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湖,丘春华
福建省立医院麻醉三科,福建福州 350001
目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针对采取剖宫产术的产妇首选麻醉措施为硬膜外阻滞麻醉, 对于该麻醉措施的选择并无统一标准[1-2],然而,由于剖宫产产妇特殊的生理结构,对麻醉措施的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措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母婴的健康[3]。 舒芬太尼属于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该药物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麻醉效果理想,具有较短的半衰期,且能够稳定患者心脏功能,在产科麻醉期间被广泛应用[4]。 罗哌卡因则属于局部麻醉药物, 在临床应用期间具有麻醉、镇痛双重作用,作为左旋酰胺类药物的一种,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阻断神经纤维信号传导[5]。 该文2019年1 月—2020 年12 月择选应用剖宫产妇80例展开对照研究, 旨在分析评估于剖宫产产妇麻醉期间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该次对照研究所选产妇均为随机选取, 且应用剖宫产分娩,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80例,选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划分为两组, 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后所占比例均等,总结归纳选取对象基线资料。 对照组:年龄21~39 岁,平均(30.25±2.11)岁;孕周36~41 周,平均(38.11±0.41)周;包含初产妇12例,经产妇28例。 观察组:年龄22~38 岁,平均(30.41±2.19)岁;孕周为35~41 周,平均(38.19±0.38)周;包含初产妇14例,经产妇26例。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均选择接受剖宫产分娩;选取对象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齐全;无麻醉禁忌证;入院后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意识状态、沟通能力正常;均为单胎妊娠;胎儿体质量正常;产妇、家属对于该次对照研究内容知情,均已签订知情文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发生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者;具有腹腔手术史、剖宫产手术史者;存在急性、慢性感染疾病者;合并发生心脏循环系统疾病; 伴有阿片类药物过敏症状者;研究中途退出、擅自终止治疗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缺失者;对于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两组产妇在进入手术室以后给予其吸氧治疗,2~3 mL/min,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术前禁食8 h,帮助产妇调整到侧卧位,适当抬高产妇头部10~15°,实施常规消毒措施,选择产妇L2~3、L3~4 腰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及穿刺手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患者将腰椎穿刺针穿过硬膜外放置至蛛网膜下腔位置,并抽回脑脊液流出[5]。
对照组产妇在麻醉期间应用罗哌卡因注射液(批准文号H20140764;规格:10 mL:100 mg),取罗哌卡因1.5 mL 于蛛网膜下腔注射,于30 s 内注射完成。
观察组则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麻醉,取罗哌卡因1.5 mL 以及舒芬太尼5 μg,于硬膜外注射,同样于30 s 内注射完成,在注射完毕以后退出腰麻针,将产妇调整至仰卧位,适当抬高产妇右髋,以减轻对腔静脉的压力。 同时,为产妇提供面罩和氧气支持,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水平,同时为产妇提供面罩,展开氧气支持,在患者手术期间密切监测产妇血压水平,在血压低于基础值20%时给予产妇间羟胺(国药准字H11020586;规格:1 mL:10 mg),用药剂量为0.5 mg,采取静脉注射方式。
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统计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寒战、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6-7]。
疼痛评分: 应用VAS 量表进行产妇麻醉前后(术前,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的分析评估,量表评分范围于0~10 分,所得分值越高即疼痛程度越严重。
血压及心率:监测产妇在麻醉前后SBP、DBP 水平变化,此外详细记录HR 监测数值。
免疫功能:监测产妇手术前、手术结束以后患者免疫功能水平,评估内容包含CD3+、CD4+、CD4+/CD8+。
临床指标: 对比分析对照组、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手术时间、运动恢复时间。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术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术前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4.54±0.54 4.39±0.57 1.208 0.231 2.27±0.41 3.39±0.55 10.326<0.001 2.08±0.24 3.12±0.36 15.202<0.001 1.28±0.14 2.15±0.25 19.203<0.001 1.02±0.14 1.41±0.25 8.608<0.001
麻醉前,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指标、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血压指标、心率水平较为稳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血压及心率评估结果对比(±s)
表3 两组产妇血压及心率评估结果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SBP(mmHg)麻醉前 麻醉后DBP(mmHg)麻醉前 麻醉后127.66±9.29 127.92±9.54 0.123 0.902 113.84±9.14 124.75±9.39 5.266<0.001 81.92±7.45 81.94±7.39 0.012 0.990 76.26±6.89 91.91±7.31 9.853<0.001心率(次/min)麻醉前 麻醉后75.54±7.23 75.49±7.14 0.031 0.975 77.44±7.16 82.38±8.42 2.827 0.006
术前,对照组、观察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对照组评估结果为参照,观察组免疫功能等指标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免疫功能评估结果对比(±s)
表4 两组产妇免疫功能评估结果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CD3+(%)术前 术后75.75±7.25 75.76±7.28 0.006 0.995 68.84±6.14 64.75±6.39 2.919 0.005 CD4+(%)术前 术后43.65±4.27 42.94±4.39 0.733 0.466 41.26±4.29 36.91±4.31 4.524<0.001 CD4+/CD8+术前 术后1.54±0.34 1.59±0.27 0.728 0.469 1.52±0.16 1.19±0.12 10.436<0.001
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手术时间、 运动恢复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评估结果对比(±s)
表5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评估结果对比(±s)
组别麻醉起效时间(min)镇痛维持时间(h)手术时间(min)运动恢复时间(min)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0.54±3.44 14.39±4.12 4.537<0.001 5.27±1.01 3.39±0.55 10.339<0.001 58.67±5.44 61.42±5.36 2.277<0.001 85.28±8.84 94.15±7.25 4.907<0.001
产妇会因自身机体状态、外界因素以及胎儿状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最终选择剖宫产术作为分娩方式,剖宫产是一种切开产妇子宫将胎儿取出的分娩方式,该分娩方式应用于胎位不正、胎儿过大、脐带绕颈、难以顺产的产妇中可以保证母婴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8-10]。 剖宫产术的安全性、 成功率和麻醉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对于麻醉质量均会产生影响,在剖宫产分娩期间所应用的麻醉方式比较多, 其中最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该麻醉方式综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具有麻醉起效快、盆底肌肉松弛度的优势,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药物追加,于下腹部、盆腔以及下肢手术中比较常用[11]。 虽然临床上所应用的剖宫产麻醉药物在不断更新,但是依然存在麻醉不良反应,需慎重选择麻醉药物种类、剂量,避免麻醉药物以及镇痛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避免渗透胎盘屏障,对于胎儿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在剖宫产麻醉期间,安全、合理选用麻醉药物可以达到手术麻醉质量要求,对于胎儿以及产妇健康不会产生影响[12]。
该次研究结果为观察组麻醉效果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6、12、24、48 h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SBP(113.84±9.14)mmHg、DBP (76.26 ±6.89)mmHg 以及心率水平(77.44±7.16)次/min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如下:舒芬太尼属于一种阿片类受体镇痛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长以及具有见效快、亲脂性较高的临床特点,且半衰期比较短,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分布容积比较小,所以具有较强的镇痛强度[13]。 再加上舒芬太尼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清除速度比较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一次用药以后可以达到麻醉效果, 在剖宫产术中对于胎儿以及产妇产生的影响不大[14]。 罗哌卡因在产程镇痛以及外科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剂量用药可以达到镇痛效果,外科麻醉中需要加大用药剂量,该类药物属于酰胺类的一种,分析其化学结构以及作用和布比卡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安全性比较高。 罗哌卡因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在临床应用期间可以阻止神经传导,充分发挥神经阻滞作用,取得镇痛作用[15]。 但是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表示, 大剂量应用罗哌卡因会造成神经内供血异常,对于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再加上剖宫产手术操作比较特殊, 在应用期间还需进行用药剂量以及浓度的严格控制, 避免大剂量用药对于胎儿以及产妇造成不良影响[16]。 在剖宫产中选择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可以取得优势互补的作用, 在维持理想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用药剂量, 可以进一步提高麻醉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在手术期间产妇可以保持良好的腹肌松弛度,并不会出现牵拉不适感,确保手术操作顺利展开,充分发挥了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优势,对于减轻产妇术中疼痛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这与徐建成等[17]的研究结果观察组SBP(106.21±1.21)mmHg、DBP (65.21 ±1.21)mmHg以及心率水平(96.19±4.21)次/min 优于对照组(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于剖宫产麻醉期间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可以提升麻醉效果, 对于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安全性较高,有利于缓解机体应激强度,避免造成产妇免疫功能损伤,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