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2-10 10:08傅建英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

傅建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 350009

梗阻性黄疸是指因不同的病因造成人体内的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 胆汁无法顺利经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胆道内的压力不断升高,肝内小胆管或毛细胆管发生破裂, 胆汁内的胆红素反流入血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临床上对于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但部分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较大,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的满意度低[3]。 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临床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已由最初的诊断技术发展为一项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内镜技术, 可通过患者胆管及胰管的排泄开口处进行插管,使用造影剂显影,进而检查患者胆管或胰管内的病变,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体质要求低,在治疗梗阻性黄疸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 基于此,该研究方便选择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5例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旨在探究内镜介入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75例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男40例,女35例;年龄最小48 岁,最大74 岁,平均(63.85±5.21)岁;根据梗阻位置可分为:高位梗阻者34例,低位梗阻者41例。 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检查,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85.5 μmol/L;②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绿褐色或暗黄色,突然出现右上腹绞痛,伴有畏寒、发热;③严重胆道感染。 排除标准:①严重全身性疾病或生命处于终末期者;②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内镜检查禁忌者;③具有潜在变性疾病或代谢疾病者。 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在术前需空腹6 h 以上,行影像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行常规碘过敏试验、抗生素过敏试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者在治疗前应停药1 周以上; 肌内注射50 mg 哌替啶(国药准字H63020021,规格:2 mL∶100 mg);将十二指肠镜、ERCP 设备、注射器等手术所需器械进行消毒。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使用十二指肠镜进行插镜,快速通过患者胃腔、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降部;②拉直镜身,调节角度钮,找寻乳头,将患者乳头置于视野的左上方,辨认、对准乳头开口;③经活检孔插入消毒导管,调节角度和抬钳器,保持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 在透视下缓慢注入造影剂, 直至所需管道显影, 注意造影剂剂量和注药压力, 密切关注患者的胰管、胆管情况;④待胰管、胆管显像后,根据需要进行摄片,置入支架,置入完毕后,在内镜下观察引流效果。

术后处理:予以患者常规抗生素(3 d),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等现象;于患者术后3、24 h 检查血常规、淀粉酶、生化全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减黄程度:TBIL、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 ②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y-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y-GT)、谷丙转氨酶(glutamate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③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 ④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胆系感染、 导管引流不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评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5 d 后,患者无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其TBIL、TBA、ALP、y-GT、GPT、CRP、IL-6 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80%;有效:经治疗5 d 后,患者无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其TBIL、TBA、ALP、y-GT、GPT、CRP、IL-6 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在79%~60%;无效:经治疗5 d 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TBIL、TBA、ALP、y-GT、GPT、CRP、IL-6 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6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BIL、TBA 水平比较

治疗后,患者TBIL、TB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TBIL、TBA 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TBIL、TBA 水平比较[(±s),μmol/L]

检查项目治疗前(n=75)治疗后(n=75)t 值 P 值TBIL TBA 235.57±17.90 82.75±10.07 75.39±9.12 22.75±2.22 39.867 29.093<0.05<0.05

2.2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ALP、y-GT、GPT 水平比较

治疗后,患者ALP、y-GT、GP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ALP、y-GT、GPT 水平比较[(±s),U/L]

表2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ALP、y-GT、GPT 水平比较[(±s),U/L]

检查项目治疗前(n=75)治疗后(n=75)t 值 P 值ALP y-GT GPT 365.88±24.40 351.04±21.58 296.77±19.03 156.99±12.00 69.15±7.30 58.24±5.48 38.411 61.869 60.225<0.05<0.05<0.05

2.3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 和IL-6 水平比较

治疗后, 患者CRP 和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CRP 和IL-6 水平比较(±s)

表3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CRP 和IL-6 水平比较(±s)

检查项目治疗前(n=75)治疗后(n=75)t 值 P 值CRP(mg/L)IL-6(pg/mL)97.05±9.02 225.84±17.27 28.82±2.05 142.01±12.86 36.881 19.466<0.05<0.05

2.4 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分析

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62±0.74)d;发生胆系感染者1例,导管引流不畅者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疗效显效者50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72/75)。

3 讨论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会使患者的胆管内压升高、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功能和其他的脏器功能发生改变,对患者机体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其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部胀痛、食欲减退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肝衰竭[5]。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应尽早引流胆道,缓解其胆道内压,解除黄疸。 一般情况下,急性梗阻性黄疸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镜介入是近年来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可有效鉴别胆总管的良恶性疾病, 为手术医师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使治疗更准确。

在该次研究中, 患者经治疗后, 其TBIL 水平为(75.39±9.12)μmol/L,TBA 水平为(22.75±2.22)μmol/L,均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黄染程度。 曹虎等[6]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的研究结果中显示, 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ERCP 治疗后, 术后1 周的TBIL 水平为(86.3±8.5)μmol/L,较术前(193.6±13.2)μmol/L 显著降低,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均可表明ERCP 能有效调节人体内胆汁盐的代谢产物,降低胆红素浓度。 TBIL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 该水平明显增高, 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胆道梗阻或肝脏疾病, 其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会呈现黄色,诱发黄疸;TBA水平是反映人体肝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诊断肝病具有重要价值[7-8]。 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发病时,胆管压力增加,TBIL、TBA 水平增高, 会导致其机体出现病理变化[9]。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可帮助手术医师确定患者胆总管狭窄的位置, 更好地观察患者胆道周围结构的情况,其清晰、准确的成像对医师正确判断疾病,展开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11]。 手术医师在采用内镜介入治疗后,可精准置入导管,引流胆汁,进而有效降低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IL、TBA 的水平,改善其黄染征象[12-1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治疗后,其ALP、y-GT、GPT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内镜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 在刘立国[14]的研究中,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患者, 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得出结论,使用ERCP 治疗的患者,其ALP、y-GT、GPT 水平均比治疗前的水平要低,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内镜介入急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可更好地辅助外科手术缓解该病患者的胆道压力, 改善其肝功能[15-16]。 在该次研究中,患者经治疗后,其CRP 和IL-6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果提示,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 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介入治疗,可有效避免对患者胆管周围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进而控制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其体内的炎症因子[17-18]。 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62±0.74)d,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72/75),该结果提示,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治疗效果显著。 ERCP 对患者的创伤和胆管干扰较小, 可避免患者出现胆汁丢失综合征,且该治疗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可恢复胆道的正常引流功能,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内,不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耐受性较好,术后的不适感较轻,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康健,缩短住院时间[19]。急性梗阻性黄疸手术在采用ERCP 介入治疗后,无需穿刺即可解除患者的胆道梗阻,有效缓解黄疸症状,避免手术穿刺的盲目性, 将对患者肝脏造成损伤的概率降至最低,对防治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导管引流不畅具有一定意义[20-21]。 ERCP 还可以利用内窥镜观察患者的胆道情况,鉴别胆总管疾病的准确率高,可为手术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信息, 在治疗急性梗阻性黄疸中优势较多,且置入的支架可有效提高引流效果,疗效显著[22-23]。

综上所述, 内镜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的代偿能力和黄染现象, 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导管引流不畅的概率,对抑制其体内的炎症因子具有积极作用,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梗阻性黄疸胆道
鲁晓岚: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