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一句,肿瘤医生最想说什么

2021-02-12 08:48天津市肿瘤医院朱芸
抗癌之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防癌临床试验乳腺

天津市肿瘤医院 朱芸

关于肿瘤防治的信息有很多,那么如果只能对大家叮嘱一句话,肿瘤医生会说什么呢?

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要查一次

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大于40 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建议上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彩超和甲胎蛋白(AFP)化验进行肝癌早期筛查。

只要早发现,肺癌不可怕

肺癌标准分期显示,5 cm以内的肺部肿瘤,直径每增加1 cm,治疗风险都会有所增加。比如,一个术后患者,病理证实是肺癌,如病灶小于1cm,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病灶是1~2 cm,治愈率大约为85%;如果是2~3 cm的病灶,治愈率在77%~80%。因此,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乳腺自检不能代替防癌筛查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的地区或人群,乳腺自我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乳腺癌发病“信号”。但由于部分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及时察觉,自检绝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体检。尤其是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行经时间大于40年的绝经后人群,都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生触诊基础上,增加乳腺X线、B超检查,如伴乳腺癌家族史建议同时做乳腺核磁检查。

排便规律改变要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排便规律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腹泻交替,不明原因的贫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肿块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特别是50岁以上、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癌病史、有慢性肠炎、长期饮酒或高脂饮食、长期坐位工作且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应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检。

防癌体检不是“查一次管几年”

体检检查结果只能反映人体一定时间内的状况。比如,血液学的检查结果经常发生变化,有时一天内的检查结果都不相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所以,在每年进行体检而且在体检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不舒服或者身体有异常,仍旧应该及时就诊。常规防癌体检建议一年一次,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恶性肿瘤、有既往慢性炎症病史、长期吸烟酗酒及饮食不规律人群,建议体检时间间隔适当缩短,可以半年体检一次。

补充营养不是“缺什么,补什么”

发现肿瘤后,患者和医生首先想到的是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很少有患者会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肿瘤患者不要盲目选择“饥饿”疗法,也不要过度担心吃“营养”食物会使肿瘤发展。当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健康体重时,就必须接受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调节饮食摄入、身体代谢、肠道菌群等方式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结节不一定都要手术

目前颈部彩超已经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肿瘤,对于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首先要判定良恶性。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如果出现了压迫症状或比较大,影响到美观,就需要外科处理。恶性结节如果是低危的微小癌,大多也不需要手术切除,高危因素甲状腺癌才需要积极手术切除。

参加临床试验是治疗的机会

肿瘤新药研发是近些年的热点,新药研发到上市期间最主要的过程就是临床试验。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恰好遇到合适的临床试验,参与其中的肿瘤患者有可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国内外最新的抗肿瘤药物,并获得免费治疗。因此,不应简单将参加临床试验想成当“小白鼠”而直接排斥,而应和医生深入交流、权衡利弊。

猜你喜欢
防癌临床试验乳腺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美国特战司令部参与抗衰药临床试验 合成一百余种新型NAD+增强剂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参加临床试验,也要“顺道”
做事如做药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为什么每年体检还是漏诊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