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管理是清早期对江南地区统治的重要方式,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清早期江南地区经济社会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社会史等理论方法,对清早期江南地区社会管理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历史启示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当前梳理化解社会矛盾、优化国家治理、加强道德建设等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清早期;江南地区;社会管理;启示
1.研究背景
社会管理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文化教育。古代治国,不仅重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政治上的清明,还注重各族百姓品德言行的纯良端正。因为世风淳朴、百姓良善,是社会稳定的良药,比较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也为我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1]故而社会管理这一治理方式历来为我国古代各朝执政者所重视,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大力推行社会管理工作,宣扬和推广官方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
清朝入关以来,作为中华文化昌盛之地的江南地区,面对外族统治势力的入侵,江南地区人民进行了长期而又顽强的抵抗,许多士绅大夫和文人参与其中,这也使得清朝十分重视江南地区的管理,迫切需要对当地的士大夫阶层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进而影响和带动普通百姓对其管理产生认同。为此,清朝政府费尽心思,在总结前朝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儒、道、释三家学说融合发展而成的理学作为清朝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大力宣扬其道德价值观,强化对百姓的思想熏陶。在经济富庶地区的江南地区,则通过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整体统一等方式,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式推行社会管理工作,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参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文化知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整顿社会风气的作用,使清代的社会管理工作迈向了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顶峰。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推行的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许多不足之处,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清早期对江南地区的封建统治,进而有力促进了“康乾盛世”这个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的形成。[2]
2.文献梳理
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管理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义层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关于内涵维度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社会管理是一种管理权术。相比较西方普遍采用的单纯法律控制,我国古代执政者多采用社会管理这样一种相对柔和的统治方式,对百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控制,进而实现统治社会的目的。另一种认为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人的个体内心在受到某种主流价值观念影响后,实现了深刻的精神思想转变。在我国,“管理”内容除了主要包括儒家思想文化以外,还包括其它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墨家、法家,还有一些民间宗教等非正统非官方思想传统文化,这在一些官方文化影响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更加明显。
二是关于实施维度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社会管理在推行过程中,采取从国家到个人多种形式分层级开展,形成了立体式、网格化的完善制度体系,主要可以细分为榜样示范、正面灌输和自我修养三个层次。
三是关于思想维度的研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反映官方和政府的意志,属于管理阶级的思想工具,人民群众是被熏陶、教育的对象,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道德管理至上,教民与治民并重。[3]
3.清早期江南地区社会管理的特征分析和历史启示
3.1.主要类型
清朝初期,在江南地区推行的社会管理主要包括官方和民间两种类型。官方的社会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来源于清朝政府并主要由官方意志主导开展,旨在将官方意图贯彻到民间的社会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宣讲乡饮酒礼、广发告谕等主要形式。此外,还包括通过动员各类学校和地方官员而开展的地方官学、蒙学等社会管理活动。民间的社会管理活动,则主要是指由各类民间力量主导开展的社会管理,主要包括宗族中的族学、族堂和家训族规、善书善堂以及民间宗教、社会上的修桥筑路等各种慈善活动。[4]
3.2.特征分析
纵观清早期江南地区社会管理推行情况,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是对民众进行思想关注的特征比较突出。在清朝早期,管理阶级的集权制统治特征日益明显,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主要社会构成要素中,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和文化起到绝对支配地位。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政策的制定也主要为政治集团而服务。随着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和集权制的空前加强,更需要采取社会管理等手段加强对普通百姓的管理。为维护社会安定,清朝政府对汉族精英人才集聚之地的江南地区加大管理力度,康熙中后期,转变了管理策略,先后出台多种社会管理政策,希望利用恩威并济的和平方式维护其统治,这些方式虽然不以夺取人的生命為代价,但实质都是以管理民众为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服从执政者的归顺民众。
二是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特征。社会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转变人的心理和行为,但其作用发挥的前提是江南地区的民众普遍认同和理解这一政策,并愿意将之作为行为和生活准则。在管理推行过程中,单一方式难以产生显著作用,于是清早期在江南地区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官方和民间社会管理活动,以便更容易让社会接受。
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管理力量的作用。清政府在江南地区推行的社会管理多采用由上至下方式,动员多个社会主体参与到实施过程中,不仅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还包括地方乡绅、宗教家族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代表,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普通百姓的羡慕和模仿,常常被标榜成身边学习的榜样。[5]
3.3.历史启示
清早期在江南地区推行的社会管理活动,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历史局限性,其为了培养群众早己被现代社会所抛弃,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如清朝社会管理倡导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动员官方和民间力量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管理活动采取实施主体多元化和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等,这些都有效丰富了社会思想和服务形式。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被社会管理武断判定为侈靡风俗的部分地方传统风俗习惯,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社会管理采取的禁令并不能完全割裂它们与群众的联系。也启示我们推行社会管理工作,必须从社会现实环境出发,建立在百姓欢迎、认可和接纳的基础上,要以人民为中心,不可以不顾民情的为所欲为,潜移默化地徐徐推进,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书才、杜景华《清代文字狱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2]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
[3]黄书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杜家骥著《清朝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陈璟然(2001.8---)女,汉族,天津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