

取消民政部门盖章环节,认定时,教师参考的标准,无疑增加了难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班级评议小组教师及学生需要对学生日常消费、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甄别”,且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及自尊,甄别方式也主要是通过侧面了解等方式。尤其是对于新生,由于入校时间较短,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仔细,取消盖章环节,增加辅导员认定的困难程度,而且困难认定、助学金等完成认定时间一般都比较紧促,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认定,这个过程对评议小组挑战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各类资助标准额度提升,很多学生,主要是老生,已经清楚了困难生认定流程,抓住“应助尽助”的空子,存在浑水摸鱼情况,提交虚假信息,且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无法一一进行实地调查,学生诚信意识减弱,认定公平性也受到严重挑战。

(三)受助本专科分配不均。

新政策提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扩大校内资助经费和资助对象。本科院校中,如果既有本科生,且本科生占多数,又有专科生,就会出现本科生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不一定拿到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情况,而专科受助学生又会出现名额太多,用不完的现象。并且会出现个别专科学生认为反正学校专科助学金名额多得用不完,只要申请就一定能认定困难的想法。也出现一些真正有需要,而且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良好的本科生因名额有限,无法获得国家助学金等现象。看似已经完成了保障性资助,但是并没有很好体现资助全覆盖。

(四)家校社会共“助”育人信息不畅通。

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重点保障人群(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民政特困救助学生、民政城乡低保学生、残疾学生、孤儿学生)的信息共享,为困难生认定提供了强大的依据。一方面,这些特殊学生很多不熟悉国家政策,不知道其具体所属类型,其家人为了保护学生自尊,也从未谈及其特殊身份,学生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知晓个人隐私,也不会主动申请困难生,因为资助信息的共享,当教师找到学生时,学生甚至出现逃避、反感等情况;另一方面,一些在系统里列为重点保障的学生,在班级评议、公示等环节,发现其家庭并不困难,普通学生对部分学生的特殊身份产生质疑。但是因为地域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无法实地一一核实,家校社会共“助”育人道路如何确保其畅通无阻,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生量化认定的价值体现

如果仅凭一纸证明认定困难生,忽略学生消费、家庭消费等情况,容易导致认定结果不准确等不良影响。同时为了实现精准认定,很多高校充分发挥量化认定的优势,将传统认定办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保护学生隐私。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方式受到普及及推广

近些年来,为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很多高校陆续探索并逐渐使用量化认定方式进行困难生认定,且有些省份省级资助中心研发的系统已经在全省很多高校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财力,对促进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客观、科学,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普遍重视。

(二)学生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量化认定困难生取消了传统认定方式中“比贫”环节,可以防止因为自尊心、自卑等不愿意申请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隐私。在认定申请及公示环节,量化认定的方式依托管理系统可将认定结果在系统内部进行公示,学生信息不需要在全网范围公示,具有更隐蔽,不完全公开的特点,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信息泄露。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的包含和人格的尊重。

(三)量化认定说服力更强。

结合高校近年来采用量化认定办法表面,通过数据量化的实证形式证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及实事也更具有说服力。开展困难生量化认定,既能够保障认定工作的依据科学准确,工作过程客观公正,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主观性和经验导致的认知偏差和资源浪费现象。此外,通过分析学生所在家庭的收支情况、家庭成员构成、负债情况、生源地所在地区等基础数据,确定影响其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指标和各项权重,用数据说话,也能够较为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同时结合班级民主评议,从而构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助学金档次划分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而精准资助。

(四)量化认定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的办法被应用于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根据其困难程度进行分档资助,进而进行动态管理以及监督。高校传统的认定方式,需要提交的认定材料较多、程序复杂,工作量较大,且困难认定與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发放时间距离较短,认定工作容易带个人意见,容易引发学生舆情,同时给辅导员带来繁重工作压力。量化认定方式可以把无法进行正面比较及容易掺杂个人感情的关键指标,通过数字方式展示,更为方便、快捷,可以减少辅导员繁杂事务性事件,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三、新政策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工作的新策略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暖民心工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当以这些资助新政策为指导,将学生资助工作落实落细。

(一)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

资助政策宣传应贯穿这个大学生涯阶段,线上线下实施“三心教育”。广泛借助学校的各种网络化平台,积极宣传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入校前开展暖心教育,通过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宣传页、开辟资助政策热线电话、QQ群、微信群、鼓励老生参加“校县结对”等途径,为有困难申请需求的新生送去温暖;入校后实施贴心教育,通过迎新现场、新生入校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专题培训、“榜样的力量”宣讲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各类资助政策以及探索由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的过渡;毕业时持续爱心教育,通过帮扶就业等方式,教育学生诚信还款,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励志意识等。

(二)完善认定制度,规范认定工作。

国家资助工作是神圣而且严肃的,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新政策背景下,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学生本专科分布以及其他学校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发展实施细则,将认定的校内制度体系与社会完整对接,建立联动认定机制,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工作协作,保障认定材料真实准确性。充分利用大数据量化平台优势,确定相对合理的评定标准,实现认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坚持量化认定为主,多措共施。

深入学习国家政策文件,认真解读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除了坚持科学的量化办法,当然也不能唯材料而论。需要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及时更新,不断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评定积分指标项目。还可以采取民主评议、电话调研、家访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开展资助。在新的资助政策下,一方面要保证评议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保护学生隐私,通过更多途径保障评议结果的有效性。

(四)成立一支专业资助队伍,实现认定工作专业化。

资助队伍是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执行者以及监督者,也决定着资助工作的深度及广度,高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一支专业资助队伍。学校层面,配备专职资助工作人员,熟悉国家教育部等各项资助政策,全面指导学校整体资助工作;学院层面,配备专门负责资助工作辅导员。及时通过开展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整体资助业务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资助育人。

鼓励学校拿出部分资助经费作为国家助学金的补充。尤其是针对目前本科层次的学校,本科生资助名额相对减少的情况,学校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工作不应只是局限于已经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本着应助尽助,可以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加大认定的灵活性。同时学校也可以依托专业特色,提供各类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实现“扶贫”到“扶志”的过渡,保障学生基本经济帮扶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给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集合,润物无声。

四、结语

高校应该在新的学生资助政策指导下,坚持以资助育人为导向,以精准资助为目标,结合量化大数据,通过民主评议、电话调研、家访复查等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时间,对影响认定的量化数据进行补充以及更新,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积极探索更为有效、合理的量化认定办法,让影响困难认定的量化数据符合客观实际,确保精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10-30

[2]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Z].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04-01.

[3]宁杭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大数据应用[J].作家天地,2021.

[4]徐丽.新政策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认定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0.

[5]章利成.学生资助新政策下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研究[J].教育观察,2021.

作者简介:侯菲菲 (1989.02-),女,汉族,山东肥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和激发模式研究
搭建高校发展性资助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