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总目

2021-02-13 05:23
关键词: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认识公平正义地位的三重维度

陈文林(2·5)

国民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领导地位认识的历史考察

李亚男 王久高(2·14)

论胡华对中共党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纪念胡华诞辰100周年

石宏亮(2·23)

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改革的百年历程与历史启示

冯留建(3·5)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话语的建构与拓新

罗永宽 蓝天(3·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干部选用技术的历史探索

段治文 陈锋(3·25)

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百年成就和基本经验

丁俊萍 杨欢(4·5)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及其历史实践

徐斌 冯楠楠(4·20)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劳动育人资源论析

樊新华 李北东(4·27)

习近平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创新价值

李新芝(5·5)

立德树人与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

冯刚(5·1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改革历程与展望

黄敏 丁娟 吴晓伟(5·20)

继承党的光荣传统 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兼论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

李捷(6·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

王洪树 罗文双(5·28)

西方政治马克思主义话语框架的解释性反思——以“过渡-危机”之争的论证为例

亓光 魏凌云(5·35)

哲学

美德伦理视域下先秦德性伦理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余达淮 甄学涛(1·5)

清代汉宋关系辨析

崔发展(1·13)

重情与非情:《毛诗正义》的“夫妇为兄弟”说

潘忠伟(1·21)

《周官》改名《周礼》考

张厚知(1·29)

实践作为人的自由与本质——从亚里士多德、康德到马克思的发展变革

李科政(2·31)

康德论统觉的同一性

罗喜(2·38)

时间的收集和保存——塞涅卡的时间观阐释

黄琬璐(2·46)

胡塞尔的内时间研究与超越论现象学

马迎辉(3·34)

胡塞尔现象学中有无自我之辩:从经验自我到纯粹自我

岳富林(3·42)

克里格尔论现象意识及其自身表征

罗志达 李羽基(3·50)

论陈淳的生命观

杨中启(4·34)

易学“生生”思想的本体论建构

彭卿(4·40)

陈概对“道统”的传承倡导及其“道统”思想探析

胡杰(4·49)

从限制命题推出一般命题之谬误——芝诺追及悖论新解

邓曦泽(5·92)

心灵何以具有历史性?——论赫尔德的“经验”概念

陈艳波 陈漠(5·99)

理由响应机制、因果机制与道德责任——兼评刘清平与苏德超的争论

田昶奇(5·108)

道德责任的根据不在理性而在自由意志——回应田昶奇

刘清平(6·100)

超越例外状态:阿甘本论范例逻辑及生命形式

孙飞(6·109)

现代国家的建构: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

雷勇 曾馨(6·119)

理解与事件:布尔特曼诠释学思想的内在理路

陈绿洲(6·126)

法学

论宪法询问答复

周伟(1·75)

大数据时代个人医疗信息利用的入罪界限——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再思考

储陈城 胡子昕(1·82)

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研究

曾文忠(1·91)

国际投资仲裁上诉机制构建的再审思

杜玉琼 黄子淋(1·97)

论普通法视域下法条竞合的演进与启示——兼论中国语境下的路径选择

付恒(2·53)

律师网络披露刑事证据行为的合规性与正当性分析

马静华 杜笑倩(2·62)

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中的配套

邓嵘(3·58)

系统、成员与风险控制:党内法规制定权限的组织行为论

赵谦 余月(3·69)

论“空壳社”的破产退出:基于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考量

于新循 薛贤琼(4·87)

民事排除合理怀疑的本土解读与适用——《民诉法解释》第一百零九条的展开

余朝晖(4·95)

大数据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司法适用

涂料生产产生的废气中,VOCs的质量浓度通常在100 ~2000 mg/m3之间,对于这类中低质量浓度的VOCs,吸附和催化燃烧是经常应用且经济有效的两种治理技术,特别是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复合净化处理技术的应用较多。

王蓓 周秘(4·105)

先行先试授权与否的判断依据

杨登峰(5·115)

合宪性审查决定的效力与实效

达璐(5·124)

监察权的逻辑认知与功能拓展: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阈

张震 黄鑫(5·135)

论我国合宪性审查中的宪法解释——从宪法走向规范依据

卢野 陈一(6·62)

统筹设置党政机构的类型化研究

伍华军 穆远灿(6·74)

赋予乡镇政府行政处罚权的价值分析与法治路径

杨丹(6·8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中政策与法律的互动与融合——基于法政策学视角的分析

王东 汪磊(6·91)

经济·旅游与管理

环境规制、财政分权与区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姜泽林 叶燚 陈灿平(1·33)

李雪 胡梦飞(1·42)

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与异质性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平滑转换模型与分位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何宜庆 王茂川(1·54)

行为金融视角下信托公司对上市房地产企业“股价异象”的影响

钟晨 吴雄(1·65)

旅游减贫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一个尝试性的分析框架

郭凌(2·72)

公路交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吗?——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郭向阳 明庆忠 丁正山(2·80)

高铁发展对后现代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胡北明 黄欣(2·92)

价值转向视角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

陈美岐(3·78)

建构专一性的“回应官员”可以提高回应性吗?——以横村“回应员”为分析对象

李华胤(3·87)

旅游虚拟社区中顾客间社会互动对品牌至爱的影响研究

胥兴安 薛凯妮 王立磊(3·96)

制度交互作用视角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提升路径

钟成林 胡雪萍(4·58)

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家庭旅游消费:机遇还是挑战?——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

蒋志平 孙显超 蒲艳(4·68)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钟秋波(4·78)

区域发展目标主导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演化趋势研究——基于四川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

姚娟 刘鸿渊 彭新艳(5·143)

四川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2006-2019年的数据

徐万刚(5·151)

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南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活化

杨浏熹(6·151)

遗产地社区重组后居民对社区管理信任的影响——以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为例

吴文智 王汝安 邱扶东(6·157)

同群效应下的旅游非理性经营与主客角色冲突

王进 周坤(6·165)

教育学

教育思想组织的历史和理论维度——指向方法论的思考

刘庆昌(1·105)

中小学教师教材素养:现状与进路

丁浩然 刘学智(1·114)

多中心治理: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善治之路

陈亮(1·122)

核心概念视域下的美国本科STEM课程设计——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

洪志忠 程菁菁(1·128)

课程知识观重构视野中的深度教学

王芳芳(1·136)

新时代高校学术权力共享机制建构

马健云 陈恩伦(2·103)

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

隋文馨 秦燕 黎红友(2·112)

“双高计划”院校办学绩效评估及建设策略

马欣悦 汤霓 石伟平(2·119)

加拿大教师教育改革特色探析

曲铁华(2·130)

由“他者”走向“我者”——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困境与破解路径

蹇世琼 彭寿清 冉隆锋(3·107)

基于实践逻辑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探微

王真东 尧逢品 杨贤科(3·114)

“比较制度分析”视角下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

陈坚(3·119)

“县管校聘”体制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机制建构

袁媛(3·127)

大学课程治理:根本点·关键点·突破点

王洪才(4·119)

情境的二重性与中介作用——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境教学路径

郭艳芳(4·126)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师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实践

王亚军 胡东(4·132)

脱域·再嵌入·共同体:现代学徒制的演进与愿景

陶军明 庞学光(4·139)

关于教师教育教材质量标准的理论探讨

王本陆 汪明(5·160)

“深度学习”与知识的深度认识

周序(5·169)

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取向、模式与展望

邹维(5·176)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建构

张姝 邓淑予(6·1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女性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申文昊(6·21)

中学政治课程目标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李寒梅(6·27)

“双减”引发的对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杨兆山 陈煌(6·35)

“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

范涌峰(6·42)

“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兼论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杨小敏 阳科峰 张艳荣(6·53)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伴随性词汇习得中多音字词习得研究

干红梅 赖丽琴(3·133)

美国华裔中文使用者量词习得研究

刘娅莉 王玉响(3·142)

自然会话中“太A了”负面意义表达的话语研究

鲜丽霞(3·151)

文艺·文学与文献研究

《左传》的占断式叙述及其文化史意义

刘文勇 叶根虎(1·143)

汉画的空间特征述论

黄忱忱 刘敏(1·151)

藏族民间“热巴”艺术的民俗审美研究

刘波(1·159)

礼乐制度与楚汉辞赋的演变

安生 许结 (2·140)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与《全宋文》《全齐文》

林家骊 邓成林(2·151)

“二卡”的世界:卡夫卡与卡尔维诺寓言小说之比较

罗文彦 曾艳兵 (2·161)

科幻英雄的神话之旅——论《一无所有》中的仪式思维

肖达娜(2·169)

何以妖孽:对清代民初《文选》派的“考古学”考察

郭宝军(4·147)

钱穆与牟宗三的交往及治朱子学之异

陈勇 陈艺瑞(4·160)

索绪尔与本维尼斯特话语思想之对比研究

庞茂森(4·168)

中唐诗僧皎然的家族意识与诗性呈现

李乃龙 陈文畑(5·183)

《群玉山头》经典成因探微

胡筱颖 韩倩(5·193)

历史学

“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张邦炜(1·166)

解缙二修《明太祖实录》相关问题研究

谢贵安(1·175)

何以为界:雍正时期川、滇、藏行政界域划分与康藏治理

王丽娜(1·183)

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关于琉球领土归属权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活动(1945-1947)

李超(1·192)

清末铁路建设与多方势力的路事博弈——基于锡良筹办川汉铁路的讨论

潘崇(2·177)

从“区隔”到“交通”:李安宅边疆建设思想的文化地理学新解

孙红林 汤庆园(2·187)

蒋介石与豫湘桂战役

贺怀锴(2·196)

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1840-1875)

肖萍 向玉成(3·161)

王国维的“古史新证”与“古史辨运动”

李长银(3·170)

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初步发展

周励恒(5·43)

“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为中心的考察

靳宝(5·51)

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

李勇(5·58)

巴蜀论丛

多维度视阈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析

何一民 崔峰 何永之(3·180)

晋隋间巴蜀僚人的华夏化——基于政区与户口视角的讨论

张兢兢(3·191)

民法制度转型时期的冲突格局与适用困境:以民国川省大佃纠纷为例

王有粮 刘子璇(3·200)

清代中后期四川乡场的管理机制及权力关系——以南部县为中心的考察

郑成林 李升涛(4·176)

论20世纪40年代古史研究思潮对早期巴蜀古史重建的影响

龚伟(4·190)

“阆中引力”:政区地位变迁对蜀官道走向的影响——兼论巴蜀古代交通路线空间变化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陈俊宇 蓝勇(5·199)

明代巴蜀文学家族地理分布、籍源与著作考察

黄维敏(6·180)

川督锡良与中英江北煤铁公司交涉——以锡良档案为中心

刘萍(6·191)

边疆研究

学科交叉与融合视角下中国边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的注意事项与遵循原则

朱尖(6·134)

干部训练与边疆建政:民国西康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研究

张冉(6·142)

南亚研究

美国千禧年挑战公司对南亚国家的援助:进展、影响与对策

戴永红 姬广礼(5·65)

跨国公共卫生安全的共生·共治·共享——论南亚新冠危机及其向我国外溢的风险与治理

谢贵平 张会丽(5·76)

编辑出版研究

作者与编辑的责任界分——以学术论文为例

苏雪梅(6·174)

书评·学术信息·文史拾零

“发现边疆”的重要学术机构的“再发现”——评周蜀蓉著《发现边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研究》

汪洪亮(1·203)

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暨第八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中心(1·207)

第五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高端论坛暨第一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硕博论坛召开

朱晓舟(1·208)

“无名艺术史”的概念与引喻——评刘渟著《实证与寻根: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1940-1944)》

杨天宏(4·199)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解码——“党史党建要论”高峰论坛暨四川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述要

何毅 杨羽航(4·205)

李源澄先生诞辰112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李源澄研究与史料集》出版发行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

陈鹤(4·207)

中华关公文化在印度洋区域流布的见证:《忠义堂重建后堂碑记》文存

王川(6·201)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淼(6·203)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