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2-13 11:32王一儒李雪虹
关键词:资格证教师资格申请者

王一儒,李雪虹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指我国21世纪初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其核心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广义上还包含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推进制度创新、推进模式改革及建立教育体系等一系列的中小学教师行业准入制度[2]。完备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准入制度,是保障中小学师资队伍质量的基础。而在本研究中,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主要由“教师职前能力培养—教师职业能力考试—教师资格认定”三个环节构成。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现状

2010年起我国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最初我国实行的是“国标省考县聘”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由国家统一制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工作,最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工作。2013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方法》又提出了新规定,即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3]。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方法》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由笔试和面试构成,其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科,中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科目[3]。面试由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组织进行,主要考核申请者的心理素质、职业认知、仪态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面试成绩的合格线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考生的成绩情况确定。申请者需同时通过笔试和面试,才能够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同时教育部颁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方法》,规定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定期注册教师资格证一次,逾期不注册或者定期注册时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得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4]。

2015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已全面开展,实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即师范生也必须持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才可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为大力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又于2017年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开始推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其中共包括三个等级的认证标准[5]。通过二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能够由所在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面试工作,即此类师范生必须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环节,面试则可以参加由所在高校组织的;通过三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能够由所在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工作,即此类师范生仅需通过所在高校组织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与面试就可以申请认定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2020年,为进一步推进各类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改革的工作,解决师范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培养高质量高学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其中规定,经过相应考核合格后的2021届及以后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可凭借在校期间取得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6]。

至此,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已基本成型,所有申请者均需通过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和教师资格认定才可成为人民教师。这一制度给予了非师范生以同等的考试机会,也更加注重师范类学生的素质培养,力求提高师范类专业的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现存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双轨化

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规定,申请者想要担任中小学教师,必须取得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合格证书。这就意味着申请者一定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只是考试的形式有所不同。已通过第二级和第三级师范专业认证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参与所在高校自行组织的考试。可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方式就是教师资格考试。尽管考试形式一致,但对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同的,存在双轨化的倾向。

对于师范生而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第一级认证标准,学生要完成师范专业的学习就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及完成十八周的教育教学实践[7]。因此,不管学生最后是否申请教师资格证书,都必须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规定,对应年级毕业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在申请免试教师资格证时,需要有累计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实践[6]。即师范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表明其具备了基本的教师素养。

对于非师范生而言,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就意味着已经拿到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的入场券。虽然教师资格证考试具有一定难度,可以对报考者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初步筛选,但考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非师范生是否具备合格的教育理念和素养不能完全确定。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未对申请者职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作明确要求,大多非师范生未像师范生一样经历过系统的教育见习锻炼,也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部分非师范生仅通过学习和识记相关考试内容,取得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这很难证明其是否具有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及教师素养。

(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有待提高

考试的合格标准是决定录取者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整个考试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笔试环节将卷面150分的卷子经标准化模型转换为120分,报名者仅需达到70分即可通过考试,而面试环节则仅需达到及格分数线就可获得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再加之近年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不断递增,报考的热潮已然来临。由此,面对规模愈发扩大的报考人群,如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合格标准,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衡量报考者的真实水平,就成为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题目已然呈现出套路化的趋势。市场上大量涌现的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和五花八门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将资格考试笔试环节逐渐推向应试化。报考者仅需通过简单的学习和识记,甚至是熟背一些套路模板,就可以减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压力,由此降低报考者通过资格考试的教育知识基础要求。此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环节也同样存在差异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负责面试环节的考评[3]。由于我国各地本就存在考试环节差异,因而考试标准可能受到不同考官的个人因素影响有所差异。此外,面试时抽取试题的题库还存在着统一的问题。面试一般分为两天,在网络发达的当下,考试时间较后的报考者完全能够大致了解此次面试试题的范围,这会影响教师资格考试的公平性,降低面试的难度。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设立面试题库的初衷是选择典型性的知识点,考验报考者在即兴情况下展现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报考者有着坚实的学科基础,但目前大多的题库题目已被报考者熟练演练过,基本的及格线要求就显得远远不够。

(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及资格认定条件要求较低

目前,我国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者的学历要求还沿用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即申请小学教师资格需要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申请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需要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者需要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8]。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呈现大众化趋势,符合学历要求的公民早就供大于求,且中等师范学校也已取消,这种学历要求就显得较低。

此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条件的关口也不够严格,对于思想品德考核的认定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申请者仅需上交各地认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鉴定表》,其内容主要由政治表现、有无犯罪记录、是否热心公益等组成。表格中的鉴定项目较为笼统,且鉴定单位也并不一定对被鉴定人员很了解,有可能出现“走过场”的问题。另外,根据现有教师资格证的认定条件,一般取得考试合格证书的申请者,在身体健康、无明显违法乱纪行为和普通话达标的前提下都能成功申请成为人民教师。申请者在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时候,无须提交从事过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明,这就很难证实其获得过从事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仅仅通过考试的方式难以确保其具备教师职业必需的能力和素养[9]。因此,要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解决中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不仅要重视师范教育,还要注重引导其他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这就需要更为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条件。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资格考试从双轨制转向单轨制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下来,也标志着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形成双轨化。我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路径逐渐简化为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在“接受师范教育”和“通过资格考试”中二选一[10]。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试点启动后,意味着当年入学的师范生也必须有对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才可以申请成为中小学教师。教师职业能力考试环节逐渐从双轨制转向单轨制,准入对象也从局限于教育体系逐渐转向面向社会。

这种“国考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又衍生出新的问题,即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同质化对待的倾向。2010年试点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本质上改变了师范生毕业就能拿到教师资格的状况,这就导致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起点原则和培养过程的差异被忽视,师范生接受教师教育的特殊专业优势受到削弱。虽然后续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使部分师范毕业生通过考试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形式更加合理,但却忽视了教师资格考试转为单轨制后最应关注的重点,即未接受过专门教师教育的公民,其教师职业能力该如何培养、如何考核、如何认定。因此,对教师资格考试环节的“一刀切”,使师范教育存在的必要性遭到质疑。教育实习仅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被要求,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申请者,教育实习却未在考核认定范围内,那么教育实习存在的重要性又如何体现。在我国非师范生数量远远大于师范生数量的现实背景下,未对受过教师教育的申请者给予更多严格要求,如何保证其具有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及技能。显然,只是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质量并不能完全提高整体的师资质量,既然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起点选择和过程培养不能保证一致,那么结果均等难免有揠苗助长之嫌[11]。当接受师范教育不再是成为教师的入场券,师范生的未来就业机会被抢占,只会使接受师范教育逐渐成为备选项,无法切实有效提高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

(二)由注重师资数量逐渐转向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改革开放初始,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为了吸引更多的非师范生及社会人士进入教师行业,我国于1993年开始举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开始采用双轨制,用以改善师资短缺的现实困境。为保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国家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标准,但当时的首要任务还是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12],可见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导向已然转向重视师资质量。也正是这一需求导向的转变,引致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目标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教师资格认定环节规定与当前提高师资质量的目标存在现实脱节,如认定条件中教师准入的学历标准偏低。目前中小学教师准入的学历标准仍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9年修正版)第十一条的要求,已不能满足当今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质量的要求。此外,其他认定条件是沿用2013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大部分仅仅做到“严把入口关”,但却没有做到“提高教师门槛”,无法切实满足提高中小学教师师资质量的需求。

四、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申请标准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目前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的条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即国籍要求、思想品德状况、学历要求、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教育教学能力又包含身体条件、心理健康情况、普通话水平和承担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最初目的,是解决中小学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行业。基于此,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制定的前期准入标准并未定得很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的标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如在2020年,一份深圳中学的“豪华”教师招聘名单引发社会热议,其中新入职的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40%[13]。可见,适当提高学历要求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需求。因此,建议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高中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此外,因笔试环节对学科知识的考察大多为基础知识,不足以证明考生有较强的学科知识基础,可要求报考者提供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证明。

(二)规范非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准入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于非师范生存在两种缺陷:一是“只考不学”,即非师范生没有像师范生一样专门系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二是“只考不习”,非师范生缺乏教育实习的机会,且无须教育实习的证明就能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14]。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对非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准入。要使接受教师教育成为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非师范生要成为中小学教师也必须接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标准》《中学教师标准》,非师范生应接受必需的教师教育培训课程,集中接受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集中锻炼教育教学技能。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委托师范院校或者组织设立专门的非师范生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规定非师范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大纲,为非师范生提供系统学习教育知识和参与教育实习的机会,在规定时限里考核非师范生的实习表现,避免教师资格考试流于形式,并能改变市面上大多教师资格培训应试化及速成的现象。

具体操作时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非师范生必须完成全部的教师教育课程,才有资格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资格考试合格后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二是非师范生可以先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领取临时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待参与完成必要的教育实习并拿到证明后才可申请正式的教师资格证。

(三)规范教师资格证认定的要求

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主要注重对申请者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等专业能力的考察,忽视了申请者是否具备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志,这就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环节进行考察,对申请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人员进行筛选。

首先,对思想品德鉴定表的标准进一步量化,具体考察申请者的平时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如申请者是否有明显的教师职业倾向,是否对教育行业抱有敬畏的态度,是否忠于教育行业,是否能和孩子愉快相处,是否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等。除简单的思想品德鉴定表外,申请者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还要对申请者平时的思想道德情况出具详细的评价书,并要求申请者所在的教育实习单位的相关指导老师和实习时教导的学生,提供详细的客观和主观测评材料。同时,相关佐证材料的负责人应签署相关的保证书,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其次,增加申请者参与教育实践证明的认定要求。为建立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教育实践经历应是申请教师资格证必备的条件之一。认定环节中申请者要提供的材料证明应包含盖有公章的教育实践证明表及参与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做的教育记录,如实习日志、教案等材料。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考察申请者的专业能力,进一步筛选出具备合格专业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从而严格控制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认定关口。

猜你喜欢
资格证教师资格申请者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赴美签证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omote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 through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