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阚云霄,徐清华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康复科,山东枣庄 27780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位列世界第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生存患者达1 100 余万例,70%~8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3]。 康复医师在为患者提供康复的过程中,其康复及训练技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我国康复医生与基本人群的比例为0.4∶100 000,而发达国家该数据达到5∶100 000,两者相差12.5 倍[4]。 康复医学科是一门理论及实践均非常强的学科,面临康复人才的极度缺乏,加大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势在必行[5]。 由于康复医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繁多,因此培养体系也较复杂[6]。适时理论由国外学者Cameron 在2007 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康复需求是有差异的。 该研究以Cameron 教学模式为指导构建以康复科医师为关注重点的康复教育培训方案,以提升对患者的康复综合能力,现报道如下。
选取某康复专科培训班50 名康复医师为培训对象,二级医院25 名,三级医院25 名。培训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职称:初级20 名,中级30 名,年龄23~41 岁,平均(35.52±5.22)岁;入职前均经规范化培训,从事临床一线临床工作,具有5 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含两年以上康复专科经验;认知、理解、沟通能力正常;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临床进修医护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填写及拒绝该次调查的医师。
1.2.1 建立培训组织管理体系 培训工作由医务科组织,由康复科具体实施。理论课教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康复科医生担任,培训师资均为本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医学院校理论课的教学经历和临床理论教学能力,接受过脑卒中康复专科培训和Cameron 适时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
1.2.2 培训前准备 各阶段方案由研究小组根据脑卒中疾病理论、患者康复特点及医师康复知识需求,查阅相关文献和《中国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共识》[7],结合规培医师考试知识的要点编写康复培训教材,包括理论培训教材、训练操作技能、临床实践、病历分析、健康管理等,咨询3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意见制订方案。 在培训前进行全体学员康复综合能力考核,整个培训期间采用“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管理办法,严格把关培训质量。
1.2.3 培训时间地点 采取理论学习、专科技能与模拟实景相结合的方法培训。 其中理论授课时4 课时,每课时2 h;技能培训5 课时,每课时2 h;临床实景模拟3 课时,每课时2 h。 地点在该院规范化培训示教室。
1.2.4 培训措施 研究组根据Cameron 理论知识,从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的5 个阶段对康复医师展开康复培训。课前将培训内容通过微信平台发给医师便于预习和自主思考。 ①确诊期:从明确诊断开始。 培训内容:一般资料采集、症状评估、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等。 在检查评估过程中康复医师掌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宣教技巧及注意事项;指导康复医师接纳患者获知确诊后的不良情绪,掌握减轻疾病应激造成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的心理疏导方法。 ②稳定期:治疗至病情稳定。 培训内容:早期快速康复方法、并发症的预防与情感支持技巧。 创设模拟临床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等培训,并掌握患者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以及基本处理方法。 ③准备期:病情稳定至出院前。 培训内容:家庭康复训练和情感支持方案的设计及具体实施。使医师掌握患者出院后康复目标的设定、后续治疗方案、症状观察等内容,观看康复训练视频并讲解训练方法;掌握出院时如何对照顾者照顾能力评估,对不足、薄弱之处对其如何纠正;如何帮助其照顾者建立提供高质量照护的信心。 ④实施期:出院后3 个月内。 康复医师关注点集中于居家康复锻炼,使培训医师掌握居家随访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方法。指导医师出院后1 周内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构建安全的居家康复环境;如何引导照顾者进入微信交流群及使用方法;对患者及照顾者如何进行心理沟通,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等。⑤适应期:出院后3~6 个月。主要培训康复科医师为患者提供延续康复服务、自我形象完善、回归社会指导。如何引导患者体验回归社会进步的喜悦,尝试完成未患病前工作内容等;掌握如何调动社会及个人资源,促进患者更好适应社交、家庭、工作中的角色。 培训结束后,由相同的评委按照同一评分标准统一进行考核。
①康复综合能力。采用研究组自行编制康复科医师康复综合能力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共35 个条目,包括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和健康管理4 个方面。各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量表,总分35~140 分,得分越高表明康复综合能力越高。 ②培训满意度评分。 自行设计教育满意度评定问卷,主要调查康复医师对培训设计、培训内容、学习收获、教师表现等内容,共条目20 个,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分别赋分1~5 分,分值愈高提示对健康培训方法越满意。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后医师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和健康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康复科医师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培训前后康复科医师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比[(±s),分]
时间培训前(n=50)培训后(n=50)t 值P 值理论知识临床技能15.62±5.28 26.37±4.35 2.562 0.007 42.92±7.36 56.34±6.19 3.877<0.001 13.56±2.68 25.19±2.25 2.012 0.020病例分析健康管理14.51±3.11 24.62±3.46 3.012 0.002
培训后康复医师对教学模式的培训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康复科医师培训满意度对比[(±s),分]
表2 培训前后康复科医师培训满意度对比[(±s),分]
时间培训后(n=50)培训前(n=50)t 值P 值培训设计培训内容教师表现学习收获93.63±2.36 82.47±2.58 2.342 0.015 93.20±2.41 83.27±2.80 3.012 0.002 93.88±2.73 83.18±2.52 2.286 0.013 96.92±2.93 80.40±3.12 2.815 0.004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缺乏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会影响前期治疗效果,提高康复医师康复能力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内容[8-10]。 现代康复医学迅速发展,康复医师需求不断加大,但符合岗位要求的合格康复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相关文献显示,我国康复专科人力资源严重短缺[11-12]。 一名合格的康复科医师不仅需要掌握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康复基础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6 个月康复科轮转期间,采用传统的课堂带教学习教学法,即由带教老师主导,按照规培大纲要求,所有教学内容由带教老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和培养标准, 未经统一标准考核后直接走向临床,难以保障临床康复工作质量。因此应加强实用型康复人才培训,提升康复治疗相结合的能力和诊疗效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3]。
Cameron 等提出时机理论,通过对疾病不同阶段为康复科医师持续、动态地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及疾病管理、情感支持等知识培训[14],可提高其康复能力。 该研究运用Cameron 理论深入挖掘康复医师在急性发作期、病情缓解期、回归准备期、出院过渡期和适应期5 个时间阶段的康复需求,详细了解和分析康复医师的康复知识教育需求特点,精心挑选合适的授课老师,设计具有严谨性、系统性培训方案,灵活应用现代多种多媒体手段,调动规培学员的积极性,对其进行动态提供连续性、个体化的规范培训,掌握临床所需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及病历的规范化书写,实现一名普通医生到合格的临床康复医生转变[15],培养出康复综合能力较强的临床实用型人才。该研究中的教学模式弥补常规临床带教方式存在遗漏,使教育工作更加有计划性,按照疾病康复阶段特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康复医师的培训教育更加系统规范。 该研究显示:培训后康复科医师康复能力4 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该研究与蔡小琼等[16]、冯冬冬[17]、吴明秀等[18]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由于患者康复涉及内容较多,常规住院期间口头培训与难以将复杂的教育内容有效传递给康复科医师,康复医师陷于康复知识技能不全面、不系统的混乱状态,心理上对康复训练存在担忧,无力依靠自身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管理。 该研究培训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培训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说明康复科医师对该培训模式接受度良好。 说明通过视频、模型和示范等形式对康复医师进行指导培训,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述形式有利于提升康复医师对知识点的掌握。
综上所述,开展教学课程,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互助式教学、临床技能培训等技巧性的培训,使康复科医师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