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

2021-02-15 13:29王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路径探究

【摘要】山西文化历史悠久,有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将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法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经验入手,结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尝试探究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途径。旨在对推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山西;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传播;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2-104-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娜.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2):104-106.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重视度日益提高,山西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当前就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发展来看,仍然相对落后。如何能够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当前山西文旅发展的难题。纵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果,法国成为这方面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尝试在分析法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当地文化,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适应法国人理解的方式和途径传播到法国本土,并形成一些可以借鉴的路径,便于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提供经验。

一、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分析

(一)理论知识为基石,管理体系完善明确

从1840年法国颁布《历史性建筑法案》开始,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文物保护法规的国家,此时,法国从对建筑物的保护开始,已经体现出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不断完善并扩展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范围,不仅颁布了《景观保护法》,还提出将人文景观纪念物与自然景观一同纳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1973年《城市规划法》的出台,更是明确强调了法国历史文化的全方位保护概念[1],确立并理顺了由法国文化部为最高决策,下设文化遗产司负责相关事务,向下延伸为多个职能部门的文化局级管理部门,最后一级为各个地方的文化遗产机构,层级清晰,职能完善。时至今日,法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规定已经超过一百种,但该国仍然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充各项规定条文,足以见得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

(二)民众支持度和配合度高

在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民众的支持度与配合度都相当高。民众不仅积极配合法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立法和各项决策,同时还在各个地方积极举办民间组织团体,主动自发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法国首创的“文化遗产日”之时,总能看到法国民众一家同游的场景,他们热衷于在限定的时间观赏和回顾本国的文化遗产,认为这样既能保护文化价值,又能提高观赏价值。法国政府的各项举措,也同时促进了法国民众与法国历史之间的关系,使民众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日益强烈。

(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上观念超前

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上与许多国家的做法不同,体现了观念的根本性差异和眼光的长远性。法国很多的旅游景点都是免费参观的,这与许多国家依靠旅游景點拉动经济发展的观念差异巨大。在法国,包括卢浮宫、凯旋门在内的重要历史性、文化性景点都是定期向民众免费开放的,据网络数据显示,这样的免费景点目前已经超过了一万个。这些免费开放的景点都是法国政府花了大力气、大笔资金进行维护的,其中包括政府拨款、文化信贷、社会力量、民间筹措等,这样的大笔投入却未曾体现在景点门票的收取和内部游览的消费上,足以见得法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感。然而在这样的大量资金投入和免费参观的推动下,法国在全世界面前牢固树立起了文化大国的形象,刺激并带动了国家旅游业和民族自信的不断提升。

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在博大的中华文明版图上,山西以地理优势、文化背景、历史积淀、风土人情等多方面优势,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号召,山西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花了大力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山西人民也逐步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整个山西的各方面发展而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想要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送出国门,走向世界,首先应当了解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和现状。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腹地,历史积淀深厚,其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别呈现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的特点。从样式来看,不仅涵盖了祖辈相传的社火文化、婚丧风俗、建筑遗迹等,还有地域特色突出的山西民歌、威风锣鼓、花鼓戏、剪纸、花馍、漆器、年画、刺绣、布偶、面塑等民间艺术和技艺。[2]许多人认为,山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数千年黄河流域人民的文化、历史、精神风貌,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与艺术教育研究价值。从下图不难看出,传统技艺和传统戏剧、民俗这三个方向,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如果要着力推广到海外,这三个方向可以作为主力进行推广。

从范围来看,山西所辖的各个地市、乡村都有本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痕迹,各个地区又略有差异。[3]从整体上来看,晋中地区最多,分布也最密集。晋南、晋东南地区次之,晋北地区相对较少。从密集程度来看,第一名的晋中地区占比38.91%,最末的晋北地区仅占6.12%,对比来看还是有较大距离的,因此如果首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推广代表,可以优先考虑具有代表性项目较多的晋中地区作为试点。

从人文特征来看,山西最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地应该是在临汾地区,也就是常说的洪洞、文水、交城交界之处,这是先秦文明的发源地,因此才有了临汾对“寻根”的文化推广概念。随着历史的更迭发展,文化、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北移,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轨迹也逐步向中部、北部扩展。因此,可以说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与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契合,也见证了山西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4]如果从推广山西文化形象的角度出发,那么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输出,可以优先考虑以文化发展为主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线索的人文探索之旅作为代表性探索方案,既能够推广山西形象,又可以同步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有效利用,一举两得。

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国文化的途径

(一)从思想上尊重法国文化,并恰当利用文化差异制造吸引力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风土人情气息浓郁,中国地域特色与法国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下必然产生差异。那么就应当以尊重法国文化为前提,保证输出的文化特色不触犯法国民众的禁忌。比如说:法国人偏好的颜色是蓝、白、红,反之,他们对黄色和墨绿色相对反感。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有许多作品的颜色都以黄色和墨绿色为主色调,如果不加以引导和阐释,很可能引发法国民众的厌烦。在中国,黄色和墨绿色往往是权贵、雍容、高雅的色调,黄色尤其多用在一些吉祥喜庆的场合,而墨绿色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当中。此外,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著名的剪纸艺术常常以“鸡”作为主要题材,因为“鸡”谐音同“吉”,寓意吉祥如意,在形象上也更加亲切。法国人将“公鸡”视作国鸟,象征着勇气与勇敢,往往在形象上刻画刚猛之姿态。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当然,类似此类的文化差异还有许多,因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法国作为海外传播突破口,应当充分了解掌握法国的风俗习惯与禁忌喜好,从思想上建立中法两国友好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文化传播目的在于相互学习促进,而并非文化侵蚀和意识侵犯。当然,对具有强烈文化反差,但是不触及道德红线的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充分的解释和详细的文化溯源来向法国民众进行解释,巧妙通过文化差异制造吸引力,能够让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产生新的艺术火花。比如:可以在剪纸艺术的推广当中,着重介绍具有文化差异的部分,列明中法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并适当赠送一些带有解释性的纪念品。

(二)寻找有山西突出代表性且具备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作为先发项目

众所周知,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遍布山西省各个地区,种类更是繁多,将这些内容一次性打包输出并不现实,一是资源整合难度大,经费耗损多;二是品类繁杂就无法突出主题,代表性就难以提升;三是方向性难以把控,容易出现错漏,适得其反。因此,还是应当寻找具有山西突出代表性且具备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作为先发项目,这样能够借助先前已有的影响力,便于打开海外市场,同时能够更好的树立山西文旅的品牌形象。在这里重点推广山西陈醋项目和剪纸艺术作为代表项目进行阐述。

山西陈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具有极强的世界美誉,陈醋系列产品远销海外,这让山西的醋文化更容易以先头之姿态打开融合法国文化的传播大门。具体来看,可以与法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推廣部门联系,并推出山西醋文化体验活动,时间尽量与当地“文化遗产日”相配合,争取到更大体量的游客,并吸引他们的关注。与大使馆配合,借助场馆优势详细以图片、视频、场景再现等方式重现山西陈醋的酿造工艺,配备专业的双语讲解人员、翻译器等,为游客详细介绍山西陈醋的启源文化、历史传承背景,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高度认可。现场还可以设置醋文化体验区,免费体验醋的不同发酵程度,结合法国的红酒文化,推出陈醋与红酒结合的产品,以及与陈醋相关的健康食品(醋泡鸡蛋、醋腌黑豆、陈醋蛋糕等)。为了增强趣味性,还可以推出熏醋、醋疗等健体体验区,进一步拓展陈醋文化。

山西剪纸则可以采取国际化推广路线,通过中国广告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投放,利用法国当地公共设施、宣传栏、文化墙等可以用于宣传的位置,融入剪纸艺术的元素,扩大剪纸艺术的海外影响力。同时可以与法国艺术展览同时同场馆举办,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产生新的艺术灵感,邀请剪纸艺术家现场为游客剪制肖像画、生肖画等,吸引游客的关注度。同时,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各种奖项的山西剪纸艺术作品,可以定期配合法国当地的“文化遗产日”进行展出,扩大剪纸艺术的世界影响力。

(三)做好山西整体文旅形象的宣传规划,为进一步推广做好铺垫

陈醋项目和剪纸艺术等先头产品项目只作为与法国民众拉近距离、沟通情感的桥梁,后续还是要做好山西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项目展示。前文提到过,整体打包的概念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实施难度大,因此可以借助“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思想,通过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展示,达到对整体文化推广的形象塑造,目的不在于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是在于制造惊喜与华点,从一个接一个的小高潮当中,塑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代表性强的形象。可以与法国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协商,开办“中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展示会”(暂定名),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心的移动轨迹为背景,引导游客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风貌和地域特色。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的板块进行艺术、民俗、文化等的多重体验。还可以按照区域性特色分别组成体验区,带领游客综合型领略山西非物质文化之旅,让这趟旅程成为法国民众了解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山西、了解中国的契机。为了增强体验感和娱乐氛围,风貌展示会可以开设特色纪念品销售、制作、体验活动,比如游客可以瞧一瞧威风锣鼓,听一听山西民歌,品一品地道陈醋,试一试山西剪纸……现场可以按照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绘制山西地图,以各地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当地的坐标,寻找完整的山西地图,将寻根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和山西文旅、山西发展结合起来,塑造完整的山西文旅形象。

(四)做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商业化传播的同时,充分学习和尊重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步比法国晚很多,国家的发展情况与阶段性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无法照搬法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理念,但是应当看到,法国对文化遗产全面性保护和大力投资的长远性和前瞻性绝对是值得我国学习的。山西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在现阶段,既有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的义务,也肩负着树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形象的责任,理应在做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商业化传播的同时,充分学习法国当地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学以致用,建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国情需要,并且适合山西文旅发展的长期海外推广计划。在长期的推广中,更应当充分学会因地制宜,尊重法国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严格按照法国当地的要求执行,倡导海外依法宣传,照规推广,切不能够想当然的展开推广,极容易引发中法之间的文化冲突,并影响我国的整体形象。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代表性符号。任何文化都不能是封闭的,海外传播是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必然选择,这正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之姿态,也是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慧欣.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7(4):124-125.

[2]刘慧娣,刘敏,任亚鹏,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6(12):106-109,141.

[3]朱小靓,王娇雪.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化传播路径研究[J].记者观察,2020(15):96.

[4]董锦.浅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设计应用研究[J].包装世界,2019(1):219-220.

作者简介:王娜(1982-),女,山西运城,法语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法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方略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