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遥遥两千公里,路费不菲,写作家庭史时,我没有选择回家面访亲人。但那几天,隔着话筒,我听亲人们将尘封的故事娓娓道来,已经多次震撼到失语。
从前的我,常常有一种边缘感——
我们家的历史似乎与那些宏大的叙事,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年计划、“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毫不相关。像是那层层叠叠的青山真就将80年的风雨隔绝于外,守得四角楼如桃源一般,竟能冷眼观那“谁家兴废谁家败”。
然而,当我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拨出一通又一通电话,笨拙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在他们动情的讲述中,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早已细细密密地被缝入时代长卷。所以,当从前的我说出“我们家人没有可写的故事”这句话的时候,是多么轻率不敬!
我第一次深刻地领悟了,何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于我而言是思想的洗礼和升华。虽然家庭史写作已成过去式,但我回望家族历史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且冥冥之中一个声音提醒着我,我越是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命运,才越能看清我的道路和宿命。
除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家庭史的写作也是一次温情之旅。很惭愧,在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后,我从来没有与我的爷爷奶奶通过电话。即使是假期回家,也不过一两次简短的探望。当我为了写作家庭史,有点难为情地拨通了爷爷奶奶家的电话时,他们的喜悦激动之情远超我想象。他们一遍遍喊我的小名、打听我在异乡是否适应、关心我的睡眠和三餐,听着他们的关切的嘘寒问暖,我几乎止不住泪流。从那以后,每月坚持与爷爷奶奶通电话也成了习惯。而我也必须得感谢家庭史给我一个理由深入父母的成長故事,让我有机会倾听那些他们曾闭口不谈的过往。好几次,我们一家四口守在手机屏幕前,父母轮流讲述他们的童年和青年,在三四十年的岁月里穿梭,仿佛时间也静止。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电话里,许多故事第一次被讲述。从前的我,对父母有许多不解,不理解母亲为什么放弃读高中的机会而读大专,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放弃深圳高薪工作回到小县城当公务员领微薄的薪水,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如此渴望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所有的不解都在他们向我打开的生命中得到了解答。家庭史的写作过程,让我理解了,那些传承着或是改变着的家庭脉络,也与我何以成为我有关。
而参与“噢,孩子们!——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的筹备,则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在布展期间,我曾感动于安徽的朋友的家庭作坊故事;在展览开幕式,我曾为巴西留学生同学阿太的人生而落泪;在展览交流会中,我曾受河南学姐与家人和解经历的触动。那些来自广东、安徽、陕西、河南、新疆的故事汇聚在现代艺术档案馆的小小空间中,天南海北的声音不断碰撞。我看见他们迥异的生命形态,也看见他们共同分享着的历史现实。行走于其中,我只能如孩子般虔敬地凝视。
历史的洪流从未停歇,滚滚向前。但当我站在展厅里“噢!孩子们”那几个大字之下时,我突然感到,我也身处于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