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三位一体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2-11 13:46沐光雨秦妮妮
科技视界 2021年36期
关键词:财经类校企育人

沐光雨 秦妮妮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

0 引言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的优化教育要求,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教的根本任务,倾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开拓者。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国际化、交叉学科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对此,财经高校如何更好地形成“新财经”号召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1 制定财经类高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举措

1.1 人格塑造,夯实育人之根基

以特色思政育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思政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力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1.1.1 思政发展,高等财经教育之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并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思政教育融汇到各类课程中,全方位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1.1.2 推进特色思政教育

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全员”力量,认真研究“全程”育人渠道,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探索“全方位”强化德育方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

1.2 知识探究,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之所需

1.2.1 强化教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1)打造优质教材,精强师资队伍。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与建设重点教材统一结合,鼓励资深专家学者编写符合财经类高校特色优势学科的高质量教材,达到既符合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又能充分展现学生个人特色。打造夯实的理论素养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教学的关键。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高水平博士,健全教师培养体系,提供进修实践平台,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育质量。

(2)创新课程建设,加强质量评估。

优化课程建设体系,着力打造金牌课程;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坚持将“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构建由“管理、评估、反馈、预警”协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1.2.2 发挥科研优势,做实科研育人

科研育人是财经类高校教育需高度重视的人才培养举措,塑造浓厚的科研学习环境,以科研导师为主体,以数字智能化引领财经学科学术创新平台,引导优化科研实施的各个环节和管理制度,从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到成果推广应用转化,求新立异、深度探索,改进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同时把思政德育引领贯穿科研环节的全过程。

1.3 以能力建设为目标,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新创业计划和加强国际交流等策略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升能力建设。

1.3.1 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打造优质人才培育链,推进“一体、两翼、三带”的交互立体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财经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共建课程、共建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将理论与实践衔接,倾力打造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与校企合作的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享优势资源,助推产学协同创新育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

1.3.2 三类计划人才培养路径同驱并进

(1)拔尖计划,培养一流学科领军人才

建立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有计划地选拔、组织拔尖学生到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深入接触思想和科技前沿,学术大师引领言传身教,先进科研环境熏陶,培养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导师制,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同时给予教师政策保障,激励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高技能工程人才

以年富力强、高科研水平的校内教师队伍、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授团队以及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团队带动发展;大力推进多种培养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项目开发全过程和案例分析等;强化工程认证质量保障,旨在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创新创业计划,以创新筑未来

学校推动“创业计划”项目,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力。为学生塑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引进创业融资,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保障条件;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训,使学生切身体验计划商业布局、模拟经营、规划管理等创业流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1.3.3 国际交流

财经类高校办学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我国文化的优势教育特色,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加以吸纳并且创新,培养适合国际化需要,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实施师生双主体“引进来、走出去”策略,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我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展示了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卓越能力,为我国引进、吸纳尖端学者人才提供了契机,做强“留学中国”;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换师生,派遣优秀师生前往进修,国内外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全球化教育体系交流探索。

2 结语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高速发展,新业态更新过快,新型人才需求战一触即发。政府必须敏锐地感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供人才培养新方向,快速落实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方针,并制定政策保障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真正落实政府联动、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时代育人格局。未来财经类高校仍需创新实践探索,以实干兴邦,人才强国为宗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我国培养特色化的高水平财经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财经类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