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 孟瑀 杨光红
摘 要:互联网不仅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开展,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教师应该以互联网背景结合高校德育教育,探索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获得教学数据,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水平,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制定合理措施应对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德育;机遇;挑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35-03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互联网技术给德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空间[1]。本文将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研究符合这一时代背景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目前互联网技术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技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在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使教学内容以更加具体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不仅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学习德育知识,获取更多学习资源[2],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多德育教育的教學素材,丰富德育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德育学习的需求,推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展开。
(三)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
高校德育教育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德育知识,还应该结合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案例发表意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素材的出现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实践基础理论,教师可运用社会热点新闻或热点事件展开德育教育。
二、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影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
目前互联网有着高速的信息传播率,而信息传播具有普遍的开放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范围扩散,这种信息扩散虽然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但一些不良意识或者是文化内容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思想观念。比如在互联网模式下高速传播的极端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都会影响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念,不利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行为泛滥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影响互联网安全运行的问题出现,比如大学生群体中就有很多网络黑客,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入侵网络的正常运行系统,对数据文字等信息进行篡改,导致各种病毒或不当信息大量传播,使整个网络运行体系受到影响。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也有可能使高校德育教育的资料安全性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的隐秘性影响学生德育教育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人们依靠互联网进行的各种社交活动以及传播活动,容易缺乏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学生与教师不需要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学生可能会在网络上肆意释放自己内心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一些学生摆脱传统的伦理道德约束,很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放纵,忽略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网络欺骗、网上信息垄断、网上盗窃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当下的教学现状以及互联网教育实际应用价值,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需要认识到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3]。
(一)提高要求,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
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高科技软件的持续发展,给高校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软件进行德育教育,也就导致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无法形成高效率,很难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具体的思想变化,不利于开展高校德育教育。
为了顺利完成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当下的时代发展现状以及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支持。首先需要保障德育教师具备深厚的德育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道德观念,并自觉地对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宣传,保证教师本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不会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始终树立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其次需要提高教师对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提高德育教育的综合质量。
最后需要教师完善自身教学计划,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征,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种网络文化当中,设计符合学生年龄水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使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医学院为例,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不断强调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在树立高标准道德榜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也应利用热点新闻事件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比如在疫情暴发之后,大批医学工作者不畏困难,坚持在工作一线,这就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加强防范,杜绝不良网络信息
网络本身具有隐秘性和高传播率,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网络技术运行规范条例,但是在实际的互联网使用中仍旧缺乏集中的管理力度。根据高校德育教育的种种需求,相关部门不仅要对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条例进行补充完善,还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比如信息监管审查、知识产权审查、信息发布管理等,认定具体的网络犯罪违法迹象,全方面制止网络上的错误消极内容,采用安全认证技术监控等方式加强数据监管,鉴别杜绝违法犯罪及其他负面信息,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从源头减少负面内容出现和传播,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教师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疏导,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对网络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应进行典型案例教育,组织学生以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互联网使用方法以及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在互联网渠道中获得积极正面的信息内容,避免学生在互联网发布负面消极内容或者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此外,高校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网络信息,以免被不实信息误导。比如互联网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医疗事故热点事件,其中不乏一些虚假的负面信息,有些信息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求学信心。教师应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热点事件,不要被不实信息误导,并借此契机渗透德育教育。为此,高校可通过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和互联网行为,避免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得或发布不健康内容,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4]。
(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对学生产生着无法避免的影响,甚至有一些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展开德育教育的核心源泉,宣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创造传统文化的传播优势,并借此机会增强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学校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创造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并将其以现代化的方式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自主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比如神农、扁鹊等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此乃医者天职,必重医德而守原则”等理念可以作为渗透德育教育的素材。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中创设相关的传统文化宣传专栏,宣传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渗透高校德育教育,加强传统文化宣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关的传统文化小标兵,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更多德育知识,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综合水平。
(四)渗透教育,全面提高德育教育
互联网给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相应的思想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德育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传播媒介也和互联网技术产生了一定关系,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价值,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5]。教师也应该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重新定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成为学生學习德育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目前适合高校德育教育开展的德育教学活动有德育主题班会、网络德育课、互联网德育内容调查研究等。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的德育教育资源,自发地接受德育教育。而且在互联网的基础下,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消除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问题,让德育教育以真实、简单、趣味、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五)增加互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可针对德育教育开展相应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主动适应当今社会的社会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德育教育为主题拓展教学活动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乐器、魔术、街舞、模型等创意校园社会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能力,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德育素养。
特别需要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在有效的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走进医院,亲身体验“救死扶伤”,充分发挥自己的医者修养,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更多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素材,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线上和线下活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德育知识,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受互联网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相应的挑战。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抵制互联网中的不良诱惑,学习德育知识,以引导教学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辟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博. 针对高校全面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公关世界,2020(22):103-104.
[2] 熊芳芳. 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6):166-168.
[3] 林钻辉. 大德育体系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试验区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16(13):131-132+136.
[4] 聂翔雁,田馨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价值意蕴[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06):60-63.
[5] 刘文娟.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突出问题研究[J]. 学周刊,2016(29):89-90.
(荐稿人:白静,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