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语段教学的策略

2021-02-18 20:40卢丽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第二学段的语段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议教师依循统编语文教材严密、有序的编排特点,串点成线、网状辐射,构建出具有鲜明序列性的知识体系,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第二学段 语段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114-02

语段教学是第二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语文教材的知识点编排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并逐步走向关联的顺序,体现了鲜明的序列性。第二学段的语段教学,一端连接着篇章,一端连接着词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语段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语段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结合语文要素选择语段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该版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编写者有规划、有体系地将语文能力点设置在不同的学段、册数和单元中。因此,在开展语段教学时,教师需要紧扣语文要素,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要先明白本课文的关键句有哪些,作者构建语段时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如何安排句与句之间关系,依此选定语段教学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借助语段结构的框架示意图,通过关键句深入理解语段的大意。比如,整篇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那么教师就要明确把描写“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的段落作为语段教学的重点。又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那么,通过梳理这两个不同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发现其从理解转向了表达,所以在选择语段教学的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并据此确定教学目标。

进入四年级之后,还需要从学段的视角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拓展语段教学的范畴,让学生从纯粹的关注自然语段转向关注几个内容相关或者表达相似的语段。

(二)选择由读到寫过渡的语段内容

就第二学段的教材而言,那些典型的语段要么有着表达上的共性特征,要么在构成形式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这两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在彼此融合中共同存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探究教材语段特点的基础上选择语段教学的内容,以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同时,掌握构段特点和表达方法,达到言意兼得的目的。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首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联系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复习总分的构段形式。其次,依托关键词语“相互抵着”“相互缠绕”等,让学生通过赏析直观图片、动作演示等方法,感受赵州桥图案的精美,认识到作者通过列举、细描图案将“美观”特点跃然纸上。再次,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在脑海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图案画面,在感受语段结构的同时,品味文本语言表达的价值。最后,抽取语段内容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表达方法。教师拓展补充赵州桥上的其他图案,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用自己的语言将蛟龙动作以及神态表达出来。

从理解到洞察,再由洞察到迁移运用,学生在关注语段表达、探寻语段内容及思维奥妙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身语言,实现了思维认知的提升。

二、语段教学环节的展开

(一)教学环节要体现由扶到放

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整体为立脚点进行课文编排,每篇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内容特点以及所承载的要素训练侧重点,设计层次性和渐进性梯度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由扶到放的训练中掌握语段知识,习得语文能力。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先从“扶”入手,利用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引导学生紧扣课题、利用插图、联系生活、抓住规律等方式学习预测,重在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语段中有所发现;而教学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学叫的狗》,应放手鼓励学生将自己从精读课文中所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对这两篇略读课文相关语段内容的预测。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迁移,一直都存在着一种认知上的误区,即认为这是一种重复的机械训练。其实不然,对于完全陌生的课文,学生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方法,本身就是对认知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是从吸收到释放的思维进阶体现。

(二)教学环节要有关联性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学习、感受、内化、巩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互为依赖和影响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利用“关联性”把不同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段的构成、语段的表达方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

以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本文总共有7个自然段,语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第二至五自然段。如何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奇异的世界?对此,笔者设计了具有紧密联系的四个教学环节:(1)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2)结合课后练习“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会从语段中找出各语段的中心句;(3)紧扣单元中《交流平台》栏目,联系本册第四单元重点训练的“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大意”,了解相关语段描写的主要内容;(4)结合自身经验,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语段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语段学习了解课文与单元、课后练习的联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语段教学效果的呈现

(一)图示呈现,实现从感知到提炼的提升

语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线条式的纵向联系,同时也需要关注横向资源的融合,在“关联”意识下,运用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图解形式,让原本理性、抽象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可视。这是学生语段学习进阶的重要策略。

语段的内容虽然各具个性,但其语言表达和基本的构段方式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认知共性,在教学相关语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梳理知识,绘制相应的语义图示。如“花朵式”的总分关系,以中心句为花心,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则是花瓣,具体可以使用这一图示的课文有《富饶的西沙群岛》;“箭头式”的承接关系,依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联,紧扣中心展开有序列的表达,比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加法式”的“并列关系”,将同一事物或者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有序排列,比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

紧扣典型语段进行知识梳理,只能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固定的表层认知上,学生的认知只能始终局限在某一篇课文中,而如果将这种关系以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就实现了从零散到类别的提炼,在落实图示结构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读写交融,实现由理解到表达的跨越

语文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读懂,而是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内化和迁移。语段学习也是相同的道理,要让学生实现阅读和习作的顺利切换。按表达方式的不同,语段可分为叙述型语段、描写型语段、说明型语段、议论型语段。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语段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表达方法,以实现对表达方法的内化和迁移。在小学中年级,语段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礎上,学习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等表达方法。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设置了随文练笔的要求,虽然没有指向于具体的内容,但从课文典型语段的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示范性来看,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一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自主选择一幅,说说主要描写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二是出示课文中的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罗列出颜色、样子、动作、神态等描写的维度,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像……”“有的……有的……”等句式来表达;三是让学生学习课文语段中的构段方式,利用可视性图示结构,丰富观察方法,自己尝试写一个独立的语段。

当然,语段教学的读写交融,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中课文语段的范例作用,持续不断地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特级教师何必钻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语言实践是核心,阅读话题是切口,语段教学是抓手。语段教学应该指向理解,指向结构,指向语言表达。”所以教师要朝着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断前进,使语段教学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卢丽清(1974—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江岸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