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炜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基础产业,农业的进出口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较大。我国农业对外贸易始终受着市场开发度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贸易总额呈现一个持续上升的状态。然而,由于贸易市场的相对集中和贸易种类的单一化,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方向不容乐观,贸易逆差额也始终处于增长状态。在这一现状下,我国农产品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重新定位,真正发挥农产品贸易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自2001年后,市场开放度和贸易自由程度开始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量也持续上涨,如今已成为世界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家之一。我国从2005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0多亿美元增长为2019年的2300.7亿美元,出口总额高达785.7亿美元,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尽管贸易出口额始终保持着上涨趋势,但其增速却不容乐观,近两年来更是呈现负值。
随着我国农业贸易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且逆差不断变大。2005年时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逆差为14.6亿美元,2019年时贸易逆差达到了7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至2020年上半年贸易逆差则为4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1%,可见增长幅度还是较大的。
(一)出口结构。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据来分析,主要是大宗农产品和园艺类水果产品出口份额较大,超过总出口的一半以上,到2016年已达到63.2%。2001年至今,园艺产品和水产品一直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农产品出口占比份额逐渐增大;反之,粮油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则不再拥有从前所具有的绝对主导地位,农产品出口的占比份额急速下降。相比较园艺产品、水产品和粮油棉糖等出口趋势发生明显变化,食用农畜产品出口额度则总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份额仅仅是略有下降。饮料及烟草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经历一定时间的上升后,又开始下降,最终稳定在大约4%。
(二)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中欧盟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市场规模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且增长速度较快,而亚洲国家虽总体出口份额占比较高,比如日韩等传统国家的实际出口份额其实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虽然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总份额也较大,但市场集中度极高,尤其依赖于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家。截止2016年,这三个国家仍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份额最大的前三个国家,而出口份额排名前五个国家份额加总,占据了总份额的近50%。
但是近年来,我国也在努力使出口国家和地区多元化,2001年时,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和韩国,2016年时则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家,至2018年时,韩国不再是我国的前四大出口市场之一,东盟替代了其存在。同时,我国的市场集中度也下降至四个市场加总为59%。可见我国在增加市场多元化、降低市场依赖性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但集中度较高问题仍然存在,未完全消除。
(一)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自加入WTO,增加自由贸易度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加大,究其根本,主要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产品质量,但我国出口农产品由于技术力不够、农药化肥超标等原因,往往存在质量较低的问题,产品品质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像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然也占据我国出口农产品一定的部分,但是相比较产出量而言,出口比例并不高,还有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也表现为竞争力不足,出口多而不强。
除了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外,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存在品牌效应不足进而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较晚,缺乏懂得国际市场贸易运作、出口农产品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没有拥有这些专业知识加持的人才,农产品出口企业在运营管理和出口贸易环节往往会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进而运作显得捉襟见肘,无法真正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品牌效应不足的农产品,无法为农产品加成国际竞争力,帮助农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取优势地位。
(二)产业化水平不足。随着我国加大对三农产业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水平在近些年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产业化水平不足、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够、技术研发能力弱和融资难度大等问题。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来看是失衡的,供需不合理,同时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区域间呈现聚集状态,并不均匀,这些不合理现象都属于农业产业化水平难以满足出口市场需求的原因。此外,我国农业产业中目前还没有打造出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一体化的产业链,限制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2005年出口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532家企业,上升到2016年的1102家。尽管数量上翻了一倍,但总体来看,占据70%以上比例的仍为农产品出口金额低于100万的小企业。由于农产品出口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融资困难相对较多,企业无法轻易依靠融资获取一定的资金量去投资公司,公司的发展速度受限,也无法加大投资研发的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农产品的质量与附加价值的提升。
(三)出口存在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已有一定规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转换为健康、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各国对农产品设立各类差异化检验,且检验的标准并不统一。尤其是发达国家,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往往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和检疫设立较高标准,使得出口农产品达标难度较大。
除了需求差异化和标准体系差异化等壁垒,农业作为实施国际贸易保护最严重的领域,农产品通常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遭遇各类严苛的准入条件,比如高昂的关税约束水平。再加上近年来形势愈发紧张的贸易战,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如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无疑给我们的农产品尤其是原本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带来不小的打击,给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进一步导致了贸易逆差的继续扩大。
(一)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基础产业,拥有低廉而大量的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情况及趋势来分析,主要还是大宗农产品和园艺类水果产品为主。因此,为了更好地将我们的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可以调整农产品出口的结构,适当增加此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为了改善逆差持续扩大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价格低廉的农产品的进口,将生产效率低生产要素转移到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为农产品出口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价值,而不是一味关注产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例如,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打造自主品牌。我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不足的原因除了质量、技术附加值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强势的自主品牌。品牌的创立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商标、专利等产权方面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品牌效应可以为我们带来竞争力的加成。
我们应当大力推广自主品牌下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借助贸易、农业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各种有效的营销模式拓展我国品牌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和覆盖市场面。依托自主品牌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和认可度,能够帮助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出口贸易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行业创新。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出都是促进农业产业和其出口满意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我国对农业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扶持和保障,但对比来看,还是偏向于以农业去扶持工业,并没有投入过多资源去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而发达国家却对农业投入充沛的资金,以高额的补贴政策刺激农业发展,提升本国的农产品竞争力。在这种高额的补贴政策面前,仅仅依靠产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资源的倾斜。通过加大在农业出口行业及其相关的农业部门的相关税收补贴政策的力度,减少行业内企业和经营人员的税收压力,进而提高对外商投资农业的吸引力,也鼓励本土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进而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规模和数量。
除了政策扶持外,国家还可以增加在农业部门的财政支出,加大对相关技术部门的投入、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相关专业科研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技术部门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加快行业实现产业化,提升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的教育事业可以培育拥有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素质人才,保障农业贸易工作的良好发展。通过完善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激励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打破贸易壁垒,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驱动农业及农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