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林 李 明 吴诗漪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当前,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人们需要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于个人而言,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也决定着其在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2]。因此,为调查四川省农村居民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认知情况,本研究以经济发展状况将四川省21个地市州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在其中各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四川省不同经济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教育方案提供政策依据。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四川省21个地市州按照经济水平高低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然后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从每层抽取一个地市州,之后再在这3个地区的所有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两个行政村,最后在所选取的行政村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最终选取了成都、南充、遂宁3个市区,包括成都430名、南充435名、遂宁435名共1300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的研究对象需是所抽取的成都、南充、遂宁3个地区各2个行政村内的农村居民;②需是自愿参与此次调查研究,可以自主回答各项问题。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四川省农村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问卷,于正式调查前一个月进行预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和问卷修改,最后由课题组成员于2020年8-9月分别前往成都、南充、遂宁所选择的行政村,与当地村委充分协调沟通后,采取现场问答式和自填式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填写,并现场回收[3]。
资料分析。根据有效调查问卷标准,剔除无效问卷,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基本情况。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成都430份、南充435份、遂宁435份,有效回收1207份,其中成都393份、南充402份、遂宁412份,剔除无效问卷93份,总的有效回收率为92.9%。此次研究将3个地区的数据分开统计,其中成都市某农村居民男女比例在50.0%左右,而南充市和遂宁市某农村居民性别比例以女性为主,三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其年龄都以40-60岁和60岁以上居多,最高学历大都在小学及以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和遂宁市某农村共1207名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在成都、南充、遂宁某农村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率占比分别为48.3%、35.1%和34.5%,在对三处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年龄、最高学历和职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3。
表2 四川省不同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
表3 四川省不同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在成都、南充、遂宁所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解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人数占大多数,且他们对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和广播,其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四川省不同农村地区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
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需求分析结果。在成都、南充、遂宁的所有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认为最需要了解的应急处理知识,3个地区的调查对象所选择的占比最高的都是地震、水灾、火灾等的应急处理方法,占比最低的都是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且他们认为获取这些知识的最好途径中,电视广播的占比均为最高,其次为网络和专业人士,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需求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在对成都、南充、遂宁某农村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共1207名中,3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率占比分别为51.7%、35.1%和34.5%,数据分析显示,成都、南充、遂宁的农村居民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解情况随着各市州的经济状况的提高而不提高,说明随着社会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居民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逐渐增加[4]。
研究显示,最高学历、年龄、职业均会影响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而了解情况一般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5]。学历越高者,越会关注和了解有关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公共卫生事件;年龄越大者,了解消息的渠道和方式减少;而不同职业群体中,学生、务工、经商群体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获取消息比务农群体要便捷[6]。这就提醒了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应措施的时候,也要多加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群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渠道。
在三个地区所有认为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其中大部分的居民都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而他们获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这可能与当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人们对传染病的流行了解增加,而人们又因为新冠,居家不出,在家里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就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
在三个地区所有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认为最需要了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三个地区占比最高的都是地震、水灾、火灾等的应急处理方法,对于其他类别的知识选择较少,这可能与他们的认知情况有关,因此,在有关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时,需要合理的制定宣传策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到更多的、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8-9]。同时,三个地区的农村居民认为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为电视广播,这可能与现今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有关,农村地区相对偏僻,农村居民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还是看电视和听广播。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四川省各地市州经济文化的不同,各地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也不同。同时,各地农村居民获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的途径还有待增加,各地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各地农村居民获取知识的途径,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增强各地农村居民的危机意识和预防意识。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首先,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数都是农村不识字的农村居民,因而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问答式的问卷填写方式,加之有的老人所答的并非我们所问的,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他们回答的来推测他们的选择,因而具有一定的调查误差。其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成都、南充、遂宁的某村的全体居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果对于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结果的推广还需要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进行调查。最后,因为本研究是在新冠病毒流行后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了相关了解后进行的调查,但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生活方式逐渐好转,人们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情况会不会又所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