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琬悦,郭 艳,张小斌,张秀劼,苏兴芳,胡 轶,刘秀娟,刘春桃,杨志芳,马艳玲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防制所,云南 昆明 65002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云南省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跃居传染病第三位,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自2000年来,全国梅毒疫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4~2013)年期间,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16.3%[2]。为了有效控制梅毒疫情,2010年国家出台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3],组织各省开展梅毒防治工作,为评估云南省(2010~2020)年梅毒防治工作成效,对规划进行了终期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等,对评估指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于现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资料,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等相关机构负责收集和整理。部分指标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其中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通过“携手医访”APP现场考核获得;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以及梅毒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暗娼和MSM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整合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调查获得。
1.2 评估方法 按照国家《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终期评估工作方案》中的16项指标,收集全省129个县(市、区)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对云南省(2010~2020)年梅毒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总体情况与成效进行评价。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EXCEL 2013进行数据整理。
2.1 宣传教育 结合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云南省针对大众人群、高危人群、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等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病意识。(2010~2018)年全省性病诊疗机构对性病就诊者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5.8万份,发放性病干预服务包25.3万个。2019年起全省推广使用性病防控新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共397家医疗机构、132家疾控中心、14家皮防所(站)入驻该平台,2320名医务人员入驻“携手医访”App,县级使用电子干预服务包覆盖率达100%。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发放电子干预服务包230 773个。此外,积极利用“云南防艾”“云南疾控”等微信公众号宣传性病防治知识。
2.2 监测检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结婚登记人群、孕产妇、羁押人员、手术病人、性病疑似患者、高危行为者等开展梅毒、淋病的咨询检测,最大限度地发现传染源。(2013~2020)年,云南省针对各类人群累计开展梅毒检测共计5 518.2万人次,检测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6.9%,见图1。
图1 云南省历年梅毒筛查情况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5个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之一,每年组织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及疾控、妇幼、皮防机构实验室参加梅毒两类血清学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参与机构数分别由2011年的189家增加到2020年的865家,历年参与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见图2。此外,自2019年起还组织提供助产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或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一类梅毒检测考核,其中2020年共有1 528家参加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
图2 云南省历年参加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机构数
2.3 行为干预 (2010~2020)年全省针对暗娼人群提供同伴教育(外展服务)等干预服务覆盖451.7万人次、发放安全套5725.0万只、发放宣传材料348.9万份;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提供同伴教育(外展服务)等干预服务覆盖110.4万人次、发放安全套617.2万只、发放宣传材料87.7万份。
2.4 转介治疗 在扩大筛查的基础上,全省各地非梅毒定点治疗机构对检测阳性者提供结果告知,签署“疑似梅毒告知书”,并开具“转介单”,采取“陪同转介”“依托社会组织”和“电话跟踪随访”等形式,转介到梅毒定点治疗机构接受相关诊疗服务。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梅毒定点治疗机构从2012年的363家增加至563家(含乡镇级梅毒定点治疗机构149家)。(2014~2020)年全省累计转介梅毒疑似患者60 393人次,治疗梅毒患者109 932人次。
2.5 母婴阻断 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网络基础上,全省进一步健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以下简称“消除母婴传播”)服务网络,形成了由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街道)的妇幼、疾控、医疗机构、妇联、民政、公安等多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育龄妇女管理、早孕动员检测、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等贯穿消除母婴传播服务全周期服务内容的服务网络,切实保障云南省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2010~2020)年对628.9万婚前保健人群开展HIV、梅毒检测,2020年婚前保健人群HIV、梅毒检测率达到99.9%,对832.6万名孕产妇开展HIV、梅毒和乙肝检测,2020年孕产妇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9.9%,并对梅毒感染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2.6 三项机制
2.6.1 保障机制
2.6.1.1 政策保障 为有效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方案,如《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云南省性病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机构职责;下发《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规范化性病示范门诊工作方案》,全省129个县(市、区)共建立了141家规范化性病门诊,除承担性病临床诊疗业务外,充分发挥其社区性病防治和技术指导作用。
2.6.1.2 经费保障 (2010~2020)年全省整合各级防艾经费,安排性病防治经费,累计17 652.6万元。主要用于梅毒检测试剂耗材采购、预防梅毒母婴传播、规范化性病示范门诊、性病转介及规范治疗、防治人员培训、疫情监测管理和高危人群性病普查普治等,为全省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见图3。
图3 云南省历年性病防治经费投入情况
2.6.1.3 人员保障 为了有效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省、州、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性病防治工作,梅毒定点治疗医院指定专门的科室和人员提供梅毒规范化诊疗服务。此外,自2017年开始,全省逐步建设和完善性病防治领域专家网络,现已培养州(市)级专家23名、县级专家399名、县级网络成员3,987名,为全省性病防治体系的有效运转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员能力,全省针对性病防治人员分别开展了性病疫情管理、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规范化诊疗等培训,由省疾控中心负责开发制作统一的培训教材,(2010~2020)年全省共培训性病防治人员68 318人次,见图4。
图4 云南省历年性病防治人员培训情况
2.6.2 考核机制 (2013~2017)年省政府将性病防治相关指标纳入《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工作责任目标书》,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全省通报。(2018~2020)年因减少基层压力,未再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但相关指标每年由省防艾局以工作要点形式下发,由专业机构进行考核,以督促有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6.3 激励机制 为落实性病患者成功转介和规范治疗,省级在性病防治工作经费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每成功转介1例疑似患者给予20元的工作补助;每提供1次规范诊疗服务给予20元的工作补助。为了有效促进高危人群性病普查普治工作,每年按每人100元的工作经费进行预算安排,用于其检测、阳性转介和治疗工作的开展。
2.7 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全省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根据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云南省性病防治质量控制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全省针对性病防治人员、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转介治疗等方面逐级开展性病防治质量控制工作。(2017~2020)年累计对5 627家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性病质控工作,每年质控合格率均达97%以上。
2.8 具体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本次终期评估共有16项指标,全部达标,见表1。
表1 梅控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2.9 总目标完成情况
全省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3.2/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5/10万,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率为-8.4%;全省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9.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2/10万,年均增长率为-21.6%,见图5、图6。
图5 云南省历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情况
图6 云南省历年先天梅毒发病率情况
为了确保梅控规划的实现,云南省梅毒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整合,紧密围绕国家提出的做好监测、检测两个体系建设和抓好“三查一规范”的措施落实,全省梅毒综合防治模式已有效建立。评估结果显示,梅控规划中要求的16项工作指标已全部完成;一、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增长幅度-8.4%),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2.2/10万活产数),云南省梅毒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已建立且运行良好,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仍需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十年来,为了有效控制梅毒疫情,云南省充分依托艾滋病防治平台,不断建立健全梅毒控制工作机制,除了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预防性措施方面与艾滋病防治有效整合,重点实施了在医疗机构以发现、转介和治疗梅毒感染者为抓手的梅毒综合防治策略[5]。但今后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4.1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云南省梅毒规划评估指标全部达标,但随着梅毒筛查量的逐年升高,隐性梅毒病例逐年增多,近年来一期和二期梅毒疫情也有上升的趋势[6、7],因此梅毒防控工作依然需要常抓不懈。
4.2 防控工作面临新挑战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剧,婚前性行为、婚外情、一夜情现象日益普遍,性行为的发生年龄也有所提前,特别是年轻人一夜情的情况比较多见[8],但由于宣传教育覆盖面不够,对性病防治知识缺乏,导致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故今后青少年的防治宣教工作应结合新媒体,探索适宜有效的方式切实开展。
4.3 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地区对梅毒防治工作的重视依然不够,导致投入人力、物力不足,或被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指标,不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影响防治工作整体推进。今后省级将在全面推进全省工作的基础上,关注工作滞后地区,了解实地困难,给予技术帮扶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