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1-02-11 06:02:37林理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2期
关键词:读图日本素养

林理清

【摘要】目前地理学习现状是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失分最多的也是读图题,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图。在地理核心素养下,贯彻教学大纲过程中,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提高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识图能力,從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和现实生活中的地图能力。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读图能力培养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要且关键的信息源和工具,是地理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工具,没有地图的地理课是毫无灵魂的课堂,终将不被评为一堂好的地理课。地图能给学校地理教学展示地理事物空间形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根据一定的数学原理和制图规则,运用符号系统和注记,经过选择和概括缩绘于平面上的图像(如河流、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人口、城市、产业布局等人文地理分布图),地图又是一本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孩子们可以从地图上直观的获得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但在日常教学当中,我深感到中学学生对地图读图能力有待提高,时空观念上有待加强,不会看图“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失分最多的也是读图题,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图。故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成绩,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迫切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成为地理教学当中的重点课题之一。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定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定位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到“一核四翼”(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都有较大的延伸和突破,强化了地理教学的科学性,促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由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设计和开展地理教学时必须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最大化的呈现地理的性质和特点,让地理教学过程成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记得有地理教研员提出:“以往进入地理课堂听课,总会有一种类似的感觉,就是感觉地理课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没有实验,或者以讲代练,不精讲精练,一到测试学生们的地理读图能力,其读图技能的缺陷就显露无疑;新授课和传统课一样,一味的讲解,填鸭的方式……地理课的特点在哪里?地理课的特征主要在于‘地’和‘理’。‘地’即地理事物与表象,必须以地理空间背景为基础;‘理’就是地理思维,要以地理思维为导向,结合地图,创设情境,观察形状和表象,经过运用理性思维剥离出真实详尽的理论,再经过具体的地理现象问题,构建出系列知识,并得以升华。”

依据教学大纲,我们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一、学生尝试搜集地图材料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就某一个专题收集相关的地图资料,然后再课堂上进行交流或展览,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学,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地图有用,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学生尝试自己分析地图

学生应该要积极投入到地图的使用过程中来,最大化的发挥地理地图的用处。充分利用地理地图中丰富的地理信息,会把握住很多有益于训练读图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析地理地图,发现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从中学到正确的地理方法。倘若有两张或以上的同类的地理地图,给学生进行对比解析,更能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活动里有两张不同比例尺的图片(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可以先告诉学生,图片可以提供有关轮廓,范围,详略,比例尺等相关地图要素的线索,然后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图幅一样却呈现不一样的图案?两个图片的范围大小如何?图片的详略有多何区别?比例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尝试在两张图片上找寻答案并获取证据。最后,教师可以告诉两个图片的特点,让学生在类似地图上找到要领,学会运用和选择地图。这里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获得观察和分析技能的训练。

三、加强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能力就是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一)能区别地图的种类。学生要学会辨别政区图、地形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地理要素分布图(海陆分布图、气象图、民族分布图等),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二)能阅读地图。阅读地图包含能在地图上辨别地图方向、能换算比例尺、会使用图例等。阅读地图还包含更深层的涵义,也就是能够读懂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

(三)能快速找寻需要的实质。会阅读地图,并不意味着会自动具有在地图上迅速查找地理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专门的训练。除了多用地图,使学生因熟悉而能迅速查找外,还应会使用地图索引(我国教学地图一般没有索引,可训练学生使用目录或使用带有索引的地图册),这是快速找寻地理事物的好方法。

(四)会画简单的地图。简单的地图是指简单的轮廓图或简图,如教室、学校的平面图,一笔画五洲,或是指需要时随手画出线路图或方位图,如别人问路时你画的路线简图。简单的地图还包含导航地图,如地铁线路图、公交站图等。这些画图能力获取后,都可能会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生为本,以师为导,可通过遵循以上4点来用。

现在不少教科书也给出了读图指导,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加强提供了帮助。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在《日本》一节中,就给出日本地形图,并给出四项学生活动:

1.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2.读日本的地形图,在图中找出北回归线和北纬45°纬线,描述日本的纬度位置。

3.自北向南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归纳日本的范围和海岸线特点。

4.找出关东平原和富士山,结合海拔归纳日本的地形特点。

第一项一般从这个国家所在的大洲或大陆的方位、濒临的海洋进行描述。结合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学生判定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的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和韩国向往,西面隔东海与中国相望。这符合核心素养里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范畴。

第二项一般从经纬度范围,所在半球,所处低、中、高纬度地区,所属的热量带等方面加以描述。其中纬度位置是进行区域定位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方法如下:①阅读日本地形地图,关注部分经纬网,找出穿过日本的重要纬线。如有无南、北回归线,有无南、北极圈,有无赤道以及30°和60°纬线等。这些纬线都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学生读图,能判断出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至北纬45°之间;②用地球五带知识加以描述。学生读图读出日本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至北纬45°之间符合北温带内,故得出日本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这符合核心素养里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范畴。

第三项一般从日本陆地轮廓来判别。地形图中主要有四大岛屿和附近的小岛组成,面积不大,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故有优良港湾,深入思考,会对日本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这符合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范畴。

第四项一般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联系海拔图例思考地形特点。学生通过读图能判断出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其中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海拔3776米,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根据以上所述,认识了解地图等的作用,最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而做准备,而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最初阶段是能看懂地图,然后进一步熟悉地图。最后是能分析地图,能从地图上学懂地理,这也就是我们地理教学上运用各种地图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地理核心素养教育下进行“中學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识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和现实生活中的地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伟大,道听“图”说: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图像教学[M].宁波出版社,2012,5.

[2]张平,浅谈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改革[J].地理教育,20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黄远志,建构主义与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12.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责任编辑:梁慧婵)

猜你喜欢
读图日本素养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读图
IT经理世界(2016年17期)2016-11-29 16:48:22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1:44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