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 110036;2.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锦州 121001)
新势态下,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全国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起线上教学平台,课程教育全面转入线上完成。短短几个月时间,任课教师从刚起步阶段的学习利用网络授课,到能够基本完成线上教学任务,再到主动重新设计课程,经历了线上教学从培育到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这期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专业教师结合疫情防控在课程中自发融入思政元素,展开课程思政探索,做到了在传道授业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中涌现的真实案例,鼓励和引导在校研究生崇尚科学、爱国爱家,完美地践行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打开了新思路,拓展了新路径。
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的理念由来已久,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到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课程思政”概念,再到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将其作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导方针,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概念。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强调思政元素的融入和结合为隐性教育。因此,利用好课堂主战场、课程主渠道,结合导师立德树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推进路径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培养亟待解决和完善的课题,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通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继续求学都带有一定的主观驱动性,对从事科学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与本科生有很大区别。研究生阶段的特殊性使研究生课程思政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点:一是融合性。研究生课程教学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承担着培养科学技能的任务,思政课程承担着道德育人的功能,二者并行。而研究生课程思政则要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找到突破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解决人才培养的指向性问题。二是创造性。在研究生培养环节,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导师指导三位一体,课程设置比例不高,除基本的公共外语类课程、政治课和公共选修课外,基本没有更多渠道进行全校性的直接教学引导。因此,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必然逐步向专业课教学转移,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难度陡增,它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找到集合点,还要求导师在专业科研指导上能够有足够的德育意识,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三是示范性。课程思政为隐性教育,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研究生未来发展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抓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与推进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异曲同工。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研究生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研究生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的崛起和逐步成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未来“互联网+教育”便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课题。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步展开,对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要求也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也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逐步迁移,课程思政正是在这一大趋势下进行探索与发展的。因此,课程思政与线上模式相结合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如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离不开网络平台,需要通过网络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优质课程推荐、优秀导师宣传等形式已越来越被学生们所接受,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也要顺应大思政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最新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将研究生课程教育走到线上,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思政元素与现有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单结合。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也要有思政教育元素呈现和表达的恰当手段,而网络平台则很好地充当了这一角色。教学手段中的一段简单讲述有时没有一段生动的短片、一张恰当的图片来得更有效果,线上教学也就更加有带入感。可见,借助网络手段对课程优化和重建的过程,也必然是课程思政在教学手段和内容上重新优化的过程。
(1)海量资源给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海量网络资源和素材给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结合空间。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广泛收集线上资源,找到切合自己课程的思政元素,组合编辑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程中,这充分保留了思政元素的鲜活性,避免了个别任课教师不能很好掌握思政元素而导致挖掘困难的短板,为开展课程思政注入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网络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因长时间理论探讨而带来的枯燥乏味,使注意力能够集中于课堂本身,在线视频播放和线上交流互动,也更能增强研究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2)线上课程思政具有充分灵活性。线上课程思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衍化出多种授课形式以及课堂授课反馈方式。课前,授课教师可以布置研究生搜集和整理电子资料,以充分激发研究生的科学想象力和资料挖掘能力,寻找知识点的历史由来及其背后蕴含价值意义,同步将电子资料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供大家一同预习和共享。这既能锻炼研究生收集资料鉴别信息的能力,还不会占用更多的教学空间,避免挤占课程传授的时间和精力。课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起线上投票,开启留言专区进行实时互动,所有网络教学资源也将保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可供教师再挖掘和再利用。课后,任课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查看课程综合数据,了解研究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研究生的参与度。研究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回看课程,将课程思政学习感受分享到网络教学专区,交流学习心得。
(1)考验任课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鉴别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给任课教师提供了大量素材,但也应该看到,网络中也充斥着虚假不实信息,任课教师本身要有高度的信息鉴别能力,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才能在海量素材中找到最为合适和恰当的思政元素。另外,线上教学因为互动性强的特点,思想观点易于接受,也更易于传播,容易形成舆论和价值风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本身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课堂控制感强,能够完全把握课堂节奏,使授课达到良好效果。
(2)考验任课教师的线上教学熟练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疫情以来,线上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方式,而且或成为未来的教学模式。根据近几个月的实践经验,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是当前高校选择的主流线上教学平台,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充分使用,并依据用户的体验反馈,平台也在不断升级优化。升级后虽然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但版本快速迭代更新也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和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对于线上教学这一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运用程度,也成为制约线上教学和开展线上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另外,线上教学要考虑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融合性,线上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上的编排如果只考虑线上教学的便捷性,而不考虑思政元素结合的恰当性和编排的适度性等,教学效果同样将大大降低。
加强案例征集和网络资源积累,通过教研组集体讨论,对征集案例进行质量把关。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在互相研讨中找到合适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做出科学合理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依据课堂效果和学生反馈,精进线上课程思政案例库素材[3],以此鼓励各学科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素材,形成电子文档或影像资料,为不断丰富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支撑。组建课程思政共享案例库应鼓励任课教师广泛收集材料,踊跃提供资源共享,由专门教师负责组织资源入库审核、组建和材料归档,并做好日常维护。课程思政共享案例库素材应列有标签,可按照关键词提示资料涉及的人物、发生时间及思政结合点等概要,以促进教师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找到合适材料,提高资料寻找质量及速度。
增强研究生任课教师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力,组织全校性的网络授课平台使用技能培训。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网络授课平台选择和使用技巧展示。以线上授课效果佳、研究生反馈好的课程为标杆,由熟练使用网络平台教学的教师分享经验,带动全部任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技巧。此外,还应不断充实研究生线上课程思政资源,通过引入优质慕课,集体学习优质慕课,解读优质慕课教学技巧等[4],提升研究生任课教师线上课程思政能力,并鼓励本校教师努力打造优质慕课。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应分期分批进行,并力争覆盖所有任课教师,按照学校整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安排,合理确定教师的基础培训和进阶培训时间,确保每个教师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心得交流,沟通教学技巧,每学期评选或推选出一门优质课程进行示范展演。
完善研究生教学督导体系,增强对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督导。以学院为单位构建课程思政督导团,把握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正确价值导向,定期对研究生进行课堂效果调查,形成固定考核指标并对每学期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量化。同时对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形成必要的网络监督和舆情监控,时刻掌握线上课程思政效果和价值方向。学院课程思政督导团应由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牵头,由各教研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应建有督导章程、督导时间及督导人员等,形成指标考评和督导意见反馈机制。督导方式可采取线上听课、问卷调查、定期座谈等。督导指标可依据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完善程度、任课教师课堂表现及课程效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等方面构成。
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容应涵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延伸等模块。教学设计应包含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章节编排、教学方式等;课堂教学环节应包含任课教师课堂表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等;课后延伸应包含课程思政课后反馈、资料留存等。据此切实做好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形成教学评价常态化工作机制[5]。每学期开课前,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审查、修订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后,督导团对课程思政效果给出反馈意见和综合评价。此外,通过对研究生调查问卷或座谈的形式,对课程思政教学及学习效果给出总体评价。学院可选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好、口碑佳的课程,通过线上公开课和线上平台进行推广,进而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线上课程思政建设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高校只有打破单一的教育模式,打破专业壁垒,赋予专业课程更多的价值引领,才能改善和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效。只有将研究生课程、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从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向课程思政的全覆盖,才能铸造研究生良好的品德、品行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