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2021-02-13 11:32林小琦
关键词:建国初期师范东北

高 明,林小琦

(1.辽宁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36;2.辽宁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提出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在肃清封建和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同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东北在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上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体制。高等教育在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建设新型正规大学;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按照经济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院校调整;参照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加快了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初步建设、调整和改造东北高等教育

(一)建设新型正规大学

建国初期,辽宁省有中国医科大学、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东北行政学院、东北商船专科学校、东北兵工专科学校、沈阳农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大学等高校;黑龙江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农学院、哈尔滨外语专门学校等高校;吉林省有东北大学(不久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这些学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各类专业人才的新型大学。此后,东北高等教育在中央人民政府及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八一决定”①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50年8月1日作出了《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必须采取精干与正规的方针,建立统一的正规教育制度,使之由训练班的形式转变为正规高等学校,担负起培养具有革命思想与掌握现代专门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该《决定》明确地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与方针,并具体地规定了“精干”与“正规”的整顿办法与要求。,在辽宁地区按照经济建设和正规化的要求,新建了9所高校。各高校还进一步减少行政机构的层次,取消重复的或不切合实际的课程,精减教学时数,努力提高师资水平[1]。

(二)开展思想改造运动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后,东北各高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各高校以基层班组为单位,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将爱国运动和经常性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传达、学习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讲话精神,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并在教师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例如,黑龙江省加强、组建高校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开设了“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各高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同时,经常组织形势任务教育和革命人生观教育活动。经过思想改造运动,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干部,大部分教师划清了敌我界限,提高了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责任感,为后来的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做好了思想准备。

(三)有序推进院系调整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东北高校于1950—1953年率先进行了院系调整。1950年,将大连大学拆分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医学院和大连俄文专科学校;沈阳工学院、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东北工学院;沈阳农学院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成立东北农学院;工业部军工局所属兵工学院改称东北兵工学校;东北商船专科学校改称东北航海专科学校。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采矿和冶金两个系并入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的电机系并入东北人民大学;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的数学和物理两个系并入东北人民大学;东北水利专科学校改为辽宁省水利学校;创建新的沈阳农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的药学院独立成为东北药学院;成立东北财经学院;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迁回沈阳;原东北农学院森林科系合并成立东北林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铁路科系、冶金和采矿科系、化工科系分别调整到东北铁路学院、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东北合作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改为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把专科由2年制改为3年制,本科改为5年制;大连俄文专科学校改由军事部门领导;把东北7所师范专科学校调整合并为东北教育学院、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师范专科学校;东北人民大学接收了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又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调入30多位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增设了3个理科系,文科调整改设5个系;在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吉林、辽东、辽西及黑龙江四个师范专科学校取消,师生分别调整至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及沈阳师范学院;沈阳师范专科学校与东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沈阳师范学院;东北兵工专科学校改为中等技术学校;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拆分为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长春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并入东北财经学院。1955年,成立长春拖拉机学院。东北地区部分高校还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创办了函授大学、夜大学。

二、学习苏联经验推进东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一)辽宁高校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

从1950年起,辽宁省各高校就开始学习苏联的办学经验,逐步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采用苏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建立了教学研究室(组)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工科院校还安排了生产实习。大连工学院按照苏联模式健全了含有课堂讲授、习题、课堂讨论、答题、质疑、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内的完备的教学环节,制订了《教学过程组织规程》等制度文件。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矿区开采专业53级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进行毕业设计试点的专业之一,并且通过经验总结,向全国推广。1953年,东北各高校全面向苏联学习[2]。东北工学院成立了苏联专家顾问小组,参照苏联经验,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以及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教研组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按照苏联专家的指导进行改革。东北工学院还组织教师学习俄文,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直接阅读俄文书籍,并有许多教师可以进行翻译工作。1954—1955年,学校采用的129种教材中,有95%是苏联教材,其中的大多数是教师自己翻译的[3]。

(二)吉林高校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

吉林省以东北人民大学为代表,于1951年起,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引进和使用苏联高等学校的教材和考试制度,学习苏联的教学方法。东北师范大学聘请了苏联专家任教,学习苏联的教学改革,1952年开始,组织教师学习苏联教育科学著作。1953年,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成仿吾提出要结合中国实际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反对片面性;要创造性地学习与使用苏联教材,并借鉴世界其他先进国家最新的科研成就和我国的科学遗产,以使编写的教材更切合我国的实际。例如,1953—1954学年,东北师范大学密切联系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学生实际、学生思想实际、中学实际等,使用自译的苏联教材与高等教育部推荐的苏联教材占全部已开课程的71.45%。到1956年初,全校翻译苏联教材共69种,自编讲义133种,编印辅助教材70种。其中,经教育部批准作为高师交流讲义并公开出版的有20种,校内出版在高师交流的有124种,26种被其他院校采用作为教材。吉林省陆续建立的高等学校和一大批中等专业学校,也多是参照苏联相关学校的办法[4]。

(三)黑龙江高校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

黑龙江省的高校从1950年起,普遍开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1951年,根据党中央批准,教育部党组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全国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工科重点院校。1952—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原有3个系13个专业基础上扩展为7个系23个专业,下设57个教研室、76个实验室和资料室,并在学制、组织结构、学科专业、教学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都按照苏联的模式实行全面引进,学校基本上成为全国重点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东北农学院和东北林学院及其他院校,也都积极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在引进苏联高校学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形式和教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5]。

三、积极发展东北高等师范教育

(一)建设和调整高等师范院校

1950年3月,原东北大学改为东北师范大学。为了更好地办好高等师范教育,1953年5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召开东北地区高校教学经验座谈会,交流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以推动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1952年,成仿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后,加强了马列主义课教学和师资的培养与建设,很快使东北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等师范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科系齐全、规模较大的师范大学。1952年,东北地区7所师范专科学校调整合并为3所并存的东北教育学院(即沈阳师范学院)、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同年6月,东北地区又先后从原7所师范专科学校分别调出物理科和地理科的师生并入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科师生并入沈阳师范学院,而各师范专科学校的生物、化学两科师生和中文、俄语、数学三科部分师生并入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调整后,东北地区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布局合理,适应了当时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充实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

东北地区新建的高校在建国初期师资力量较弱,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较差。为此,各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开辟师资来源,以及通过自己培养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来提高师资质量。高校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自我教育改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外,还狠抓了教师的业务提高工作,组织安排教师随教研室学习,或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进修班、研究班,邀请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苏联专家给予指导、讲课,选送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进修,选送教师到苏联及东欧国家学习进修。对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高校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参加国家组织的研究生考试。另外,高校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师资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关键,本着“拔一个,带一批”的原则,加强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支持他们钻研业务,允许部分骨干教师离职学习进修,并在工作时间和物质条件上给予足够的照顾。同时,高校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

(一)开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经过初步调整与改革,进入了一个稳步的建设时期。高校围绕重工业来确定发展规模、进行专业设置、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形成了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理、工、农、医、师、财经、文艺均有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使东北高校成为全国造就高级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也为东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东北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1954年,共有高校29所,是1949年的1.8倍;在校大学生共62 628人,是1949年的4.3倍。其中,辽宁高校5年间共为全省各建设部门输送毕业生24 224名,占38.2%[1]272。

(二)树立了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念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树立了“向工农大众开门”的教育新观念,改变了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的旧教育传统。通过大力开展识字运动,开办工农补习学校、技术学校和工人政治大学,大量吸收工农子女入学,培养出了大批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在高校教师方面,以改造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开展“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念,肃清敌伪奴化教育的残余”[3]的活动,实现了旧知识分子的有效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实现了高校师资的科学培养与充实提高,建立了一支学科相对完备、素质条件良好、基本适应建国初期东北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以后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创办了新型的正规高等学校

建国初期,为了创建新型的人民教育,东北高等教育以老解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吸收旧教育中的有益经验,并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经验,重视文化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了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为建国初期东北高等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提供了保证,并为全国其他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由于学习了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清除了存在于东北高等教育中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影响,改革了不合理的旧教育体制,发展了新的教育思想,对于改革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校领导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建国初期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在学习苏联经验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特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指导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无论在建国初期还是在当今社会,都必须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各类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领导,不断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四有”新人提供根本保障[7]。

(二)结合实际情况协调化地发展高等教育

东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东北产业布局和地域情况,又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化的方针,在优先确保数量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及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重视分区规划,在坚持东北区域高等教育“一盘棋”的同时,也注意与各省、各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坚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以培养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要办好高等教育,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培养的人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

(四)树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解决好改革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从我国实际出发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8];必须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处理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国际与国内、总体与局部、当前与未来、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形成并确立关于高等教育科学的改革观、发展观,科学的功能观、质量观,以及全社会的人才观,在辩证统一中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师范东北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与现代工人的塑造*——以“王秀珍思想”讨论为例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