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奎
〔摘要〕 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要求的自觉践履、百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传承弘扬,也是新时代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现实需要。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主要涵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构成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主体结构。新时代,要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深化政治认知,用好事实资源,激发政治情感,加强实践锻炼,锤炼政治意志,加强制度建设,強化政治信念,对标党章要求,规范政治行为等路径,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关键词〕 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素质;逻辑意蕴;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6-0093-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这一问题,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1〕81;“看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2〕83;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3〕564;要“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4〕;等等。这些论述为党员干部成长成才及有关部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深入分析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的内在逻辑,科学探究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构成及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的逻辑意蕴
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体系中那些能够用于履行政治责任、完成政治使命与促进政治成长的关键素质”〔5〕。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交互中孕育生成并不断发展的。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要求的自觉践履
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1875年,马克思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并在致威廉·白拉克的信中要求党的干部对拉萨尔派的首领们“决不拿原则做交易”〔6〕。1890年,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指出,党内每个人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7〕。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思想,认为“没有职业革命家,事情总是寸步难行”〔8〕。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问题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9〕。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10〕35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1〕。江泽民告诫党员干部,不讲政治,“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就不可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12〕。胡锦涛认为,“对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3〕54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219可见,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
总之,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属性,这一属性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自觉贯彻执行这些要求,以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而为党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历史逻辑:百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传承弘扬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得好,党的事业就会持续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出了问题,党的事业则会遭受损失。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十分重视。1928年11月,周恩来指出,要“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14〕1937年10月,面对抗战新形势,毛泽东强调,要考察干部的政治面目与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个强固的政党,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并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家的风度〔15〕。1940年11月,陈云在延安写的一份讲话提纲中指出,“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16〕。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党选拔、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党员干部,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建设新世界的任务,毛泽东认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但“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号召各行各业的干部做到“又红又专”,〔10〕309为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好又专”的干部选拔标准未能得到很好地坚持,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
“文革”结束后,党首先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纯洁党员干部队伍。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党性,根绝派性”等12条准则,规范党员干部品行。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革命化”作为第一要求,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突出强调党员干部要“讲政治”。新世纪之初,胡锦涛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现象〔13〕546。这些做法和要求增强了党的力量,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以上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实践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69新时代,我们党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把这些经验传承好、弘扬好。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迫切需要
进行社会革命、创造幸福生活,是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在一大纲领中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会革命。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团结带领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动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社会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革命也被我们党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把社会革命进行下去,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就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7〕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人民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向导,要为这场革命领对路,要把这场革命开展好,就必须进行“伟大自我革命”〔2〕188,并“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2〕71。“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关联内在地要求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以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领导者、组织者,他们具有怎样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两个伟大革命”开展的性质、方向和成效。分析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案例可以发现,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有的认为共产主义遥遥无期,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阳奉阴违,对中央工作部署打折扣、搞变通、软抵制;有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等。面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党要领导人民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
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主体结构的分析
实践中,厘清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主体结构,是加强其政治素质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传统心理学认为,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要素在人的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理论认为,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对政治关系必然表现出认知、情感、态度、情趣、兴趣、愿望和信念等,这些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18〕。此外,归因理论、权变领导理论及行为领导理论对领导者的品质、能力、条件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笔者在综合分析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在结构上至少涵括如下要素: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
(一)政治认知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生成的前提条件
党员干部的政治认知是其对自身活动中存在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等的认识、理解、判断和评价。党员干部政治认知正确,有助于澄清思想疑惑、深化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意志、增强政治信念和形成理智的政治行为。例如,党员干部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就不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社会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又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辩证关系,就会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有深刻把握。再如,党员干部明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历史,就能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会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事实也充分证明,党员干部的政治认知是其政治素质生成的前提条件,为此,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认知水平。
(二)政治情感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生成的心理背景
党员干部的政治情感是其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人物等方面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是其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9〕实践表明,党员干部对政治事物有亲近、热爱之感,就会积极投身其中,反之则会疏远、冷淡该事物。一般来说,具有深厚政治情感的党员干部,认同党的目标、关切国家发展、关心人民疾苦,对党和人民具有浓浓深情,并善于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积极工作、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例如,焦裕禄心中有民,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孔繁森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信念,为雪域高原发展倾尽所有;邓小平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20〕,为党的事业发展奋斗一生;等等。可见,党员干部具有深厚的政治情感,往往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政治活动或政治事物中去,进而推动其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政治意志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生成的关键环节
党员干部的政治意志是其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一切困难、障碍的决心和毅力。它建立在党员干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的基础之上,对政治素质的形成起着调节、控制与监督作用,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生成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具有坚强的政治意志,面对政治生活中的问题、挑战时,会激发出内在的动力和潜能,克服重重阻力,把工作推向前进;反之,则会灰心丧气,甚至退缩、逃避。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好、发展好,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如何解决好教育、住房、医疗、生态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避免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如何应对国外舆论的抹黑、妖魔化言论,在舆论斗争中提升国际话语权;等等。这些问题考验着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其如果没有坚强的政治意志,缺乏解决这些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最终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
(四)政治信念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价值内核
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是其对一定的政治体系及理论学说所坚持的矢志不渝的价值认同、真诚的信服和坚决追求实现的态度。它是党员干部进行政治活动的精神支柱,是其思想意识的核心部分和政治素质的价值内核。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始终激励和鞭策着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21〕347,“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挑战很多、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为此,党员干部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不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矢志不渝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五)政治行为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外在形式
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是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等要素在政治实践中的沉淀与凝结,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外在形式和综合反映,表现为政治活动和政治习惯。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2〕。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层面,还必须体现在“实践”中,即政治行为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政治素质的作用、体现政治素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政治行为亦是其政治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政治行为表现的程度,体现着他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等要素在党员干部灵魂深处内化的程度。一般来说,党员干部政治行为表现好,这些要素内化度高,其政治素质也高;表现不好,这些要素内化度低,其政治素质也低。同时,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进而促进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生成。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种构成要素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它们功能各异、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系统的主体结构。也正是以上这些要素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提升的现实路径
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既是一项紧要的现实性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具体要求。系统论认为,事物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核心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要以其主体结构为切入点,用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局部要素的发展来促进他们政治素质整体系统的生成。
(一)加强理论武装,深化政治认知,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既难以保证党员干部政治上的坚定和决策上的正确,又难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党员干部要提升政治素质,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党员干部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做好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23〕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勠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把个人认知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之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以筑牢思想根基。
(二)用好事实资源,激发政治情感,提供不竭动力
党员干部的政治情感是其政治素质生成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21〕349事实胜于雄辩。历史和现实中有丰富的事实资源,运用好这些事实资源,能够深化党员干部体验、激发他们政治情感,为其政治素质生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要用好历史性事实资源,在历史回眸中使党员干部形成深刻体验,进而激发其政治情感。从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挖掘资源,能够唤醒党员干部的历史记忆,激发其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國共产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要用好现实性事实资源,在现实感知中促进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强化政治认同,进而激发他们的政治情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等,为此,要向党员干部讲清楚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2〕326,以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豪感,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强实践锻炼,锤炼政治意志,提供有力支撑
党员干部的政治意志是其政治素质生成的关键环节。坚强的政治意志赋予党员干部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毅力,为其政治素质的生成提供有力支撑。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解剖“麻雀”、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对于锤炼政治意志、提升政治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政治意志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具体而言,一要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基层一线工作全面,矛盾集中且无法回避,是领导干部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24〕;艰苦地区,经济落后、困难较多,能磨炼干部的品质和考验干部的毅力〔25〕。党员干部要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摸爬滚打,磨炼意志和韧性。二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强胆魄、壮筋骨。党员干部要投身于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完成任务中增强党性、经受考验。三要在改革开放主战场中长本领、升境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区,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为此,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在促进发展中磨炼意志、增长本领、提升境界。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治信念,提供根本保障
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是其政治素质的价值内核。在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过程中,坚定政治信念是核心。在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的开放时代,影响党员干部政治信念的因素有很多,而要坚定党员干部政治信念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需与制度结合起来,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3〕565-566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用制度管信念,可以引领党员干部政治信念的培育、践行走向规范化,以保持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稳定和持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组织修订、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多部党内法规,把思想教育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使思想成为刚性要求,为党员干部政治信念的牢固树立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根本保障。当前,强化党员干部政治信念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党纪法规的健全,进一步织密织牢制度笼子,一手抓规章制度的执行,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背离、丧失政治信念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手中。
(五)对标党章要求,规范政治行为,树立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政治行为是其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综合反映,其表现程度影响到党员干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要素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强化和巩固。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26〕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规范政治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必须对标党章要求,在“忠诚”“干净”“担当”三个向度上着力。首先,要永葆忠诚,不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政策,不做“两面人”,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其次,要干净从政,思想上一心向党,没有私心杂念;行动上自觉接受监督,严守权力边界,不以权谋私,保持清正廉洁;作风上追求高雅情趣,远离奢靡、低级趣味。再次,要敢担风险敢为人先、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担负起与本职岗位相匹配的政治责任,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总之,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在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中占居重要的地位。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不仅要从逻辑层面厘清“为何建”,还要从理论层面剖析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是“什么样”,进而在实践层面探索其“如何建”等问题。唯此,才能把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培养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20-09-27(01).
〔5〕萧鸣政.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及其考评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44-15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1.
〔8〕列宁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1.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5.
〔13〕胡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4〕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
〔1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0.
〔16〕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18〕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5.
〔19〕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7.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1.
〔2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4.
〔24〕在地方和基层历练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J〕.党建研究,2010(11):43-44.
〔2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22.
〔26〕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