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自主预习、激发学习兴趣、辅助理论性知识学习、提高复习与练习的效率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54-02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为教师提供交互式设备、多媒体制作软件和技术培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育部2018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议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预习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课前预习变得不再烦闷枯燥,学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多次预习。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核心素养,将学生置于学习的前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状态。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将问题与知识预先整合在一起,设置课前的探讨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前根据要求独立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不再一一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交流,和学生探讨难点。这样,学生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信息平台上推送预习案,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前准备,包括阅读教科书、查看老师推送的材料、填写空白内容以及自测。学生预习后信息平台中的自动校正功能会及时反馈情况,让学生收到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这种即时反馈方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发送给老师,让老师及时地了解他们的预习信息;老师也可在平台上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案。
教师提供的预习视频内容除了具有一定的课程导学作用,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科普性,这样的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其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完成预习。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以灭火为例,教师可以用动画或新闻的方式展示火灾场面,并提供相应预习课件,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到本节课的疑难点,了解燃烧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灭火知识,使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根据科普动漫示范尝试模拟灭火。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火灾自救办法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知识,如拨打119、进行自救等,但不鼓励未成年人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救火。让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在课前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能有准备地听课。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老师在上课前已经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因此直接通过解释问题或发布答案来开始新的课堂,但是这种方法很乏味,无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交互式白板为例,除教师和学生外,电子白板支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对象还包含教科书和学习辅助工具、参考资料,这些资源合在一起,从而创建了一个多维的交互式教学环境。教师使用电子白板以图像、三维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将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展现,增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比如,教师将电子板连接到互联网上,将网上的数字化资源与教科书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内容,然后连接到电子拍板上进行学习。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维交互功能特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设置引起学生产生思维冲突的问题,可以调动学习热情。比如,上《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个课题时,教师在课前先从网上搜索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生活案例视频,选择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创设适宜的情境,并把它插到授课课件中当作导入视频,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兴趣。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下载盗墓贼盗窃古墓里黄金的新闻片段,制作成教学视频情境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盗墓贼为什么要冒着违法的风险去盗墓?黄金为什么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涤还是崭新如初?这样的视频情境导入,让学生好奇、思考,深切了解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特点。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電子白板的“工具”中的小游戏功能设置练习小游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可以利用信息平台中的数字化系统设置测验,让学生自主检测并能及时地通过系统的反馈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比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小实验——《自制叶脉书签》。教师打开电子白板的展台功能,把已经做好的叶脉书签放到展台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和聚光灯等功能辅助展示,让学生感受叶脉书签玲珑剔透、精致华丽的魅力,体会自然之美。接着趁热打铁问学生知道叶脉书签有什么奇妙之处吗?想不想拥有这样漂亮的叶脉书签?这么漂亮的叶脉书签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从而引出课题《常见的酸和碱》,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兴趣进入酸和碱的知识课堂,在体会酸和碱的神奇的化学性质时思考怎样利用生活中碱性(可以提示学生用肥皂水)物质制作叶脉书签,了解其制作原理与方法。课后将制作叶脉书签作为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的具体步骤做成小视频在班级播放。把学生提交的作品放在教室里的专柜展览,让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自评与互评,评出优秀的书签作品,并且保存在班级的电子相册中,作为班级永久的美好回忆。利用多种的信息技术支持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知欲,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培养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化学理论知识
中学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内容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机械方式背诵理论知识。这样做很难掌握理论知识的本质,也很难建立知识体系,更难学会融会贯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能比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归整起来,比如可以用电脑中的绘画功能画思维导图,把一个章节的化学知识连接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用旧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较难想象、理解物质中的微观世界。我们知道,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会比较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或动画等,创设声、动相结合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深入化学微观世界。在教学原子结构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原子结构的动画模型,深入分析原子微观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现原子的微观组成以及原子核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简洁、方便地显示核外电子的层次排列,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并加深记忆。在讲解分子的运动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模拟动画分子的运动情况。彩色动画的模拟分子,很直观地展示分子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分子运动的条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枯燥、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直观化、具体化与趣味化的物质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知欲,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复习与练习的效率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在一年的时间内除了需要完成上下两册化学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中考复习。为了赶课程进度,为了学生能在课下及时进行复习,许多老师都不得不调整课程表,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本知识和课外扩展知识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经常忙于做笔记,想把老师所讲的都记录下来,至少能记下知识要点,因此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如果使用信息技术,那么就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发送到学生平板学习端,指导学生利用平板学习端的胶囊资源组织课后笔记和进一步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可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设置练习,以及结果展示;在课堂上适时推送相应的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对照平台上的展示结果。另外,还可以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设置一些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竞赛式的习题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两小组之间进行“同台PK”。在“PK”结束之后,直接利用平台的系统功能呈现学生的答题情况,显示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平板端做完练习后,老师直接从平台上调出学生的答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情况,诊断全体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掌握的差异情况,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优化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指导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在教学中,课堂练习讲解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化学习题课的讲解却显得有些单一枯燥,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听课时容易感到乏味,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负担也较重,很难取得理想的练习效果。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能比较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比如,在习题讲解中有关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模式对习题中出现的元素在化合时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化合价的过程进行形象展示,利用化合价的升降解析元素化合价的微观变化,理解化合价的实质,从而理解化学式的由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浪潮下,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打造“信息技术+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勇慧.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2020(45).
[2]趙伟.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
[3]杨丽.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以初中化学网络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0(10).
(责编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