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思考

2021-02-13 15:15聂鑫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指南

聂鑫琳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2020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这是继2018年1月《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颁布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国标》指明了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标志着外语类专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指南》则详细地规划了英语专业的发展路径。《指南》显示了英语专业识变、应变、求变的态度以及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心,但是要把《指南》的理念落到实处,则需要各个院校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因此,研究当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一轮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提出合理的建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面入手,讨论现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明新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应该注意的事项,为新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修订提供借鉴。

一、现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豫东、豫西、豫北、豫南七所非211/985普通地方公办院校现用培养方案(2016/2017版)为研究材料,为了保证研究结果更客观,选择的七所院校办学层次基本相当、但办学侧重点不同,有的以农学类为主,有的以理工类为主,有的以师范类为主。通过认真分析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研究其与《指南》中课程设置要求之间的区别,发现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趋同

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不管是农学类为主的院校,师范类为主的院校,还是理工类为主的院校,基本都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相当宽泛,且缺乏异质性,都是培养能够在众多行业、部门进行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等,主干课程不足以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比如:A校要培养“能在外事、文化、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教学、旅游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①,其主干课程是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英汉互译(笔译)、英汉互译(口译)、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主干课程中没有与教育、经贸、旅游相关的课程。B校要培养“能在教育教学部门、外企或翻译单位从事英语教学、管理、外事、翻译等工作的中小学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②,其主干课程是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文体翻译、口笔译、英语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主干课程中没有与管理、外贸相关的课程。还有C校强调就业方向是“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的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③。看起来非常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但其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商务管理、经济贸易联系不够密切。这种广而不精、缺乏专业主干课程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出现“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雷同,院校特色不明显

《指南》中指出,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含毕业论文)”[1]2四个部分,除此之外,《指南》专门强调,“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特色方向课程”[1]P7。但现用的培养方案一般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四个部分,有的学校称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实践教学”,还有的学校直接分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三部分,虽然课程体系包含的几部分名称不一样,但存在的问题相似。

通过对比现有的培养方案与《指南》发现,现有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过于笼统,《指南》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上涵盖了原有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多了语言学、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翻译、国别与区域五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和特色方向课程开设的要求,虽然调查的几个地方院校培养方案中,个别院校也有类似于专业方向课程和特色方向课程的设置,比如后备学术人才培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旅游文化课程,但整体上存在课程设置雷同、专业方向课程缺失、体系性不强、特色课程建设不够的问题。虽然《指南》明确英语专业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翻译以及国别与区域研究五个专业方向课程,但不代表每个学校的英语专业必须五个专业方向课程全部开设,而要根据自身师资的优势和地方发展需要来凝练一两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突出特色。因此,如何凝练专业方向并设置系统的专业方向课程和特色方向课程,成为新培养方案修订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比例失衡,学科专业意识不强

原有的培养方案基本是语言技能课的天下,所有的学校都以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等语言技能课为核心,专业知识课程少且缺乏系统性。《指南》中,课程的设置与学时有很大的变化,英美概况、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这些传统的课程有的不再开设,比如英美概况、高级英语;有的转开其它课程,比如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改为英语文学导论;有的缩短学时,比如英语阅读、英语口语;有的也新开设了一些课程,比如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有的还把一些原来没有的课程或者不同学校归属不同课程体系的课程划分到专业核心课程,如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口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这些变化说明:第一,英语专业的课程从原来偏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到重视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协同发展;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第三,重视和国家战略接轨,既要学习英美等国知识,也要学习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其它国家知识;第四,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怎样使《指南》中的关于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的变化通过课程落到实处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二、对新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要精准支撑培养目标

课程的开设必须精准支撑培养目标,才能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礼记·中庸》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修订,必须做好课程设置规划,在课程设置规划的过程中,要警惕“身子进入普及化、脑子还在大众化、习惯还在精英化”[2]的问题,做好调研、论证、评估与创新。

首先,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应根据《指南》、院校的培养目标和院系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列出准备开设的课程,然后找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论证,而不能闭门造车,最后要找第三方机构对要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对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进行预判,谨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实现路径“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三部曲,只有质量文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之日,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成之时[3]。

其次,对于特色方向课程,应该有比较详细具体的教学计划,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外界的评估而存在于纸上。这就要求专业特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一样,要有学时分配、学分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详细的课程描述方案,甚至描述中应该更加具体地说明如何解决特色课程的教材与师资问题,既要做到“工作谋划顶到天、工作视野宽到边”,又要做到“工作落实立到地”[4]5,避免重形式、轻实质、有似还无、流于表层。要确保每个学校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因为“没有个性化就没有创新”,而“唯有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2]。

最后,还可以设置分类卓越课程体系,因类施教,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比如一个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目标的学校,其实同时承担着为祖国输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任务,因此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还可以设置一些分类卓越课程,比如:培养后备学术人才的课程,以及为了解决分类卓越课程师资短缺的问题,可以打通本硕博(如果有博士点)的课程。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又可以实现本硕博培养人才的无缝衔接,还可以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输送合格的人才。总之,培养方案修订中,一定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3]反复核准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只有培养方案这个方向性文件没有问题,才能保证培养过程中不会有纰漏。

(二)课程设置要凸显区域与校本优势与特色

虽然《指南》明确指出英语专业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与区域研究”[1]1为主要学习研究对象,但是也强调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特点”[1]1,各高校应该在《指南》的基础上,根据“办学定位、社会需要和区域特点”[1]1制定新的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特色方向课程”[1]7。特色是一所学校的风景线,更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高校要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突破重围,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因此,英语专业在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修订中,课程设置要凸显区域与校本的优势与特色。

首先,要审视英语专业本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凸显本学科的校本优势,在五个指定的方向中凝练出一两个强势方向,而不是五个方向齐头并进式发展。以目前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很难实现五个方向共同发展,如果执意共同发展,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水课”的产生。与其这样,不如凝练一两个强势方向,比如以院校合作办学的对方学校所在国为对象,展开区域与国别研究,这样既可以利用合作办学方的师资,也有利于更深入地与对方展开多方面的交流,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其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深挖跨学科的校本优势。吴岩强调“加强外语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4]比如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目标的英语专业,就可以由外语学院、教育学院、信息与工程管理学院一起开设一些课程。外语学院开设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习心理与策略、中国英语教育史等课程;教育学院开设教育政策与法规、中学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课程;信息与工程管理学院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等课程。这样可以解决师资不足、课程开设率不高、师资专业性不够、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当然,对于一些交叉性的课程,比如英语微课设计与制作,可以由外语学院和信息与工程管理学院的老师共同教授,但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共同研讨备课,做到真正融合创新,使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到“深耕内涵的同时,拓展外延,攻守并举”[5]。

最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凸显区域和校本特色,改变英语专业人才同质化与“千校一面”的状态。如果院校地处中原,就可以把中原文化作为特色,开设系列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这样既创新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又培养了会讲地方故事、讲好和讲懂地方故事的人才,有利于宣传地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然,还需要充分利用校本特色,以农科为主的院校可以围绕农学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比如农业文化、农业发展史等,实现英语专业的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新文科,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要协同运行

中国高校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已经40余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多多少掌握了一些英语。此外,国外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多,机器翻译也日益成熟。在此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只是能简单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恐怕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指南》对语言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加重了专业知识课的比重,但这并非意味着语言技能课不重要,而是要求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的协同运行。

首先,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修订要注意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所开比例,要摆脱语言技能课至上的思维,设置好专业知识课,使外语专业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免受专业性不强的诟病。不能因师设课,导致一些关键性课程,因为没有能承担的老师而开设不成,从而使人才培养质量缩水,而是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通过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共同研讨等改善现有师资,通过利用慕课等线上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保证专业知识课程的高质量开设。

其次,在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描述上,要注意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交融,语言技能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专业知识辅助语言技能的进步,实现两者协同发展。以英语阅读这门传统语言技能课为例,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也不止是一些主题分散、只讲究趣味性的文章。如果这样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就是典型的“水课”。如果想要提高英语阅读课的质量,就必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分模块设置英语阅读的教学内容,比如为了和语言学、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翻译、国别与区域五大方向有效衔接,可以每一单元阅读材料聚焦一个板块,教师以“以学生为中心,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诉求或者兴趣点相结合的创新点和特色点”[6],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协同发展,课程就具有了“金课”的特点,既有高阶性和创新性,也有挑战度。

最后,对授课的师资队伍要有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7]。教师是课程推行的主体,为了保证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协同运行,应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可以把教师团队建设写入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团队运作的目标、中介、机制等,金牌教师团队将成为“保持院系专业和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8]。把不同的老师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方案,撰写课程案例,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英语专业的课程走内涵式发展路线,为以能力提高、知识增加和人格塑造为特征的全人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结 语

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的推进,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卓越人才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课程这个基本要素。本文在对七所地方院校现用培养方案分析的基础上,对照2020版《指南》,指出现有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度不高、课程设置雷同、院校特色不明显、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比例失衡、学科专业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课程设置要精准支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凸显区域和校本优势与特色,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要协同运行等建议。但本文只围绕《指南》下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的课程设置展开,对于《指南》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教辅团队建设等问题并没有涉及或深入探讨,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只有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才能有力推动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加快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强国之列的步伐。

注释:

①A校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②B校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③C校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指南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指南数读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