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良, 董 菁, 王晓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瑞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文化产业也很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将文化产业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结合起来[1]。由此,文化产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8年时,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89257亿元[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 “黄金时期”,2018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55.39亿人次[3],由此说明旅游活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在使旅游者陶冶情操的同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愈发明显,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还负有调整产业结构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极大的提升了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
西安市自2005年开始就将文化产业列入本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按照“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板块”的发展思路,使全市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此外还撰写了10余篇理论文章为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和理论支撑。
西安市文化产业在不断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文化产业的新型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其次,产业聚集度不够,产业链有待于完善。第三,新兴业态发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培育。
2018年时,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4亿。在2018年时旅游收入达到2554.81亿元,成为本地的重要产业之一。此外,全市共有景区(点)住宿企业、餐饮企业和旅行社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营业额方面均有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西安市在政策引导、营销宣传等措施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限制旅游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是观念有待于提升,其次是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综合服务功能尚不能满足本地旅游快速发展的要求。
本文根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如表1,利用熵值赋权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表格1中的指标体系,以及查阅2009—2018年《西安统计年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构建初始矩阵如下:
X=(Xij)m×n
(3-1)
Xij表示第I年的文化或旅游产业第J项指标
2.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不同,指标单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数据能够进行比较,需要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避免在求熵值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情况,进行数据非负化处理,具体公式为(3—2)所示:
(3-2)
3.计算指标Xij的比重Yij
(3-3)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3-4)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dj=1- ej
(3-5)
其中,当dj的数值越大时,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强,当dj的数值越小时,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弱。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Wj
(3-6)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及权重
(7)计算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3-7)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表2所示:
1.文中,文化和旅游产业各指标的单位有区别,而变异系数只是比值,没有单位之间的差别,变异系数适用于不同单位数值离散程度的比较。根据文化和旅游产业变异系数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其计算公式为[4]:
(3-8)
其中,C为耦合度,θ表示调节系数,f(x)表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无量纲化后的发展水平得分,g(x)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无量纲化后的综合得分,C的取值区间为[0,1],其中,C越大表示耦合程度越高,C越小表示耦合度越低。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2009—2018年度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为表2所示。
2.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用于描述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相对水平,耦合协调度的分值越高,代表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应越好,反之则协调性越差。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表达式为:
D=[C*T]Υ
(3-9)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调和指数,反应了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协同效应,T=αf(x)+βg(x),α+β=1,α,β表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贡献系数,即权重,一般取α=β=0.5,Υ调节系数,Υ=0.5。
根据公式3—9,计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2009-2018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性、耦合协调度及同步性评价表
3.同步性模型
通过引用同步性P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同步性进行衡量,其公式如下:
(3-10)
其中,P为同步性, X表示文化产业综合发展的指数,Y表示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的指数,根据P值的大小将两大产业的同步性进行分类,具体如表2所示:
通过计算,得到西安市2009—2018年间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性表,如表所示:
根据分析,得到2009—2018年间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性评价P,在2009年时为旅游滞后型,滞后经历了文化滞后型和同步发展型,在2018年时,属于文化滞后型阶段。
通过分析,得到2009—2018年间,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性、耦合协调性以及同步性评价阶段整体分析结果,即图1,图2,图3。
图1 耦合性方面分析 图2 耦合协调性方面
图1表明在2009—2018年的近十年间,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程度属于较低等级,并且呈现出波动的态势。在2013年之前,耦合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随后两年耦合度出现短暂下降,但是在2017和2018年时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度转为较高等级。
图2表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在2009—2018年间协调等级均属于失调等级。在2009年时甚至属于严重失调等级,此后,两大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虽然得到提升,但在此后历年的发展中耦合协调度稍有波动,直到2017年时,协调等级又开始提升,在2018年时达到濒临失调等级,接近勉强协调等级。整体而言,西安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性有待于提升。
图3 同步性评价方面
根据计算,得到两大产业同步性评价表,即图3表明西安市2009—2018年间,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变化,在2009年时,旅游产业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但是此后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在2011—2013年间,变为文化滞后型,特别是在2013年,其同步性值P为近十年间的最大值,旅游产业发展远超文化产业。此后在2014—2017年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步发展,二者之间发展相对协调。在2018年时,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此时同步性评价为文化滞后型。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西安的重要产业,其产业发展对于本地区的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西安市2009—2018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给出合理建议,为西安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以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
文化是城市的宣传名片,对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重要作用。西安是陕西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若要将本地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
目前西安的传统文化发掘程度较低,很多旅游景点仅通过门票获取收益,这不仅不利于游客了解西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影响到游客的体验效果,无法发掘游客更多的经济价值。
西安政府和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合作,以西安文化特色为基础,将西安的历史古迹和旅游景点制作成宣传片,政府和文化企业积极营销和推广,这样有利于游客对西安形成形象深刻、立体全面的文化印象,提升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2)加强文化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文化精品
当前有诸多西安传统文化的表演节目,如秦腔、皮影等,但是整体上各自为政,缺乏规模效应,同时精品文化活动较少,整体知名度也较低。
首先,鼓励文化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对文化企业执行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特别是大型表演活动宣传本地文化,同时吸引游客前来感受本地的传统文化。
2.以旅游产业为渠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并且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的效益,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改善旅游环境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2018年时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人,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改善本地旅游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地铁线路的建设,合理规划线路,提升本地的交通通行率,此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地的环境状况,减少雾霾天气时间,改善旅游环境。
(2)升级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质量
通过产业集聚的形式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改造升级现有旅游景区,打造具有创新文化内涵和生活乐趣的旅游景区,此外,发掘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市场根据旅游者的需求进行细分,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在产品营销方面,根据不同旅游者对不同旅游产品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产品的营销策略,提升其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3.加强政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保障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项融资平台,通过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进入融资平台,针对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资金予以支持。为保障资金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相关企业进行融资申请的审核和监督,保障资金和相关企业都能得到发展。
4.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西安是我国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高素质人才较多,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近十年期间,高等院校在校生在2014年时达到高峰109.96万人之后就持续下降。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与相关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使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此外,需要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障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