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休闲渔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21-02-16 13:30林佳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摘 要 我国的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迅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休闲渔业是渔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还存在缺乏规划、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根据我国休闲渔业的特点,分析了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渔业经济;休闲渔业;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50

休闲渔业是依托渔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渔村的相关设备、空间、场地、渔具及自然和人文等一系列资源,通过科学设计,把现代渔业方式同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多种休闲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既是充实民众的闲暇时间、空间的产业,也是增进民众的旅游体验,同时提高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实现渔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渔业形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8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休闲渔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指出,提升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增强休闲渔业持续发展能力,对渔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休闲渔业及相关产业的自然条件,以渔业主题文化为核心的休闲渔业在众多海洋休闲旅游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2]。但是,目前我国休闲渔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布局分散、特色不明显、经营形式粗放及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1 类型

1.1 生产经营型

依托当地特色渔业活动,开发一系列具有价值的渔业产品资源、渔业设施和平台及与渔业相关的各种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参与体验,生产经营形式以养殖垂钓、游钓捕捞等为主。

1.2 旅游观光型

依托当地海岸线、河流、水库等优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深度融合当地特色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发掘各类渔业资源,加强包装宣传,生产经营形式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主。

1.3 餐饮服务型

通过将水产品养殖、垂钓、捕捞、餐饮及游度假等多种形式整合为一体的经营模式,让游客在渔业产品产地能够直接品尝到在当地养殖、垂钓及捕捞并及时加工的新鲜水产食品,生产经营形式以山庄、农家乐、酒店餐饮为主。

1.4 科普教育型

依托当地特色渔业资源,借助当地政府、学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开展水生生物、渔业生态介绍等知识教育和科普等活动,以建设水族馆、海洋馆、科普基地为主要经营形式。

1.5 其他类型

包括与休闲渔业直接相关的教育科研管理服务、渔业技术服务、休闲渔业文化服务、水产动物医疗服务、渔业新闻出版业及广告媒体等产业。

2 发展现状

《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0)》把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垂钓及采集业、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观赏鱼产业、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以及其他共5大类[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休闲渔业总产值占国内渔业经济总产值比例保持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9.6%;2019年,我国全年休闲渔业产值达943.18亿元,占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57%[3]。从休闲渔业产业的地域布局看,不同省份之间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表明沿海地区休闲渔业相比内陆发展要快。此外,不同省份之间产值也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山东休闲渔业产值在2018年达到249.89亿元,为全国第一。

3 问题

3.1 建设项目缺乏规划,产业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休闲渔业虽然分布较广,但是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形式较单一,缺乏文化特色,发展规模小,经济附加值较低。多数地区休闲渔业主要以休闲垂钓和生产经营形式为主,无序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当地水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导致休闲渔业的总体层次、发展质量不高,特色不显著、产业模式单一、运营模式陈旧落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此外,我国目前大规模渔业休闲项目还较少,能将游玩、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等功能整合在一起的休闲渔业场所数量较少。部分项目沒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手段匮乏、单一,缺乏经营特色,无法形成规模经济,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也未能在休闲渔业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3.2 管理机制单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产业尚未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管理机制单一。对管理部门而言,休闲渔业的管理范围及权限不明确,对经营者约束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缺少监管;对经营者而言,普遍存在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经营理念不先进、创新意识不足及服务水平较低情况,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环境难以得到保障。部分地区还存在休闲渔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分工不明确、权责利不明确、主管部门休闲渔业专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建设不完善,导致休闲渔业产业管理质量不高、建设效果不佳。

3.3 扶持政策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主管部门对休闲渔业产业重视还不够,给予的扶持力度还不足,政策待遇还不强,导致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资金是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对休闲渔业的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当地主管部门对休闲渔业项目的经费补助、融资帮扶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也是制约休闲渔业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休闲渔业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多数项目经营者的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受制于资金缺乏,休闲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普遍比较差,渔港、垂钓场所、渔业设备平台等基础设施因资金支持不足而出现数量不足、设施陈旧且年久失修等问题,难以满足广大消费群体需求,阻碍了休闲渔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3.4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人员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从业者主要以传统渔业渔民、商贩等人员组成,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行业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休闲渔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足。受制于行政部门权责利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部分地区还存在休闲渔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等情况。

3.5 渔业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休闲渔业建设项目文化底蕴不足,区域特色不明显,对当地渔业文化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同时,休闲渔业产业从业者文化层次、个人素质普遍不高,更难以打造高质量渔业产品项目。休闲渔业在动线设计、过程服务、标准化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产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经营者的休闲渔业品牌意识、宣传意识还不强,尚未将其作为建设重点,国内品牌知名度高、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休闲渔业项目较少,未能面向国内数量众多的消费群体做好宣传展示,阻碍了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发展。部分地区现阶段休闲渔业的发展水平不高,经营模式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休闲渔业项目未能充分借助当地特色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也是造成市场规模不大、消费群体数量不足的重要因素。

4 对策

4.1 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

各级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休闲渔业对促进区域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作用,把休闲渔业产业发展作为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推动进地方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地区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和人文建设等因素[5],加强对休闲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其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转型步伐。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有效措施并贯彻落实,合理利用、开发地区资源,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渔业项目,精心打造区域品牌。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发展前景良好的休闲渔业项目,重点打造高质量、高标准、有规模效应的示范项目。多措并举,加强这些示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带动和提高其他地区休闲渔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质量,形成科学、合理和适于推广的建设模式,不断探索出适合当地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4.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休闲渔业良性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政策法规保障,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才能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更好促进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在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时,应当充分借鉴休闲渔业产业先进国家经验,系统全面研判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人员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商讨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确保休闲渔业产业健康和持续发展。在发展同时,要特别注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好当地渔业生态资源,把休闲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4.3 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制定休闲渔业发展扶持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可采取外资引进、股份制等模式扩大资金来源,有效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充分调动项目经营者、渔民等从业积极性。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各级主管部门应在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加强对休闲渔业经营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升级改造,加快完善码头、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场所辅助设施建设,有力促进渔业相关产业的人员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支持休闲渔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符合当地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休闲渔业的经营者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拓展融资渠道,多措并举吸引资金投入。

4.4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从业者素质

休闲渔业产业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当地渔业文化有充分了解,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服务能力。政府主管部门应注重提升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休闲渔业经营者的培训指导,使休闲渔业经营者能够掌握一定的有关品牌建设、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切实提高项目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跨地区交流学习、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提高休闲渔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激发休闲渔业从业人员的创新思路,提高休闲渔业产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服务质量[6]。主管部门也要重视休闲渔业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借助其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有力推进我国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4.5 挖掘传统渔业文化,强化品牌意识

深度挖掘地区渔业文化资源和内涵,将地区传统文化和渔业文化有效衔接、融合,积极推进渔业文化创新和升级。通过建设渔业文化馆、海洋科普园等,将休闲娱乐和渔业文化科普深入融合。还可通过举办渔业文化主题活动、开发渔业文创产品等形式,弘扬宣传地区传统渔业文化。休闲渔业全面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和休闲渔业经营者要将品牌建设作为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品牌项目。充分运用电视广告、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传播手段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休闲渔业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加强与其他产业合作,拓展项目类型,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相应的消费项目内容。

5 结语

休闲渔业是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也是融合旅游业、文化业和服务业等形式的新型多元化产业。我国休闲渔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但在增长速度、产业规模等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在乡村振兴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渔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特点,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休闲渔业管理体制,深入挖掘渔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以提高后疫情时代休闲渔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迪,陈宇亮,梁海燕,等.杂交麝香龟繁育技术初探(上)[J].科学养鱼,2021(4):77-78.

[2] 刘广东,蒋佳佳.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回顾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19,37(3):26-33.

[3] 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0)[J].中国水产,2021(2):38-45.

[4] 寧波.依靠创新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养鱼,2021(4):78-79.

[5] 黄涛,陈宏贞.关于休闲渔业的发展与探讨: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科技资讯,2008(29):210.

[6] 邵泽宇,谢吉国,张克鑫.后疫情时代休闲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学养鱼,2020(10):74-75.

收稿日期:2021-11-04

作者简介:林佳(1975—),女,福建福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管理。E-mail:linjia@csoc.cn。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