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积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聚焦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两大目标,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针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探讨,明确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真正让农业高效高质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66
对于各个产业发展来说,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其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应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改革。当前,农业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程度更高,整个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的趋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发展也基于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衍生出更多的产业形态,农业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也应关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种植技术到机械加工,再到生产一体化,以技术的创新应用带来农业经济管理的持续优化,让农业经济管理向成熟的农业生产体系靠拢,更好地推动农产业的发展。
1 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对于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国家农业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农村经济处于利好的发展环境中,整体发展走势良好,发展前景光明。但也面临着劳动力流失严重、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这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关注点,其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着力改善农村原有的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以农业深化改革,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
1.2 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质量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能指导农产业发展做好大局规划,以经济管理为指导,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基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得农业产业发展更具信息支持,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1],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地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之路,夯实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基础,让农业产业提质又增效。
1.3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选择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又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大数据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得力工具,可以聚焦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实际,制定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同时通过经济管理事务性的数据动态分析,了解现有经济发展的不足,调整资源的统筹方向,深化农业经济改革[2]。
1.4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来说,也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发展更富活力,带来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调动起农业生产者农业创新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探索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技术方法,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使得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优秀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
我国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速度快,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农村地区农业领域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不足[3],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因是多数人才不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且农村、农业工作普遍薪酬较低、劳动强度大。现阶段农村条件普遍较差,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制约要素,其限制了农村地区农业领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吸纳。
2.2 农民信息化意识有待强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生產作为基础性的生产,积极地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路的前提是广大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而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农民沿袭传统的作业模式,信息化意识普遍较弱,现阶段农村地区多为留守的老年群体、幼童群体,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农业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技术推广阻力重重,一度成为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制约要素。此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信息化建设也多不了了之,导致农业生产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缺乏技术指导、信息参考和人力保障[4]。农业生产活动、经济管理活动因缺乏专业的指导十分低效。在今后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加大政策宣传,加快人才培养。
2.3 缺乏完善的信息设施配置
当前农业发展中,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设施配套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信息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迟缓。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利用也需要科研工作者、一线生产者的鼎力配合,但现阶段这方面的配合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政府方面,如果不能及时对相关建设区域进行资金拨付,就会导致农村预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被迫停滞或延缓,使得农村相关建设达不到预期的建设标准,延缓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大幅降低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效率[5]。
2.4 信息具有分散化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土地经营权变得相对自由,但土地资源也呈现复杂零散的特征。农民生产朝着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被闲置,而也有部分传统的农户在小农思想的影响下,因收成下降,农业生产陷入迷茫。虽然国家推行经营权的流转,但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难以转变,配合程度低。此外,一些农业集体生产组织也存在管理不善、土地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生产信息不断分化,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也不利于其信息化建设。
2.5 政府引导不足,经济帮扶不到位
现阶段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经济帮扶不到位的现实问题,是摆在农业经济管理面前的一大难题。农村地区生产资料基础相对薄弱,当其不斷拓展生产经营项目时,其经济方面的窘迫就更加明显,在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压力。对于农民个体或部分群体来说,其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资金保障去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回报,往往对新生事物加以否定,因此急需政府的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经济帮扶[6]。
3 优化对策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质的提升,最大程度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3.1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必须打造高素质、综合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却缺乏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人才。虽然说农村大有作为,但真正能投入农村基层、扎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较少。基于此,相关部门可以构建具有专业信息化的机构,多渠道、多方法去吸纳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学习的自觉性,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政府必须多措并举吸纳优秀人才,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热情,让其保持基层工作的动力,也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奖惩激励机制,特别是物质奖励与非物质奖励相兼顾,以使得工作人员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幸福感,让基层工作人员秉承责任心与奉献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农业经济基层管理中。
3.2 重视教育宣传,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其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民的信息化素养培育,提升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可以积极开展一些宣传培训工作,将一些新的理念、模式以讲座宣传的形式阐述出来,使其逐渐被农民所认同,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可以开展一些专门性的教学培训活动,让农民了解到信息素养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以信息知识的有效学习,让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富成效。另外,当地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农业媒体平台或开设农业频道,为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知识提供更多渠道,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同时能够注重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农业种植工作,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3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设施配置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建设到位,以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和优势。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进数据基础设备,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支持。政府部门应做好农村经济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把关,突出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福利优势,全面提升农村的建设质量和效益。政府也应积极引导相关技术企业、相关部门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实验和创新成果的运用。同时信息化设施的配套建设要保证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出现无效投入建设的情况,以实现投入资金的合理应用,并促进信息化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农业智能化、机械化建设的需求,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3.4 广泛收集农业发展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分散化问题
政府应发挥能动性,积极做好地区农业信息发展资源的采集、归纳与整理,主动基于时间或空间维度进行信息分类,并将其放置在大容量、多功能的资源开放平台上。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生产结果的模拟,以明确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做出农业生产判断。在数据收集时要进行数据的比较,多维度收集数据,进行本年数据过往数据的比较分析,进行不同区域的数据对比,从不同角度进行区域农业生产数据的整合,建立完善的资源库,以了解未来农业生产趋势,帮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农业发展动态,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3.5 加大政策帮扶,提供经济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不断丰富,农业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充满了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依然采取人力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要求。只有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行政策引导,面向农民进行直接的经济援助,才能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善用利益引导机制和政策,发挥利益的引导作用,让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同时配合政策优惠、财政扶持等方式,消除农民经济管理的后顾之忧,让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走入正轨。
4 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必然会被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所取代,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农业管理经营模式转型的契机。应重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使各级政府、各主体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效,构建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体系,提升农村信息技术管理共享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实力,让农村信息资源有效流通、充分利用,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传霞.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6):61-62.
[2] 贺启鑫.试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路径[J].农村实用技术,2021(5):49-50.
[3] 常广锋.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中国产经,2021(9):158-159.
[4] 续艳霞.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河北农机,2020(8):65.
[5] 杨小凤.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6(21):124.
[6] 薛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6):38.
收稿日期:2021-11-12
作者简介:杜园园(1990—),女,山东东营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E-mail:dyqfpbc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