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庄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是由于糖尿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引起的并发症,该病可导致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脑梗死等症状,甚至造成肢体溃疡或坏死,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1]。沙格雷酯作为拮抗剂药物是治疗由慢性动脉闭塞症所引起的溃疡、疼痛以及冷感等缺血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小板聚集,虽然该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但长期临床实践显示单一用药时其疗效具有局限性[2]。活血通络汤由黄芪、白芍、茯苓等擅长益气固表、温通经络的药材组成,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常用汤剂[3-4]。为进一步分析活血通络汤联合沙格雷酯在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6年1月—2019年12月。(1)纳入标准:①西医检查结果与《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5]中有关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相符,中医检查结果与《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6]中有关脉痹症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85岁。(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或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②对活血通络汤、沙格雷酯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甲组、乙组,每组34例。甲组中,男、女各17例;糖尿病病程最短4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7.82±1.17)年;年龄最小57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67.23±2.13)岁。乙组中,男18例、女16例;糖尿病病程最短4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7.24±1.21)年;年龄最小5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66.87±2.3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对比研究。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时征得医院同意进行实施的。
甲组34例患者均服用盐酸沙格雷酯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4092,规格:100 mg),100 mg/次,3次/d,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甲组基础上,乙组34例患者服用活血通络汤:取黄芪35 g,茯苓、玄参、麦冬、炒白术、石斛、党参各15 g,当归、鸡血藤、白芍、地骨皮、川芎、牛膝各12 g,地龙、桂枝各10 g,以水煎服,1剂/d,2次/d,500 mL/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5 mL空腹肘静脉血,经10 min离心(3 000 r/min)处理后将上层血清冷存备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中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进行检测。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杭州博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P-101型血脂分析仪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采用成都恩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8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川械注准20172400129)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7-8]。
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结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采用0、1、2、3分代表症状的无、轻、中、重;若患者用药4周后的积分下降幅度≥95%,则判断为治愈;若患者用药4周后的积分下降幅度为75%~94%,则判断为显效;若患者用药4周后的积分下降幅度为30%~74%,则判断为有效;若患者用药4周后的积分下降幅度<30%,则判断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9-10]。
将研究数据输入SPSS 22.0统计软件中进行计算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与乙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IL-6、CRP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相较于甲组,乙组血清IL-6、CRP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组别 IL-6(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34) 0.41±0.08 0.35±0.08 8.34±1.07 6.34±1.03乙组(n=34) 0.40±0.10 0.24±0.07 8.36±1.04 3.96±0.87 t值 0.41 6.17 0.08 9.82 P值 >0.05 <0.05 >0.05 <0.05
甲组与乙组患者治疗前的TC、TG、FI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相较于甲组,乙组TC、TG、FIB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及FIB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脂及FIB水平对比()
组别 TC(mmol/L) TG(mmol/L)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34) 5.81±0.62 5.11±0.68 1.94±0.38 1.87±0.11 4.55±0.46 4.04±0.11乙组(n=34) 5.79±0.60 4.38±0.79 1.96±0.35 1.74±0.10 4.63±0.34 4.31±0.13 t值 0.06 4.50 0.02 5.75 0.18 6.6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用药4周后,相较于甲组总有效率82.3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自由基无法被及时清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诱发血管疾病[11]。沙格雷酯是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西医药物,虽然该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多数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单一用药时疗效有限,需长期用药[12]。近年来,随着中医内治疗法在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在中医学中,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被归类于“脉痹”“脱疽”等范畴,其发生主要为糖尿病患者机体阳气不足、气血失调,进而引起经络瘀阻,精气无法供养四肢末梢,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冰冷、麻木等症状[13-14]。由于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属本虚标实,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因此中医主张以益气活血、疏通经络为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4周后,相较于甲组,乙组血清IL-6、CRP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活血通络汤联合沙格雷酯能够进一步减轻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炎症反应。相关学者指出,在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均有IL-6、CRP等炎性因子的参与。活血通络汤由黄芪、当归、桂枝等药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提取物能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损害,降低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谷胱甘肽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机体清除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15];当归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神经保护和镇痛消炎等作用;桂枝除了具有抗炎作用之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16-17]。因此,在沙格雷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增强抗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4周后,相较于甲组,乙组TC、TG、FIB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活血通络汤联合沙格雷酯能够进一步降低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水平。沙格雷酯能够对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抑制作用,使动脉内皮细胞的活性提高,有助于改善肢体血流速度,促进血脂水平降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通络汤中,鸡血藤扩张血管作用显著,在活血和养血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既可以提高血液的流速和活力,又可以增加血液内血红蛋白的浓度,起到补血的功效;茯苓能使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提高人体健康红细胞计数,有效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牛膝能够扩张四肢和头部血管、增加血流量[18-19]。因此,在沙格雷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流量、降低血脂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用药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较甲组高(P<0.05),该结果提示活血通络汤联合沙格雷酯能够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沙格雷酯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靶向性较强,主要通过对5-HT受体的拮抗作用来抑制血管收缩,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活血通络汤以黄芪、桂枝为君,可起到温补阳气、通阳散结的功效;以白芍、麦冬、玄参及地骨皮为臣,可发挥养阴生津、滋阴益气的功效;以炒白术、当归、鸡血藤、川芎、石斛、地龙、党参为佐,配合君、臣药加强行气活血、滋阴健脾的功效;牛膝引血下行,为活血化瘀之良药,茯苓利水通淋,二者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活血、滋阴益气、通络散结的功效[1,20]。因此,在沙格雷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活血通络汤联合沙格雷酯能够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