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瑜
摘 要: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临清市人民医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11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比例,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观察相关病原学资料。结果 110例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比例为12.73%(14/110),脑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菌血症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ASA麻醉分级为Ⅱ~Ⅲ级、高级别胶质瘤、糖尿病、术中异物植入、低清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7 d为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可能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情况制定更精准的医疗方案。
关键词:胶质瘤;开颅手术;脑膜炎;菌血症;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8-0168-02
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生率比较高,一般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所致,具有发生率、复发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且胶质瘤级别越高,治愈率越低[1]。脑膜炎一般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菌血症是指致病菌从局部进入血液循环中到达适宜部位再繁殖而引起的疾病。开颅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开颅手术后脑膜炎、菌血症等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对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临清市人民医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11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2.10±4.32)岁。初发胶质瘤98例,复发胶质瘤12例。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2]中有关诊断标准;②无脑瘤放疗史、开颅手术史;③均成功完成开颅手术且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头部外伤者;②存在严重急性感染者;③存在麻醉禁忌證或手术禁忌证者;④无法耐受开颅手术者。
1.3 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治疗相关情况(ASA麻醉分级、胶质瘤级别、合并疾病、术中异物植入)、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结果。
术后对疑似感染者通过腰椎穿刺、静脉穿刺分别获得脑脊液标本、血液标本10 mL,置于培养瓶中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针对培养结果呈阳性的标本,立即进行细菌接种和鉴定。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
1.4 观察指标
①对110例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脑膜炎和/或菌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观察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真菌)分布情况。②对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血浆白蛋白低于35 g/L则判定为低清蛋白血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组间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脑膜炎和/或菌血症发生情况
110例胶质瘤患者中,开颅术后出现脑膜炎者10例(9.09%),菌血症3例(2.73%),脑膜炎合并菌血症1例(0.91%),脑膜炎和/或菌血症总发生率为14(12.73%)。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10例术后并发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中检出病原菌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5株(83.33%),革兰阴性球菌3株(16.67%)。3例菌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株。1例脑膜炎合并菌血症患者的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株。见表1。
2.3 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单因素分析
ASA麻醉分级、高级别胶质瘤、合并疾病、术中异物植入、低清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7 d同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多因素分析
ASA麻醉分级为Ⅱ~Ⅲ级、高级别胶质瘤、合并糖尿病、术中异物植入、低清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7 d是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胶质瘤在颅脑肿瘤中所占比例为40%~50%,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开颅手术切除病灶为Ⅰ类切口,因此围术期相关情况能够会对脑膜炎的发生产生影响。脑膜炎是胶质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发性脑膜炎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3-4],但本研究中,并发脑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中的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一般在人体表面出现,通常情况下为非致病菌,常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出现,而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的免疫力会下降,故会影响脑膜炎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的改变。菌血症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这可能与患者术后存在呼吸系统感染有关。
本研究中,110例患者中共有14例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在于:①ASA麻醉分级为Ⅱ~Ⅲ级:麻醉分级越高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越差,麻醉风险越高,术后机体恢复速度慢,更容易出现并发症。②高级别胶质瘤:胶质瘤级别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会扩大脑实质的浸润范围[5],破坏血脑屏障范围,因此容易出现脑膜炎或菌血症。③糖尿病、低清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或术后高血糖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更差,且血糖水平高可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6],增加继发感染风险,故会导致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发生;低清蛋白血症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情况,会导致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④术中异物植入会刺激脑实质,增加脑脊液分泌量,出现炎症反应,且可能导致细菌在病变区域定植。⑤ICU住院时间>7 d:术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需要予以机械通气,存在有创性操作,住院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开颅术后胶质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和/或菌血症,需要临床根据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做好积极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国华,麦麦提力·米吉提,李彦东,等.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16(5):430-433,438.
[2]《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2418-2449.
[3]张勇,董红娟,梁静静,等.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4):509-512.
[4]杨启纲,张玲,韩暄,等.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9,40(9):999-1002.
[5]王雅宁,王裕,马文斌.胶质瘤患者开颅术后并发脑膜炎和/或菌血症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3(4):410-414.
[6]李承燕,何永忠,黄炳龙,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0,38(5):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