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预测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评价①

2021-02-10 11:47李桂兰刘英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负相关骨髓血小板

李 竹,李桂兰,陈 颖,于 淼,陈 哲,王 博, 李 洁,丁 香,刘英丽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为肿瘤疾病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骨髓抑制指的是骨髓中血细胞前体活性降低,具有剂量限制性,对于粒细胞的影响较大,其次是血小板,因红细胞半衰期较长,故对于红细胞的影响较小。血小板减少指的是PLT测定结果≤20×109/L的情况,PLT越低,出血风险越高,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较为严重的威胁[1]。临床在检测出血风险的过程中,常采取凝血功能检测与血小板检测进行判断,可评估出血风险并给予患者及时治疗,但是研究发现该种检测方式主观性较强,且检测过程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TEG主要是通过测定血凝块形成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等评价血液凝固的变化以及状态,可在短时间内反映出血液溶解与凝固情况,因而是评价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患者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遴选本院2019-02~2020-12治疗的78例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血将其分成两组,旨在评价TEG预测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纳选于本院治疗的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患者,研究起始与终止时间为2019-02~2020-12,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78例,依据有无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出血组39例与非出血组39例。出血组中,男20例,女19岁;年龄28~79岁,平均(53.45±3.73)岁;病程3~7个月,平均(5.04±1.16)个月。非出血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6~77岁,平均(53.57±3.35)岁;病程3~7个月,平均(5.07±1.17)个月。组间病程、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均具有一致性(P>0.05)。

1.2 研究标准1.2.1 纳入标准

①对于研究内容及患者资料均持保密协议;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③患者诊疗资料完整,具有正常沟通能力,研究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通过影像学病理活检确诊疾病;⑤经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情况,符合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中剔除排除近期有严重外伤史或较大外科手术;②严重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疾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③严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其他代谢性疾病;⑤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⑥凝血功能存在障碍患者。

1.3 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准确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如体质量、姓名、年龄、腰围、性别等,记录有无血脂异常、高血压性疾病、饮酒、吸烟、近期用药史等。

仪器与试剂:本研究所用仪器与试剂主要是全自动五分类细胞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 Advance)、血栓弹力仪(TEG 5000,Hem o System),全部检测均使用相配套的试剂,保证试剂在使用日期内[2]。

血小板检测:血常规检测通过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进行,血小板(PLT)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凝血功能检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检测凝血功能,所测定的指标为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其中FIB的正常值是1.8~3.7g/L,PT正常值是9.8~13.7s,APTT正常值是24.8~33.8s,TT正常值是14~21s。

血栓弹力图检测:以血栓弹力仪实施测定,检测时将枸橼酸钠抗凝血以高岭土为激活剂进行测定,将标本置于37℃环境下,加入1mL高岭土激活,取0.36mL置于测定杯中,加入0.02mL的氯化钙,以4°45’角度旋转测定杯,各周期均持续10s,通过电脑收集和处理,根据结果描绘TEG图像与参考值。所测定指标包括反应时间(Respon time,R)、血凝块形成时间(Kinetiics od clot developm,K)、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α角,保证在采血2h内完成检测[3]。

1.4 观察指标

(1)对比出血组及非出血组PLT检测结果;(2)对比出血组及非出血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主要为FIB、TT、APTT、PT;(3)对比出血组及非出血组TEG检测结果,主要是R、K、MA、α角;(4)分析TEG与凝血功能、血小板间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LT检测结果分析

出血组PLT为(24.00±3.29)×109/L,非出血组患者PLT为(45.00±3.43)×109/L(t=27.593,P=0.00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2 组间凝血功能比较

出血组患者与非出血组患者FIB、TT、APTT、PT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四项分析

2.3 TEG检测结果分析

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R、K、MA、α角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EG检测结果分析

2.4 出血组相关性分析

经对出血组患者相关性实施分析显示,R值和FIB间呈负相关,与TT、APTT、PT、PLT间均呈正相关;K值与FIB、TT、APTT、PT、PLT间均呈正相关;α角与PT间呈负相关,与FIB、TT、APTT、PLT间均呈负相关;MA与PT间呈负相关,与FIB、TT、APTT、PLT间均呈负相关,见表3。

表3 出血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TEG是一种检测全血样本凝血功能的技术,临床首次应用时间为1948年,该种测定家属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全面反映出凝血功能,目前备受临床认可,且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急诊严重创伤、脑血管疾病、肝脏移植等过程中,对于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作用[4]。相较于传统凝血功能检查,TEG检测更为全面,可有效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R值和FIB间呈负相关,与TT、APTT、PT、PLT间均呈正相关;K值与FIB、TT、APTT、PT、PLT间均呈正相关;α角与PT间呈负相关,与FIB、TT、APTT、PLT间均呈负相关;MA与PT间呈负相关,与FIB、TT、APTT、PLT间均呈负相关,对于结果实施分析显示,MA主要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故与PLT间呈负相关,同时MA与未成熟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存在相关性,表示MA值可更为准确的评估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尤其适用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TEG可对急性白血病出血风险进行预测,临床实用性较为显著,通过结合R、K、α角、MA值实施分析,可有效评估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患者出血风险,对于临床专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以及血制品预防性输液。综上所述,在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患者中,TEG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预测患者出血倾向,对于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存在重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负相关骨髓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裸露